當下,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了,生活越來越好了,也越來越幸福了。但是,在物質資源日益增多的現狀下,人們越來越不重視精神生活了,又或者說具有選擇困難症,不知道選擇怎樣的精神生活,在條件這麼好的當下應該做出怎樣的抉擇。
在以前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物質生活跟現在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别,但是,那時的人們也不見得比現在人們的幸福感低。那時的人們,隻要有一本書,便覺得自己是無比的幸福,哪怕僅僅是一首詩,便可滿足自己一天的精神需求。
那時的人們對于詩歌是無比熱愛的,幾乎每時每刻,隻要有空閑的時間,就會捧起一本詩集,無比興奮地沉浸于其中,享受精神生活的愉悅。哪像現在的人們,一有空就捧個手機看半天,看完腦子一片空白,根本沒有什麼收獲,這寶貴的時光全被打發了出去。
為豐富和弘揚我們對精神生活的重視,某地舉辦了一次較為隆重的“農民文學獎”,旨在從最基層開始重視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百姓不僅能體會到物質的富足,同時也能感到精神的充實。
在這次活動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農所創作出的《詠雞》一詩,順利地憑此作斬獲了一等獎和萬元獎金,同時也受到外界的高度關注,網上更是嘩然一片,皆是因他這首詩而起,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大作:
《詠雞》當·危勇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
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讀後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有種熟悉的感覺?沒錯!它就是仿照駱賓王的《詠鵝》詩所寫成的,外在形式完全一樣,就是内容由詠鵝變成詠雞了。下面是《詠鵝》,可以詳細地作個對比:
《詠鵝》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一、二句“雞,雞,雞,尖嘴對天啼。”開篇用三個“雞”字,表明這首詩重點在于描寫雞,奠定了此詩的主旨,也增強了此詩的旋律和情感基調,表明自己對雞非常喜愛,故而要詠它。
“尖嘴”抓住了雞的特點,用尖嘴對着天空啼叫。雞為什麼要對着天空啼叫呢?後兩句展開了詳細的說明,此句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三、四句“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展開詳細說明雞對着天空啼叫的原因。原來雞是要在三更時對着皎潔的月亮鳴叫,五鼓晨曦出來時,喚醒還在沉睡的人們快快起床勞作。
此兩句對仗極為工整:“三更”對“五鼓”、“呼”對“換”、“皓月”對“晨曦”,煉字、對字句的感覺也非一般,同時也表達出了雞的勤勞和熱愛生活之感,我們也要像雞學習。
綜觀全詩,此詩不僅取勝在技法上,更取勝在内容,即對雞的了解程度上,細節把握準确無誤。所以,正因為他是年近七旬的老農,對雞非常了解和有一定的詩歌功底,才能寫得出這樣的詩作。俗話說得好:“功夫在詩外”,對此,老農榮獲一等獎和獲得萬元獎金當之無愧。
曆史上,也曾有一位我們無比熟悉的詩人寫過關于“雞”的詩作,不過他寫的不是《詠雞》,而是《畫雞》,他就是當時被稱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唐伯虎。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他的這首《畫雞》,看看它與《詠雞》有什麼不同:
《畫雞》明·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将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一、二句“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将來。”描繪出來雞的整個外貌,頭頂一個大紅冠,沒有刻意地去裁剪、去修飾。後一句的“滿身雪白”也是一樣,都是非常自然,沒有後天雕琢的痕迹。此兩句都有種詩仙李白所寫的“淨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感,表達了詩人喜歡自然的美,而不喜歡後天刻意雕琢的美。
三、四句“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寫出了雞鳴叫的特點,一般不會輕易地鳴叫,但隻要一鳴叫,千門萬戶都要起來。表現了雞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自己也要像雞那樣平時低調,厚積才可薄發,不被周圍的浮躁所感染,要專心低調地幹事,等到自己儲蓄滿了力量之後,再一鳴驚人,為天下所知。
綜觀全詩,此詩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卻富含深意。将雞拟人化,托物言志,看似在寫雞,實則在寫自己心中的想法,與“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論是當代危勇創作的《詠雞》一詩,還是明代唐寅創作的《畫雞》一詩,都描繪出了雞的不同方面,展現了雞的不同美好,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認為是《詠雞》詩好呢?還是《畫雞》詩好呢?誰更技高一籌?你更喜歡哪首?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