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滅絕的恐龍是
體溫保持不變的恒溫動物,
還是體溫會根據周圍氣溫而變化的變溫動物呢?
位于進化過程中占據“生命之樹”位置較高的
鳥類和哺乳動物分為恒溫動物,
而下面的魚類,兩栖類,爬行類動物分為變溫動物。
此前,大多數人推測恐龍
是像鳄魚和蜥蜴一樣屬于爬行類的變溫動物。
但是随着最近出現的很多證據正在推翻這一說法,
對恐龍停滞的争論正在迎來新的局面。
“
恐龍不能成為恒溫動物的理由
”
恐龍是恒溫動物的主張是
從找到留在肉食性恐龍骨骼化石上的血管痕迹開始出現的。
恒溫動物的體内血管比變溫動物更發達。
因為血管散布到全身各個角落,
新陳代謝速度就會加快,
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體溫。
但僅憑這些證據,
很難斷定恐龍是恒溫動物。
因為肉食動物之間的血管發達也是有很大差異的。
更何況把巨型食草恐龍分類為恒溫動物,
就會出現生物學上難以解釋的問題。
恒溫動物要把新陳代謝過程中
産生的熱量排出體外,
而草食恐龍在這一過程中本身就有可能很困難。
恐龍專家解釋說:
“大象是當今地球上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
為了降溫,大象不斷地拍打着它的大耳朵。
巨大的草食恐龍,如重50噸以上的龍腳類,是無法冷卻身體的。”
食物的攝取量也是一個問題。
大象為了補充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一天到晚不停地吃。
恐龍專家說:
“恐龍一天所能攝取的食物量也是有限的,
草食恐龍不能攝取能夠維持一定體溫的食物的可能性很大,
很難認定它是恒溫動物。”
“
從成長率來看,恐龍是中溫動物
”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研究組在《科學》上發表了一種新的解釋。
即,恐龍既不是恒溫動物,也不是變溫動物,
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中溫動物。
研究組注意到,
新陳代謝量是區分恒溫動物和恒溫動物的重要因素,
與成長率成正比。
變溫動物在寒冷的天氣裡不能保暖自己身體的原因是
不能快速進行新陳代謝,使體溫升高。
換言之,成長率快的動物,新陳代謝也快,
能夠充分暖身,成為恒溫動物,否則就是變溫動物。
研究組對21種恐龍和360種現存動物的成長率進行了分析。
恐龍的成長參考了骨骼化石上的成長線(有點類似年輪)。
結果顯示,恐龍的成長率介于今天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之間。
史密斯教授認為“恐龍是中溫動物”。
根據這一标準,
金槍魚雖然是魚類,但它不屬于變溫動物,而是屬于中溫動物。
同樣,針鼹雖然屬于哺乳動物,但屬于中溫動物,而不是恒溫動物。
研究組表示:
“動物是從變溫動物進化為恒溫動物,
而鳥類是恒溫動物,也是恐龍的後代。
并且恐龍位于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之間,
所以中溫動物的主張可以很好地符合進化的難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