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開無田 圖/《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随着《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易烊千玺和雷佳音扮演的角色也深入人心,而劇中更是以十二時辰為時間軸,以突厥狼衛潛入長安城為引子,也讓雷佳音所飾演的張小敬,一位出身于唐朝軍伍,退伍之後成為唐城的“不良人”的真正長安人,大唐人有了新的任務。随着故事的展開,“不良人”這一個官職名稱也出現在了大衆眼中,之前很多不了解不良人的人,因為這一部熱劇的上映對這一個并不是十分耀眼的官職也便有了想要了解的想法。
精彩的大作,劇情跌宕起伏,為什麼會提到“不良人”呢?那麼不良人又究竟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成立的呢?他們又是由什麼人組成的呢?
在清朝的曆史學家梁章钜所書寫《稱謂錄》引《說鈴續》中有這樣一句:“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不良人這個官職在唐朝是真實存在的,這樣的曆史叙述證明了不良人的存在,也證明了不良人的最高領導人确實是不良帥。
那麼不良人的具體成立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曆史學家江藍生、曹廣順在《唐五代語言詞典》中對于“不良”一條有着這樣的記錄:“唐代官府征用有惡迹者充任偵緝逮捕的小吏,稱為‘不良’,俗又稱之為‘不良脊爛’,其統管者稱‘不良帥’。也就是說,所謂的“不良”一詞并非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詞,而是一個具有真實意義的形容詞,“不良”一詞說的就是充當不良人的人一開始的身份。
通過上述《唐五代語言詞典》中的記錄,我們可以看到,不良人并非像《長安十二時辰》裡所說的那樣,是一群個個都身懷絕技的能人異世所成的,他們本身并不是有通天徹地之能的偉人,相反,他們都是一些曾經有過惡劣行為的人。
那麼,這些曾經有過惡劣行為的人為什麼又會被當做是官吏呢?
這其實能夠看得出來創建者唐太宗的智慧。
唐朝的社會環境相對于其他的朝代是比較寬松的,它沒有像是明朝或者是秦朝那樣的嚴刑酷法,對于一般的違法亂紀的行為處罰也并不嚴酷,這其實是由社會環境和社會的性質所決定的,這一點我們通過唐代的一些文人的迹象就可以看得出來。
李白就曾在他的《烏栖曲》中寫過:“東方漸高奈樂何!”一句,明面上是諷刺吳王夫差的,說吳王夫差隻顧着和西施尋歡作樂,忘記了對于自己國家的發展,最終使本來強大的吳國失去了原本的霸主地位,但是實際上李白卻也是通過這句話來諷刺唐玄宗,讓玄宗不要再隻顧着與楊貴妃尋歡作樂,也要顧及到唐朝本身的國運發展。這句話也曾傳進過唐玄宗的耳朵裡,但是唐玄宗卻隻是笑笑不置可否,并沒有再追究。試想一下如果李白是生在明朝或者清朝的,他的下場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們通過這樣的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唐朝社會環境的寬松,也正是因為君主的寬宏大量和唐朝社會環境的寬松,讓唐朝人對于具有比較的惡劣行為的人也有一定的寬容之心。當時的唐太宗已堪稱是一位千古明君,也正是他确立的“寬松”的社會風氣才促使了大唐帝王的強盛。
而唐朝的疆域範圍廣大,最盛時達到1400萬平方千米,人口衆多,在這衆多的人口當中自然會有一些具有惡劣行為的人,如果将這些人全部投入獄中進行看管,那麼整個刑部的壓力就會非常之大,但是,如果将這些人放任不管又會對唐朝的社會産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危害,這樣的縱容如果繼續下去,輕度的惡劣行為就會上升到嚴重的惡劣行為,到最後很有可能會威脅到唐朝的社會環境的國家的和諧,所以在這兩者之間,唐太宗需要選擇一個比較恰當的方式來解決這些人與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矛盾。
最終,唐太宗選擇将這些人集結在一起組成一對處理小型案件的不良人。即将這些人都控制在了一起,又将這些人變成了對于國家發展有利的人,通過這個細節緩和了這些本身有惡劣行為的人與寬松的社會環境之間的沖突。實際上,不良人的成立後唐朝的社會秩序,也在唐朝強大的國力面前日漸安定,周邊少數民族例如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無不臣服。
而不良人雖然并沒有能夠像《長安十二時辰》所說的那樣,維護了大唐幾百年的安危,甚至在後來大唐滅亡之時還有着保護大唐的實力,但是,不良人的成立卻讓整個大唐帝國裡一些有着惡劣行徑的人棄暗投明,給了這些人一些改過自新的機會,也給了他們一個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做出自己貢獻的機會,通過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讓民衆們看到唐太宗的仁厚之心。之後不良人也沒有讓創建者唐太宗失望,他們相繼在幾代不良帥的帶領之下為唐朝破獲了不少案件,并且為一些不能夠運用常理來推斷的刑事案件出謀劃策,甚至也承擔起了正常的體系沒有辦法承擔的重任,為唐朝朝社會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稱謂錄》、《唐五代語言詞典》、《說鈴續》、《新唐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