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在選購家庭影院投影機時,因為一些由來已久的誤解,就會感覺亮度越高越好。
因為那些低亮度微投效果确實差強人意,而且一些專為客廳環境設計的高檔投影機也都特意把亮度做得很高,還有客廳用的一些所謂抗光幕(金屬幕),也強調高增益(關于幕布選:《家庭影院投影幕,到底怎麼選》)。
但其實,客廳等環境光比較強的環境投影效果差,并不是因為投影機亮度不夠高,而是因為黑位沉不下去,說白了,還是對比度不夠。
我們來看看對比度的定義:
對比度 = 全白畫面的亮度 / 全黑畫面的亮度
對比度測試的過程:
理論上,A、B兩台實測2000流明的投影機,在同樣的測試環境下,從相同距離投影到完全相同的2塊屏幕,測試全白畫面的照度應該是是一樣的。
首先,我們假設A、B投影機的白色部分(100%白)的照度都是200Lux;然後,我們測試兩台投影機的全黑部分(0%白)的照度。假設A投影機的全黑畫面的照度是1Lux,那麼A投影機的對比度就是200:1;假設B投影機的全黑畫面的照度是0.01Lux,那麼A投影機的對比度就是20000:1。
由此可見:相同亮度的投影機,其真實的對比度數值,主要由全黑畫面的照度決定。全黑部分的亮度(或照度)就是“底黑”。
再說說“底黑”的概念:
投影機的暗部表現能力叫做“黑位”,它包含兩個概念:1、“底黑”:黑色夠不夠黑,就是“背景黑”,是純黑畫面的絕對亮度。
“底黑”是優秀“黑位表現”的基礎,先要做到夠黑,能夠黑得沉下去,畫面才有足夠的黑色空間,來容納豐富的暗部細節,從而實現暗部既“黑”又“細節豐富,層次分明”。
2、 圖像暗部的細節和層次:它是由投影機的“對比度”和“伽馬”共同決定的。
暗部細節和層次,決定了看到的内容多少、層次感,對整體畫質至關重要。
在這裡,我們不展開解釋伽馬的概念(詳見百度),隻專注讨論第1個概念“底黑”對于畫質的影響:用照度計測量可以發現:“底黑”是有亮度的。
電影中的“底黑”鏡頭非常多。真實對比度高的投影機,“底黑”的亮度非常低,所以看上去黑色非常深沉、非常通透,幾乎完全看不到有“灰底”的存在。
而真實對比度低的投影機,“底黑”的亮度非常高,所以看上去黑色不是黑色,而是灰色,灰蒙蒙的一片,在投影機屏幕上呈現明顯的“灰色”。
“底黑”對家庭影院投影畫質有啥影響?
對于家用投影機來說,“底黑”的亮度當然越低越好,因為“底黑”亮度高,會讓電影的暗部場景變成灰色,損失暗部細節、豐富的畫面層次。
“底黑”亮度高,就會給電影的普通場景加上一層灰蒙蒙、霧蒙蒙的感覺,讓電影畫面的層次降低、景深減少,讓立體的電影場景看上去更加“平面”,畫面平平無奇,缺乏質感和光澤,缺乏通透感、立體感、空間感、臨場感。
下面我們看看兩款投影機的實際對比。
注意看電影畫面的 黑色深沉度、畫面質感、通透感。
如你所見,深沉的黑位,可以讓畫面立體、通透,猶如沉浸到電影現場,看2D電影也能産生3D立體即視感。
而“底黑”亮度高,會讓影音室的黑色背景呈現明顯的亮度,顯現在屏幕邊框上,甚至顯現在邊框外的背景牆上(2.35:1屏幕,不用變形鏡頭),會讓影院整體的品質感降低,缺乏“高級感”。
低對比度的投影機,用鏡頭記憶功能實現2.35:1,電影上下黑邊在屏幕邊框外出現明顯的灰色。
高素質家庭影院投影機會有深沉的黑位,讓底黑在屏幕邊框内外完全隐藏,呈現深沉純淨的“黑色”。
可以看到,投影機“底黑”差異造成家庭影院沉浸感的巨大差異。
總結:亮度和對比度的關系,既有相輔相成,又有此消彼長,我們要做的就是首先保證最基本的充裕的亮度,然後就是極盡可能地提高對比度就對了。
如果“底黑”亮度高,就像“白内障”,看什麼東西,都有一層霧在上面,用這樣的投影機看電影,所有的電影内容都是霧蒙蒙的,不清楚不通透,對于高端家庭影院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所以,對家庭影院投影機來說,對比度,黑位甚至比亮度更重要(當然微投那種超低亮度也不可取),這也是老蝸牛嚴重不建議大家購買高亮度的商用投影機放在家庭影院裡使用的原因。
最後就是不要圖便宜,免得被奸商忽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