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漫漫曆史長河間,湧現出許多驚才絕豔的人物,他們年紀輕輕,才華橫溢,所做所得便已達到有些人一生都難以企及的地步。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的周郎,二十四歲便官拜建威中郎将,授兵二千人。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千裡江山圖》,青綠做山水,奇峰峻石,溪流飛泉,傳承千年依然色彩豔麗,繪畫人物栩栩如生,咫尺之間有千裡志趣,作者王希孟,畫作完成時年僅十八歲。
少年建築師巍然矗立六百餘年、雄奇壯麗的天安門,他的設計和建造者,蒯祥,當年也是十八歲。
面對這些頭角峥嵘之輩,在他們的光環下,普通人難免自慚形穢,其實大可不必,更不要妄自菲薄。
我們雖難以複制他們的成功之路,但可以透過他們的成長軌迹,學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樣對于以後的人生規劃也是大有裨益。
蒯祥,能夠在18歲,就獨立設計建造天安門,這和他幼時的勤奮和努力是分不開的。
蒯祥出生于一個工匠世家,父親蒯富是江蘇有名的木匠,南京的故宮蒯富就曾參與建造。
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各種工具、各種木料,從小就接觸這些東西,因此蒯祥對建築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蒯富對此也是大為開心,用心培養,告訴他有關建築的原理、材料的選取、設計構造方案,年幼的蒯祥掌握了很多建築學的知識。
如果隻是簡單地學會知識,而沒有動手實操,那麼在建築學裡,充其量也隻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做不到青史留名。
蒯祥顯然不是這樣子的人。
他自幼就喜歡動手實操,參與建築構造。鋸、刨、锉、鑿等木工工具全都熟能生巧、如臂使指,同時他的繪圖水平也很高,花鳥魚蟲,亭台樓閣,揮手而就。
相傳他能雙手畫龍,左右手同時繪就,畫完後兩條龍幾乎完全重合,分毫不差。可見蒯祥繪畫技藝之高超,對布局的把握有多深。
蒯祥的設計圖紙十分精準,用料、選址、尺寸等施工完成後,和圖紙對比,分毫不差。
建築對美學的要求很高,蒯祥所繪畫的的設計圖紙,不落窠臼,不拘泥于傳統的布局和走向,每次出圖,都讓人眼前一亮,即便是父親蒯富看到,也不由心生贊歎。
天賦加上刻苦努力,再有家學淵源,蒯祥自少年時起,就背負有天才之名。
建造承天門當時,蒯富告老還鄉,内舉不避親,讓兒子接替“木工首”的位置。
沒想到,自己剛退下,兒子就接到了一個天大的任務,涉及皇宮新大門,承天門。
承天門,承天啟運、受命于天,光是聽到這樣的名字,就可以想到皇帝是有多重視這個大門,當時的皇帝,乃是朱棣,朱棣得位不正,性格隐忍多疑且嗜殺,同時還啟用了太監。
蒯富聽到兒子接到這個任務後,擔憂不已,他雖然知道兒子的能力,現在已遠勝自己,但第一次修建宮中這麼大的工程,難免力有不逮。
皇族規矩遠勝民間,大到形制、規模、大小、色彩,小到磚石瓦片取用,都有規定,蒯富唯恐兒子疏漏一些細節,犯了皇家的忌諱。
而且兒子的年紀擺在那裡,萬一有小人精進讒言,兒子的性命也有危險,一時間急得團團轉。
卻沒想到,18歲的兒子,半點不慌,胸有成竹。
一個月的時間,不僅把圖紙完成,更是做了一個模型呈給皇上。
皇上一看,龍顔大悅,立刻拍闆就按照這個模型制作。
承天門開始施工,建造工期總共不到三年,但材料考究,所選工匠都是當世翹楚,蒯祥嚴把質量關,一道道工序不敢有絲毫馬虎,上下一心,工程順利完工。
正是由于這樣的敬業态度,承天門方才可以屹立百年而不倒。
承天門建成,皇帝龍顔大悅,此後稱蒯祥為蒯魯班。
蒯祥為官幾十載,曾先後建造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西苑、景陵、裕陵,一個人奠定了明清兩代宮殿的基礎,同行稱贊他的技藝鬼斧神工。
蒯祥從一名工匠最終封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祿,不僅在建築上出類拔萃,官場上更是一路亨通。
提攜後輩但蒯祥為人卻又謙和簡樸,全無恃才傲物之意,也沒有官場惡習。
告老還鄉之後,但凡有人虛心請教,蒯祥都會認真解答,絕不敝掃自珍,在他的帶領下,周邊的工藝交流愈發頻繁,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蒯祥則因其建築技藝,而被尊為香山幫的鼻祖。
然而這樣的一個老人,除了建築行業,其他行業甚少人知道。
自此之後,香山幫建築工匠群體,聲名逐漸擴大,影響更是深遠。香山幫不僅工種齊全,而且分工細密。俗話講,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
此言,絕不誇張。
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疊山匠、彩繪匠、木工又分成大木小木,房屋的結構進行拆分,大木做梁、架、鬥拱、飛檐,小木做門闆、窗格,同時木雕的工藝流程也逐漸分解。
瓦工、木工、油工,三個行業竟細分成幾十種職業,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職業的不斷細分,源于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分工明确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拙政園,這典型的蘇派建築正是出于香山幫之手,色彩、布局、結構環環相扣、巧奪天工,蘇州城裡這樣的建築随處可見。
蒯祥,年少成名,承天門的修建讓他名傳天下。這樣的天賦或許我們無法學習,但我們可以學習他年少時的勤奮刻苦。
可以學習他老年時的慈悲善良,心懷天下。将自己的平生所學發揚光大,造福群衆。
正是他老年的推動和發展,才使得技術不斷交流,不斷成長,互相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