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内部矛盾?甘地本人在自傳中說道,我在政治人領域工作中所擁有的那份權力,乃是我在精神領域修練發展得來的,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印度教内部矛盾?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甘地本人在自傳中說道,我在政治人領域工作中所擁有的那份權力,乃是我在精神領域修練發展得來的。
甘地感歎,真理是至高原則,而《薄伽梵歌》乃是指向真理知識最精妙的書。
如果把印度教作為一個整體,它要教化人類的真“經”到底是什麼?回答是人的“四”樣東西。
一、享樂
人們總以為,印度是苦行的、世俗的、會對我們以為的享樂主義采取否定态度的。其實不然,印度教雖不以享樂作為最高的善,但并不否認、譴責享樂。對于那些追求享樂的人,印度教總是說,去追求吧,因為享樂乃是人生四樣合法目标之一。
印度教認為世界充溢着愛和滿載感官的享樂。隻要遵守了基本的道德規則,人人都可以盡量去追求享樂。
二、成功
印度教雖然不譴責享樂,但它認為享樂并非所要的一切。因為正如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所說,一個人把享樂當作生命的主導原則,隻能體驗到人生的失敗。
為此印度教把個人興趣轉移到人生的第二目标一一一追求世俗的成功,即财富、權力、名譽。
印度教認為,人們追求财富、權力、名譽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同時世俗的成功,對養家糊口、承擔俗人社會責任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責任
印度教認為,享樂、成功雖然很刺激,但這些一旦失去,也是痛苦的,因為這兩樣東西滿足的是小我,生命要變得有意義,就要成為滿足更大包括他人的整體的一部分,于是印度教否定了自我可能擁有的終極性,而超越白我中心去追求更深的意義和更大的價值。于是印度教的第三個目标:責任。
于是無數的人由一心索取變為一心賦予,由一心要追求個人享樂、名譽地位,變為為他人,為社會服務。
四、存在
印度教認為,享樂、成功和責任從來就不是人生最終目标,它盡多不過是我們朝着最終目标前進所利用的工具罷了。我們最終耍的是關于我們最終意義的“存在”。
印度教認為,首先我們要存在,任何人都想要存在,正常情況下沒有人耍死亡。而且人從内心真正要的是無限的存在,換句話說,人真正要的是“解脫”,即擺脫那些拘束我們無限存在的有限性,達到我們心靈真正欲求的無限的存在。
人的存在究競包括那些?印度教認為,人不僅包括肉體,人格等,還包括一個存在儲藏庫,它永遠不死,永不枯竭,這無異于“梵天”或真神,永遠存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