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用高品質生活诠釋高質量發展

用高品質生活诠釋高質量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9 17:21:33

用高品質生活诠釋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讓百姓生活有滋有味)1

用高品質生活诠釋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讓百姓生活有滋有味)2

用高品質生活诠釋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讓百姓生活有滋有味)3

用高品質生活诠釋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讓百姓生活有滋有味)4

用高品質生活诠釋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讓百姓生活有滋有味)5

南部山區深氧綠谷田園綜合體項目助力脫貧攻堅。(李小夢 攝)

山大路街道闵子骞菜市場,居民掃碼就能追溯菜品源頭。 (張敏 攝)

先行區大橋街道組織舉辦書畫班,受到周邊居民的廣泛好評。 (郝倩 攝)槐蔭區老舊小區改造後面貌煥然一新。(張龍 攝)先行區豐富多彩的群衆文化活動。(郝倩 攝)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會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着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近年來我市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居民群衆:因脫貧攻堅的高質量,貧困戶不僅脫貧,還奔上了緻富的道路;因城市建設高質量,違建拆除、小區道路提升,日新月異的改變就發生在居民身邊;因經濟發展的高質量,營商環境更優,好項目、大項目落地快、見效快,企業家們紛紛點贊;因科技創新的高質量,刷臉就能買藥,科技館也進了社區,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借力高校實施科創項目

科技成果融入居民生活

曆城區山大路街道闵子骞便民市場,建立了完善的監控系統和肉菜流轉追溯系統,多功能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肉菜價格和食品安全檢測結果。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讓人們看得适意、買得方便、吃得放心。

這是山大路街道讓科技成果融入居民生活的一個小片段。該街道充分利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駐地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力推動街道科創大街項目實施,将山東大學創業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等納入科創大街項目統一規劃,不斷擴大科創大街規模。

10月28日,山東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正式揭牌,作為科技部首批公布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該中心結合山東省地方産業行業特點以及山東大學數學學科的優勢,以金融、信息安全、能源、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等行業、産業的關鍵瓶頸問題為導向,聚焦金融風險、密碼計算、海洋動力系統模拟、精準醫學大數據、智能控制系統等關鍵問題,開展不确定性相關交叉問題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同時,山大路街道的山大科創城也正式投入使用,将具備實驗室、展廳、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短期專家辦公、業務洽談等多方面功能。

山大路街道将充分依托轄區内高校、科研院所,以“科創力量”聚力打造專業化、全要素、開放式衆創空間,打造集創業、生活和配套于一體的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發揮科創資源優勢,推進科技成果就地産業化發展,打造技術轉移的新高地,推動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用實際行動奮力譜寫“科創曆城”的新篇章。

環境整治聽民聲

小區煥新暖民心

近日,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派人将一面寫有“精準高效抓改造優化環境暖民心”的錦旗送到槐蔭區張莊路街道辦事處,以表達對吉爾西苑小區改造的感謝之情。

吉爾西苑小區作為西部新城建成較早的小區之一,規劃滞後、配套不足、設施老化等問題一直是小區的短闆。2019年,小區列入了全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始進行綜合治理。如今,小區内的居民樓外牆、樓道粉刷一新,路面重新硬化,外牆保溫統一改造。

除了基礎設施煥然一新,小區居民的一塊“心病”也得到了根除——從前,小區入門的西側是8000平方米的荒地,荒廢多年,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影響社區形象不說,環境衛生十分髒亂差,小區百姓對此叫苦不叠。現在,那片荒地搖身一變,成了整潔的停車場、便民市場和休閑廣場,因地制宜地改善了居民亂停車堵塞消防通道、亂擺攤妨礙社區秩序、亂堆放影響社區形象的現象,受到老百姓的點贊。

“你看,我們小區現在有了集中的停車場,不用再擔心進院沒有車位。占道停車的現象沒有了,馬路寬敞了,消防通道通暢了,也保障了老人孩子的安全問題。這真是咱們街道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實事、大好事。”小區居民王先生很滿意現在的小區環境。

吉爾西苑小區的蛻變正是得益于槐蔭區張莊路街道老舊小區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自2019年以來,張莊路街道在槐蔭區老舊辦的指導下,以民生需求為導向,通過組織座談、走訪入戶等方式,充分征求民意,科學編制方案,嚴格落實工程質量标準,讓老舊小區改造更有溫度、更富活力。

