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麼給孩子科普天王星

怎麼給孩子科普天王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2:24:55

有人說我們永遠也飛不出自己的母星,你有什麼看法?

自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人類先後朝太空發射了各種飛船探測器、地球衛星,1969年,美國人率先登陸月球,這是人類第一次踏足地球以外的星球。曾幾何時,人類認為殖民太空已經不遠了。但是,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人類探索太空的那種瘋狂的熱情漸漸地消停了。

怎麼給孩子科普天王星(有人說我們永遠也飛不出自己的母星)1

齊奧爾科夫斯基

1903年,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發表了《利用噴氣裝置探索宇宙空間》的論文,他提出采用液體推進劑的多級火箭建造方案,推導出火箭達到最大速度的數學公式,奠定航天基礎,因此他被譽為“宇宙航行之父”。1926年,美國火箭之父戈達德試驗第一枚液體火箭,火箭飛行2.5s,飛行高度隻有4層樓房高。

1931年,馮布勞恩試驗一枚液體火箭,飛行200米,馮布勞恩是誰,他是V2火箭之父。1943年,他研制的該款火箭可以将一噸重的彈頭發射到320公裡之外。

怎麼給孩子科普天王星(有人說我們永遠也飛不出自己的母星)2

馮布勞恩

這就是世界航天的起步史。在二戰以後,美國與蘇聯将繳獲的火箭技術視若珍寶,開展研究,很快就取得了成果,兩個超級大國競相向太空發射飛行器,此後的事情,大家都有所了解了。

時間拉回到現在,就算從1903年開始算起,這剛剛過去一個世紀多一點點而已,在火星上有探測器、火星車,各個行星的軌道上都有人類的探測器,旅行者一号已經早早地越過了冥王星的軌道,這種發展的速度令人瞠目,不禁發問,飛出地球或者說飛出太陽系,指日可待!

這裡所說的飛出地球不是簡單地飛出,而是指地球不再是人類的唯一家園。這種難度的挑戰,再一個世紀能夠完成嗎?很難!技術的進步不會一直處在爆發的狀态,幾十年前使用的是化學燃料火箭,如今依然是這樣,化學火箭的潛力,在這幾十年中已經被壓榨得很極限了,再把希望寄托在它身上,很不現實,一定還有比化學火箭更強勁的動力。對于新型動力的研發,比如說電推進,我們常聽到的霍爾推進器、離子推進,其實就是電推進的一種形式,對于它們的應用,現在還停留在軌道修正、姿态調整以及輔助推進上,想利用它在短時間内獲得較大的加速度還不可能,所以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主流的火箭動力依然是化學火箭,且從地面起飛到太空,這階段隻能由化學火箭來完成。

怎麼給孩子科普天王星(有人說我們永遠也飛不出自己的母星)3

其實,出現更高動力的火箭,隻是時間問題而已,但是有人卻認為,人類永遠也飛不出地球,飛不出太陽系,這是不是就非常悲觀了呢?

怎麼給孩子科普天王星(有人說我們永遠也飛不出自己的母星)4

有這種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隻是想問題想得更遠了一些,他們所認為的“飛出”更像是實現星際旅行,而非單純的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如果隻是造了一個飛行器送過去,現在的旅行者一号就正在往太陽系邊緣飛,飛出奧爾特雲隻需要一萬多年就行了。什麼是星際旅行?最起碼也是恒星際之間的往來,比方說從太陽系抵達距離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就是三體小說裡三體人的母恒星系中,是人過去不是飛行器過去,這才是初步實現了星際旅行,更遙遠的數十光年、數百光年甚至成千上萬光年,可以稱之為星際文明,這又該需要什麼動力的飛船呢?核動力?反物質動力?或是曲速?這聽起來就很科幻,也難怪有人會認為這不可能。不過,不用這麼悲觀,人類用100年的時間尚且發展至此,後面還有無數個100年,何愁不能實現呢?你們認為呢?

怎麼給孩子科普天王星(有人說我們永遠也飛不出自己的母星)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