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野藍枝子
高聳入雲的山巒之上,高速路像一條玉帶,漂浮于藍天白雲之間。我的甲殼蟲從綿延的路面上飄過,風一般疾馳。
多麼雄奇旖旎的畫面哪:層巒疊翠的群山,突兀裸露的丹霞,多姿多彩的層林,随風搖曳的蒿草,矗立、起伏于瓦藍和潔白之下,渾然一體。不知名的野花野草,點綴其間。
曾經杳無人煙的山野,此刻是别有洞天了。
忽然,那些花兒,那些不甚起眼的花兒,搖搖曳曳地,豁然就近在眼簾了,一叢叢,一片片。那是什麼花呀?許是我從未見過的吧?她怎麼有一種羞澀的樣子,無聲地開放在枝枝葉葉的後面。于是想,她應該是無名花了,多麼美麗!
我們總是習慣于這樣,凡是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說它是無名的,凡是自己不認識的花,就都叫它無名花。
這些美麗的“無名花”呀!
她長在莽莽蒼蒼,曾經人迹罕至,荒無際漄的莽野,現在她靠近高速路。她羞羞答答地斜開在片片綠葉之間,遠看似乎冷豔,近看兀自熱鬧,貌似隐忍低調,卻又妩媚清麗。是的,她們兀自綻放着,既不孤芳自賞,也無恣意張揚,更不絢爛奪目,在綠綠的枝枝葉葉間,她們隻放出嫣紅的、又或是紫色的光。看,羽狀複葉下,她那小小的萼,斜斜地打着朵兒,像小小的蝴蝶一樣,玲珑,美麗。這是我喜歡的模樣,喜歡到讓我心花燦爛,頓生愛憐。
“驿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放翁憐惜梅花,我卻憐惜她們,憐惜這些無名花。
但是,這些無名花兒,她們雖沒有開在驿外,也沒有開在斷橋邊,卻是并不寂寞的吧。說她們無主,那倒似乎是真的。若說她們孤單寂寞,我看也未必。有花護草,也有草護花。
無疑,确實,她們身邊沒有驿,更沒有斷橋。曾經,她們盛開人不來,凋謝獨自知。她們散布在萬木遮天,百草竟綠的山野,隻與蜂蝶為伴,隻與鳥獸為友,隻與風雪共舞。若說她們任由風吹雨打,然後飄落四方,倒是千真萬确的了。
然而,她們真是無名的嗎?不是,絕不是!她們應該是有名的。隻是,我現在還不知道。
一個心念湧上來:她們曾經是如此地與世隔絕,如此地不被人知,又如此遠離喧嚣的塵世,如此默默于寂寥的曠野!倘若她們有知,有意識,她們應該不曾思想有沒有人來造訪;同樣,一定也不曾關心有沒有人來欣賞;甚至更不曾料想,有人會稱她為無名花了。
進一步推想,她們應該沒想到會遇上我這個不速之客,沒想到會遇見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類,更沒想到人們看見她就充滿愛意。
我甚至固執地以為,她們應該是不會想過這些的。自從她們在這裡落地生根,不知有多少年了,也許一萬年,也許億萬年。她們在這裡自開自合了無數個春秋,風雨不倒,幹旱不枯,寒來不懼,霜來不萎,從未有過分外的奢望。如果不是一條高速公路霸道地闖入,在這草莽葳蕤的所在,在這不見村莊的地方,她們将始終默默無聞,“花自飄零水自流”,就象她們千百年來的模樣。
可是,我轉念又想,或許,她們應該是有意識的。可能,她們并不曾關心自己開花的種種意義,也不曾留意枯萎的種種哀傷。溫暖了盛放,寒冷了卸妝。開了,謝了,在這無人的荒野,該開自開,該謝自謝,而已。
又或許,她們記得,這世間曾經有生命來拜訪過她們,比如那些追逐芳草的牛,比如那些迷途的山羊,比如那些飛禽走獸。還有一些人,比如樵夫,比如獵手,比如伐木者,比如采藥人。伐木者肆意碾壓她們,采藥人挖走她們的父母兄弟、以及身邊的夥伴,用她們入藥,用她們清熱解毒,祛瘀止血,治乙型腦炎、目赤、瘡腫、吐血;又或許,這裡太偏僻,離人間煙火太遠,根本就沒有人來到過。
但是,在很多地方,在山坡,在水岸,在村莊的不遠之處……她們一直都在,一直都任人采摘,任人挖掘。那時她們有沒有想,隻要挖去富有意義,隻要挖去能夠解人病痛,她們都可以無哭無淚,默默忍受。
這些無名的花呀!
……
我拿出手機,按下快門,把它們拍成圖片,以形色識花的軟件查找,終于知道她叫木藍,又叫小青、又叫藍靛、又叫槐藍,又叫野藍枝子。
詩曰:“藍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霞。”
是的,也許她們知道自己别名野藍枝子,就像茫茫人海中的芸芸衆生,就像平平常常的匆匆過客,就像村莊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就像拾荒者、掏糞者、清潔工……他們都知道自己的名字,卻又淹沒于來來往往的人潮之中。
“無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這詩,隻是詠梅嗎?我不敢确定。
高高的山野之上,有風吹來。掠過山頂的風,吹亂了我的頭發,掀開了我的衣袂。突然間,許多的詞彙湧入腦海:知名、無名,風雅、庸俗,高貴、卑賤,功名、聞達,追名逐利、沽名釣譽……
不想了吧。“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如此,甚好!
作者簡介:
李夢初,筆名春仔,男。出生于仙女湖畔——江西省新餘市;工作于“一座叫春的城市”——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曆任中學教師、國企辦公室主任、司法局副局長、法院副院長。八十年代老文青,不忘初心,選擇回歸。1984年學寫散文,2013年重新執筆。現為江西省宜春市作協會員,《西南作家》雜志社簽約作家、《蜀本》雜志簽約作家。先後在《創作評譚》、《西南作家》、《新餘日報》、《新餘文學》、《仙女湖》、《宜春日報》、《宜春文藝》、《侗族大歌》、《仰天崗》、《南來北往》民刊等發表散文、小說多篇。曾獲第二屆“立新杯”(2015)《新餘文學》獎第一名,《仙女湖》創刊十周年散文二等獎。散文《年的記憶》入選江西作協2017“春節裡的中國”主題文學征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