該街道先後利用中央、省、市、區四級資金2600餘萬元,對包括吉爾西苑在内的11個老舊小區實施老舊小區整治改造,總建築面積約37萬平方米,惠及3584戶居民。改造涉及外牆保溫、樓體粉刷、小區綠化、杆線整治、車棚建設、污水管道改建、道路硬化、消防及文體設施增設等居民關心的内容。通過實施整治改造,不斷改善群衆居住環境,有效提升了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做好居民“供給側”服務 寫好“全域景觀化”文章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

伴随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鋒号角的響起,變化正悄然發生在每個天橋區緯北人的身邊。一位家住在盛世名門小區的居民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大家:“過去我們小區門口這條路坑坑窪窪,過往車輛也多,平時是揚灰路,一到雨天就變成了‘水’‘泥’路,出行可難了。這不,眼看着路要修好了,綠化也跟上了,以後我們出門買菜、接送孩子上下學真是方便多啦!”

這位居民所指的路實為緯北路街道轄區内的仁豐前街,西至後陳家樓街,是連接東西丹鳳街與北園大街的次幹道。由于存在曆史悠久,基礎設施薄弱,導緻路面凸凹不平,破損較為嚴重。

為給轄區居民提供一個更為舒适宜居的居住環境和安全便利的出行條件,今年5月以來,緯北路街道積極對接區水務局、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天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單位,投資1000餘萬元對年久失修的仁豐前街實施整體改造提升工程,力争全力做好居民“供給側”服務,寫好“全域景觀化”文章。

目前,仁豐前街的沿街立面改造、綜合景觀提升等工程已高效完成,累計完成道路修繕620餘米,鋪設污水管線及弱電管線開槽110餘米,完成瀝青鋪設940餘米,攤鋪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道路劃線、交通标識及電子監控安裝等工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在“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工程的提升下,預計11月完工後,将徹底改善轄區周邊盛世名門、錦繡華府兩小區3000餘戶居民的出行條件。

一項項的民生工程,一件件的為民實事,不僅讓轄區居民享受到了更加美麗、舒适、整潔的高品質居住環境,更是賦予了街道工作更多“溫度”。在增進民生福祉這條路上,緯北堅持以責任作筆,以實幹為墨,大筆書寫着新時代“民生答卷”的新篇章。

文明實踐走到家門口 文化提振居民精氣神

“自從放暑假我就一直帶他來書畫班學書法,他對書法很感興趣。”家住先行區園丁花園小區的朱鳳達看着正在聚精會神練習書法的孫子,欣慰地說道,“在這裡他的書法長進了不少,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這個讓朱鳳達十分滿意的書畫班不是培訓機構做的,而是先行區大橋街道文化服務中心為了豐富轄區内青少年的假期生活,組織舉辦的書畫班,受到周邊居民的廣泛好評。

高質量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文化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一直以來,大橋街道高度重視

文化高質量發展,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除了讓朱鳳達十分滿意的書畫班,這裡還有葫蘆絲、薩克斯、鋼琴等多種器樂培訓班和瑜伽培訓班,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的居民前來參加,累計培訓2萬餘人次。今年為了提高拆遷村家庭婦女文化素質,還創新舉辦了旗袍秀培訓活動,更是獲得了諸多好評。

在這裡,每逢傳統節日,都有群衆文化演出和展覽。村級春節晚會、元宵晚會、“七一·快閃活動”和“喜迎雙節”廉政書畫展、旗袍秀和文藝彙演等系列活動,配合做好“戲曲進鄉村”“電影下鄉”等公益活動,極大地滿足了群衆精神文化需求,為群衆送去了一道道文化大餐。即使是疫情期間,無法舉辦線下文化活動,也舉行了線上作品的征集。詩歌、畫作、書法、快闆書、短視頻……近百件原創抗疫文藝作品,大大活躍了廣大群衆疫情期間隔離在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更是關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大橋街道用精彩豐盛的文化活動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通過凝聚群衆、引導群衆,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努力把高質量發展的成果,體現在群衆的高品質生活上,讓群衆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産業發展瞄準特色

窮山村蝶變花園村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如何把握和利用好村莊自己的特色,進而發展成特色産業,實現村民家門口的“零距離”就業,成為鄉村産業振興的關鍵。

