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由肱桡關節.肱尺關節.近端桡尺關節這三個關節所組成.
肱桡關節的凸面是肱骨頭.凹面是桡骨頭.組成了單軸的球窩關節.主管軸關節的屈伸.和旋前旋後動作.
肱尺關節是肱股滑車(凸面)和尺骨滑車切迹形成屈戍關節.主管屈曲和伸直
桡尺關節是一個車軸關節.主管的是旋前旋後.
肘關節的受傷機率較小,大部分來自于軟組織損傷,我舉自己的例子加以說明:多年前參加一場足球比賽,在激烈的衝撞中跌倒,由于身體慣性的關系,很自然地使用手臂支撐,然而一個身體旋轉的力量加壓,造成我的左邊肘關節内側副韌帶撕裂伴随脫臼,這個意外的損傷讓我養傷及康複将近三個月,但由于處理合宜,加上後期康複訓練到位,目前功能自如,唯一的缺憾是,内側腹韌帶斷裂後,我并沒有選擇移植,我選擇了強化左手臂的肌力訓練,來代替左邊手肘的穩定能力.
把上肢垂下時.掌心朝前.做肘關節伸展時.前臂與上臂形成一個生理性外翻角度.稱之為提攜角(Carry angle).之所以可以用前臂吊挂著手提包.是因為這個外翻角度.正是挂包包的角度.通常女生的角度大于男生.
手的骨頭由8個腕骨.五個掌骨.14個指骨.手腕關節的組成分為兩個部分.
一個是桡骨與腕骨形成的桡腕關節.一個是腕骨之間形成的腕間關節.由于運動軸不同.因此腕關節的屈曲發生在腕間關節,腕關節的伸直運動軸發生在桡腕關節,由于運動軸不同,當運動受限的時候,進行關節松節的時候,必須清楚明白自己想增加的角度為何
腕關節與指間關節.關係到手功能的表現.尤其是腕間關節的活動度很小.但是卻很重要.如果任何外力造成的傷害而需要制動.首先受影響的關節活動度就是腕間關節.此時就需要關節鬆解.打開8個腕骨之間的微活動度.
姿勢與疼痛一系列的文章在此告一段落,科普知識是一條漫長的路,堅持寫了幾個月,将近十萬字的筆耕,希望能讓大家知道康複醫學的意義,以及發生疼痛的問題之後應該怎樣正确尋找協助,并且透過自身的實踐,有效遠離疼痛的折磨,如果你對黃教授的文章與付出認可,可以點讚或轉發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讓我更有動力來繼續帶給大家更多的科普文章,我們後會有期.
本次文章就分享到這裡,我是台灣康複醫學黃教授,專注康複醫學領域27年,堅持科普,有問必答,請按贊轉發,歡迎留言和我交流 @健康科普排位賽@膝關節專家@疼痛@頭條健康@康複醫學黃教授@專治頸椎炎肩周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