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紅樓夢》八十回以後原稿迷失,但關于薛寶钗的婚姻結局,其最終嫁給賈寶玉在紅學界幾乎是毫無争議的。
薛家當年舉家進京,名義上有送寶钗待選一項,但自薛家住下賈府,便刮起了“金玉良緣”之風。所以,無論之前寶钗是否真的待選,抑或沒被選上,總之,“金玉良緣”之風刮起之際,意味着薛寶钗直取賈寶玉而來。
然而,薛家費勁思量,用盡心機,最終促成了“金玉良緣”,但寶姑娘的婚姻似乎不太樂觀。旁的不說,無論作者給出預示主人公命運的的紅樓夢曲,抑或寶钗多次自谶以及文中的各處細節,都能看出這一點。
如預示寶钗命運紅樓夢曲《終身誤》寫道: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隻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此曲用寶玉的口吻闡述了自己的婚後感想:世人都說金玉良緣好,可是我隻對木石前盟念茲在茲。因此,賈寶玉即便對着薛寶钗,心裡仍忘不掉林黛玉。可以說,金玉良緣是成功了,薛家如願了,但薛寶钗得到了賈寶玉的人,卻沒能得到賈寶玉的心。
而在第二十回,衆人制作燈謎時,薛寶钗燈謎中寫道: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複年年。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這是描寫一個獨守空閨,日夜等待丈夫歸來的怨婦的情景。這個情景,加上寶钗的丫頭莺兒之名,活脫脫就是唐代詩人金昌緒所作的《春怨》。
至于寶玉,縱觀全文,其曾兩次說過要做和尚,而脂批中更提到寶玉将來“懸崖撒手”,可知寶玉出家為僧無疑。因此,我們可以肯定,薛寶钗嫁給賈寶玉之後,賈寶玉為僧,她獨守空房,終身守寡。
如此有人就疑惑了,因為在第二十八回,元春賜下端午禮物,賈寶玉的與薛寶钗的一緻,明眼人一看便知,元春意屬金玉良緣。在這些禮物中,獨寶钗和寶玉各有一串紅麝串,寶钗剛收到便将其戴在手上。寶玉到王夫人屋裡時,寶钗已經在裡面坐着,看到寶钗手上的紅麝串,寶玉便要細看,寶钗遂要将其卸下,不想其手臂太圓,怎麼也卸不下來,而寶钗看到她那一段酥臂,眼睛也發直了,心裡想着:
“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正是恨沒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再看看寶钗形容,隻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妩媚風流,不覺就呆了,寶钗褪了串子來遞與他也忘了接。歆慕寶钗雪白的酥臂,認為能摸到那就是“有福”,驚呆于薛寶钗。寶玉這明顯是對薛寶钗的色相動心了啊,那婚後豈不是能肆無忌憚摸到寶钗的酥臂,天天觀賞寶钗的翠眉紅唇,如此“有福”,怎麼還舍得離開寶钗呢?
這麼一想似乎沒毛病,然而事實是,賈寶玉娶了薛寶钗後,當時的豔羨之心已被對黛玉的思念所淹沒,二人連夫妻之實都沒有,關于這一點,寶钗早用七個字隐晦說出。
同在第二十回的制燈謎中,薛寶钗的燈謎首句寫的是:
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裡總無緣。在“琴邊衾裡總無緣”七個字中,共提到了兩種物品,一件指琴瑟,另一件指衾枕,這兩件皆喻夫妻之意,然而寶钗是總無緣,也就是寶玉和她都未曾同眠共振過,也沒有什麼琴瑟和鳴。所以,寶玉和薛寶钗婚後,根本沒有夫妻之實。
不可否認,賈寶玉對薛寶钗是懷有敬重之情的,如在《終身誤》中其便稱薛寶钗為“山中高士晶”,以薛寶钗後來與黛玉互剖金蘭來看,薛寶钗不可能如程高續書一樣,在黛玉病中時和寶玉舉行婚禮,而是必定等到黛玉去世後,才答應嫁給寶玉。而寶钗深知寶玉對黛玉情深義重,故二人必将有一場深談,互相理解,所謂“舉案齊眉”是也。然而二人的互相敬重并不能解決他們價值觀上的分歧,故最終寶钗未能勸谏寶玉走主流認同的路子,而是在無數次“諷谏”中将寶玉推得越來越遠。這一點在脂批中就有提及。
在第二十一回,主要描寫襲人嬌嗔箴寶玉和平兒救賈琏,回前脂批:
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後三十回猶不見此之妙。此回“嬌嗔箴寶玉”、“軟語救賈琏”,後文“薛寶钗借詞含諷谏,王熙鳳知命強英雄”……然今日之襲人、之寶玉,亦他日之襲人、他日之寶玉也……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箴與谏無異也,而襲人安在哉?由此可知,八十回後明确有一章回名為“薛寶钗借詞含諷谏,王熙鳳知命強英雄”,薛寶钗與賈寶玉婚後,二人思想沖突已無法調和,薛寶钗又再三諷谏,但是寶玉已不是當初沉醉于溫柔富貴鄉的寶玉,那時他還能對襲人的嬌箴聽取一二。彼時的寶玉已經經曆了園中一衆女兒的消逝,家園的破敗,心境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在面臨寶钗的諷谏,寶玉選擇了“懸崖撒手”。這結局正如寶玉的酒令曾唱的“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寶钗的悲劇,很大程度是自己造成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