平陰縣孔村鎮北毛峪村之前是窮山僻壤的山溝子村,但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該村是平陰縣美麗鄉村建設先進村、山東省旅遊特色村,從“靠天”吃飯到現在發展雞腿菇、中藥材等産業,發生的不僅是量的變化,最重要的是實現了質的飛躍。

走進北毛峪村,映入記者眼簾的是轟鳴的大型機器和村民熱火朝天勞動的景象。地裡,村民正在種植黃芩,從土地的複墾、中藥材種子的購買,到噴灌設施的安裝,村集體都一一負責處理,村民隻需要負責後期黃芩的管理工作,切實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以前我主要是種植小麥和玉米,自從村裡開展中藥材種植之後,我也加入這個隊伍中,對于我們村民來說,又有了一份收入。”村民姬長河說。

誰會想到,現在種植黃芩的土地以前是北毛峪村的舊村宅基地。自從搬進社區之後,這片土地就一直閑置着。為了找到适合在家門口就能投入生産運營的産業,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家緻富,村“兩委”決定啟動舊村土地複墾工作,流轉土地600多畝。并且抓住當前中藥材種植火爆的形勢,結合村裡土地富含養分的實際情況,決定種植黃芩近200畝,村民可以自主選擇參與集體種植還是自主種植黃芩的隊伍中。這種“集體 個人”的種植方式,創新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拓寬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增加了村民收入,減輕了村民的勞作負擔,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生産積極性。

北毛峪村複墾出來的土地,除了用于中藥材種植外,還引進了食用菌核心項目建設一處,一家生态農業公司和三家家庭農場,發展了油用牡丹100畝、桑葚40畝、冬桃40畝。這種将土地承包出去,再讓村民負責農林産品的種植和管理的方式,不僅提高了農業附加值,帶動農村第三産業發展,還創新了農業發展方式,美化了生态環境,吸納了更多的剩餘勞動力參與勞作,極大地增強了村民的獲得感。

雞腿菇種植産業是孔村鎮一張閃亮的名片,也是北毛峪村脫貧緻富的“法寶”,享譽全國的“中國洞栽雞腿菇之鄉”的七彩谷菌菇産業園就在這裡,谷内有300多條食用菌土洞。為了更好地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資源優勢,将雞腿菇産業推出去,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北毛峪村以黨建為引領,與山東強興菌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以“企業 農戶”的方式吸納村民前來工作,村民既可以學習到雞腿菇種植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還能獲得額外的收入,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并且,該項目成功實施之後,還會從根本上解決菇農生産原料、菌包供應的問題,更好地保障了食用菌産業的健康發展。

文化潤澤群衆生活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前不久,一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長清區平安街道前孫村拉開序幕。此次文明實踐活動的20多個節目,全部由前孫、後孫、中樓子三個村的村民自編、自導、自演完成,現場歡聲笑語、舞姿翩翩,呈現出一派其樂融融的熱鬧景象。

群衆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以來,平安街道着眼于凝聚群衆、引導群衆、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建設了7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分中心),充分發揮學習、活動、服務三

大功能,進一步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百姓幸福

指數節節攀升。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關鍵在哪?平安街道給出答案——實踐。平安街道推出多種多樣服務群衆生活、滿足群衆需求的服務,開展了新農村新生活、扶貧幫困、移風易俗、環境保護、法治培訓等各類主題實踐活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有熱度,更有溫度。

9月中旬,一場女性創業技能培訓班走進了高莊村,村民們學習氣氛高漲。“我們邀請的是專業家政服務公司的老師。收集到轄區不少待業婦女有就業意向卻苦無就業技能的訴求後,我們就把女性就業技能培訓這個項目納入到了我們的服務清單裡面。”高莊村文明實踐站工作人員介紹說。針對近幾年平安街道棚改拆遷多、項目占地多,而群衆法律知識有限、法律盲區多的實際情況,通過征集民衆需求,平安街道創新開設農民“法治夜校”,由轄區法律顧問結合當前村裡正在開展的實際工作為村民講授土地征收、占地補償等關乎村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識。

社區居民義診、防詐騙知識宣傳、廣場舞大賽、社區慶國慶、戰疫情晚會……通過紮實有效的文明實踐活動,平安街道真正打通了宣傳群衆、引導群衆、服務群衆的“最後一公裡”。文明,化于心踐于行,正成為平安群衆的自覺。

本報記者 李小夢 張敏 張素芬 張龍 郝倩 邵明紅 馮經偉

來源: 濟南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