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曾發表《中藥治療重症肌無力16字總結》、《中藥準靶向治療重症肌無力》、《中國象棋與人體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定位問題及指導意義》系列文章,皆在盡力讓《免疫學》這門學科變得通俗化,更加容易理解,也嘗試分析和探讨中醫藥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在《中藥治療重症肌無力16字總結》一文中曾列舉一個驗案,文中提到了下一步治療計劃,即保留嗎替麥考酚酯,盡量停用甲潑尼龍片,長期使用嗎替麥考酚酯 中藥丸劑,必要時配合溴吡斯的明片口服。該患者一直在規律的随訪中,患者是按照上述計劃完成減藥、停藥的,現在已經完全停用激素,繼續服用嗎替麥考酚酯0.25g(1片),每日2次;中藥丸劑,每次1包,每日2次;溴吡斯的明片,每次60mg(1片),每日2-3次。患者症狀平穩,能夠維持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偶爾有眼睑下垂(開車的時候)和抓握無力(晨起的時候偶有發生),近期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未見明顯異常。該患者的下一步治療計劃為:嗎替麥考酚酯 中藥丸劑 溴吡斯的明片,長期服用,定期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腫瘤标志物、胸部CT(了解胸腺和肺部)。
嗎替麥考酚酯
該患者屬于難治性重症肌無力,取得了現在的療效,并完全停用激素,實屬不易。需要強調的是,患者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如果患者急于見到療效,醫生立場不堅定,不自信,醫患“一拍即合”,那麼患者很有可能會經曆比較“猛”的免疫抑制治療,有可能發生嚴重感染、心律失常(事實上患者沖擊甲潑尼龍的時候已經發生房顫,後來減量後已經恢複窦性心律了)、骨質疏松、胃粘膜損傷、高血壓、類固醇性糖尿病等并發症了。
那麼為什麼該患者使用上述治療方案會有效呢?方案有沒有可重複性呢?我想可重複性是比較大的,當然遇到具體的患者還要具體分析。因為該治療方案是基于重症肌無力的發病機制,有針對性地阻斷發病環節的,是基于邏輯的開方,同時結合了辯證。但并不是基于單純的辨證和臨床經驗。實踐證明,基于科學、邏輯并結合辯證的開方的可重複性高于單純地基于經驗和辯證。
基于邏輯較基于情感更為客觀可靠
那麼該患者治療方案的科學和邏輯是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還是要回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位問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定位問題及指導意義》一文中曾講到,從免疫學角度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病位在獲得性免疫系統(适應性免疫系統),該免疫系統包括了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及其産生的抗體。對于重症肌無力而言,還涉及到中樞免疫器官——胸腺(thymus)。研究發現,很多重症肌無力的患者存在胸腺異常。胸腺是負責把來自骨髓産生的淋巴細胞加工成為有功能的T淋巴細胞的,之所以叫T淋巴細胞,是因為thymus是以T開頭的,T代表的是thymus。
重症肌無力屬于神經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它的病位自然也是獲得性免疫系統,因多數重症肌無力患者存在胸腺異常,因此病位也包括了胸腺。或許有人會說重症肌無力的病位在神經-肌肉接頭,固然不錯,但那應該是症狀定位(或者說免疫損傷靶點是神經-肌肉接頭),偏重于結果;而我所提到的應該屬于免疫學定位,偏重于病因。
固有免疫和獲得性免疫
弄清楚了重症肌無力的病位有利于指導治療。該患者先後使用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免疫抑制劑(嗎替麥考酚酯等)、大劑量人免疫球蛋白沖擊均是針對獲得性免疫系統的。但該患者對甲潑尼龍的不耐受(出現房顫),此外随着患者的年齡增長,激素是越來越不适合的,因此不得加用嗎替麥考酚酯,但即使這樣也沒能讓患者的症狀得到控制并維持穩定。因此基于安全、有效的角度出發,不得不加用中藥丸劑。這個丸劑的思路是編織一張柔和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網以抑制獲得性免疫系統,同時這張網中還有免疫增強的,但增強的不适獲得性免疫系統,而是固有免疫系統,因為免疫抑制劑的選擇性沒有那麼強,原本是想抑制獲得性免疫系統的,卻同時也抑制了固有免疫系統。該患者的臨床實踐證明,這種思路是有效的。
應該有人不認同上述觀點,也會有人說這是西化了的中醫,怎麼說并不重要。中西醫都隻不過是解決臨床問題的手段而已,二者是并列、互補關系,而不是對立關系。醫學應該無門戶之見,隻要能夠解決臨床問題的手段都可以應用,或者可以理解為醫學的截拳道,沒有什麼門派,都是手段。正如李小龍先生所說,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截拳道,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中醫注定是要發展的,但隻是辨證論治一定不是最好的發展,一味地固守傳統,不敢突破傳統,隻是畫地為牢和自我限制。《傷寒論》的偉大之處就是敢于突破《内經》和實事求是地從臨床實際出發。正如趙洪鈞所說,後世解傷寒,一遵内難(《内經》、《難經》),便出謬論,撇開内難,實事求是,即能通仲景之意,補仲景之不足。此文即是從臨床實際出發,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症肌無力的一點心得,但願能為較為疑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點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