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出痧後用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消痧

出痧後用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消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3:20:41

出痧後用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消痧(放痧又稱挑痧法)1

放痧,又稱挑痧法,是通過針具淺刺體表靜脈或點刺穴位出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外治技術,具有通經活絡、開竅瀉熱、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放痧技術主要有穴位放血、刺絡放血、痧筋放血,常用于各種實熱證、瘀血疼痛性急症和慢性病,如感冒、發熱、頭痛、咽痛、痤瘡、靜脈曲張等。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放痧常用的針具主要是一次性三棱針、一次性采血針或其他特制的消毒針具等。

(二)常用穴位

1.頭面:百會、太陽、印堂。

2.頸項:大椎、金津、玉液。

3.背部:督脈及膀胱經腧穴。

4.上肢:十宣、少商、曲池、尺澤。

5.下肢:委中、承山。

(三)操作步驟

1.消毒:宜選用一次性三棱針;用75%乙醇或碘伏在施術部位消毒;術者雙手應用肥皂水清洗幹淨,再用75%乙醇擦拭。

2.持針法:一手拇指、示指持住針柄,中指扶住針尖部,露出針尖3~5mm,以控制針刺深淺;針刺時另一手配合提、捏、推、按,或捏住指(趾)部,或夾持、舒張皮膚等。

3.放痧技術:可分為點刺法、挑刺法和刺絡法。

(1)點刺法:刺前可先推、揉、擠、捋被刺穴位及其周圍,使局部充血。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針,迅速刺入并迅速出針,進出針時針體應保持在同一軸線上,點刺後可放出适量血液或黏液,也可輔以推擠方法增加出血量或出液量。此法多用于穴位放痧,如大椎、印堂等,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胃脘痛、失眠等症。

(2)挑刺法:一手按壓施術部位兩側,或夾起皮膚,使皮膚固定,一手持針以15°;~30°;角迅速刺入皮膚1~2mm,随即将針身傾斜挑破皮膚,使之出少量血液或黏液;也可刺至3~5mm深,将針身傾斜并使針尖輕輕提起,挑破皮下部分組織,然後出針。此法多用于四肢末端放痧,如十宣穴,治療發熱、暈厥等症。

(3)刺絡法:先用止血帶結紮在針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後消毒,針刺時,一手拇指按壓在被刺部位遠心端,另一手持針對準針刺部位的靜脈,刺入脈中立即将針退出,使其流出一定量血液,在出血時也可輕輕按壓靜脈近心端,以助出血。此法多用于肘窩、腘窩、太陽穴以及下肢小腿等處的淺表靜脈放痧,治療急性吐瀉、中暑發熱和下肢靜脈曲張等。

4.術後處理

施術後,宜用無菌幹棉球或棉簽擦淨或按壓放痧部位。所放血液應做無害化處理。

二、常見疾病的放痧治療

(一)感冒(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感冒是鼻塞、流涕、咳嗽、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為主要表現的病症,多因外感風邪所緻。本病依據1994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标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祛風解表。選用點刺法、刺絡法。

【操作步驟】患者先取仰卧位,消毒後,點刺太陽、少商,擠出少量血液,出血量以1ml為宜;然後取俯卧位,暴露背部,點刺大椎穴,擠出少量血液,出血量以1~3ml為宜;最後用刺絡法委中穴放血,放血量以3~5ml為宜。

【特别提示】此法治療感冒時,常配合拔罐技術使用,放血後在大椎穴留罐。操作完畢後,囑患者注意背部保暖,勿使背部受寒。

(二)筋瘤(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是以筋脈色紫、盤曲突起如蚯蚓狀、形成團塊為主要表現的淺表靜脈病變,多因氣血凝滞,脈絡滞塞不通所緻,好發于下肢,中醫又稱筋瘤、青蛇毒、股腫。本病依據1994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标準》進行診斷。

【治則治法】活血祛瘀,舒筋通絡;選用刺絡法。

【操作步驟】患者取站位,用75%乙醇或碘伏在施術部位消毒,在委中穴以及周圍相應的淺表靜脈突出曲張部位,刺絡放血,每次3~5個部位,每個部位出血量以3~10ml為宜。

【特别提示】刺絡放血後,注意按壓止血并嚴格消毒,以預防感染。同時配合針刺法療效更佳。

三、禁忌症

1.凝血機制障礙者禁用。

2.血管瘤、不明原因的腫塊等患處禁用。

四、注意事項

1.放痧工具要嚴格消毒後才能使用,施術部位應防止感染。

2.操作手法宜輕、穩、準、快,不可用力過猛,防止刺入過深,創傷過大,損害其他組織,更不可傷及動脈。

3.孕婦及新産後慎用,過饑、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技術。

4.放血時注意血壓、心率變化,注意暈針或暈血的發生。

5.出血較多時,宜适當休息後離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