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金融機構合理擴大有效投資

金融機構合理擴大有效投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00:49:49

金融機構合理擴大有效投資?作者:吉富星(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金融機構合理擴大有效投資?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金融機構合理擴大有效投資(積極擴大有效投資)1

金融機構合理擴大有效投資

作者:吉富星(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直以來,投資都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引擎。投資是連接需求和供給的重要手段,擴大有效投資是當前宏觀政策發力重點,既有利于擴大當前需求、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又有利于優化供給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前,應客觀認識有效投資,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當前與長遠關系,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聚焦重點領域、激發投資活力,更好地發揮投資的“乘數效應”和結構效應,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擴大有效投資的中短期作用和長遠意義

一說到擴大投資,通常會有擔憂或質疑聲音。目前,“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逐漸呈現提升趨勢。随着資本邊際報酬遞減,很多人認為高投資驅動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實際上,我國宏觀投資結構是比較良性的,其中,2013年至2021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7.8%,第三産業投資年均增長8.9%,高技術産業投資年均增長15%,全國民間投資占整體投資比重始終保持在55%以上,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主力軍。

目前,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具有巨大投資空間和潛力。我國人均GDP剛邁過1萬美元關口,但隻達到OECD國家人均水平的25%左右,人均資本存量水平僅為G7國家的15%-30%。盡管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但隻有發達國家的20%-30%。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仍然巨大,且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仍有必要加大投資力度、夯實發展基礎。

客觀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短闆、弱項需要通過有效投資加以補足。一方面,我國創新能力還不夠強,中高端産品和服務供給不足。另一方面,城鄉區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現象還比較突出,部分地方教育、醫療、養老、環保等公共服務投入還不足,農業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滞後仍較為普遍。這些領域投資既要兼顧當前穩增長、惠民生需求,又要立足長遠不斷提高中長期經濟和社會效益。

當前,既要牢牢抓住有效投資這個穩增長“牛鼻子”,又要為高質量發展增強後勁。中長期看,如能持續增加有效投資,就可以更好地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優化。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是當前宏觀政策發力重點,既有利于擴大當前需求、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又有利于優化供給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改革優化結構 聚焦高質量發展

理論上看,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時,投資效率或投資規模達到最優水平。其中,公共投資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賬,根據社會成本和社會價值來評判投資回報。但是,公共投資具有很強公益性和外部性,難以有效預測社會收益,往往容易造成部分地方低效無效投資、債務風險無序擴張。而在産業領域,無序投資通常會造成環境和資源過度利用、産能過剩行業、投資效益低下等,從而形成惡性競争、投資過剩。但同時,部分領域由于政策、行業前景等存在較大不确定性,可能導緻有些領域投資不足。故而,有效投資界定比較難,“度”比較難把控,但必須順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新動能的關鍵支撐。

總的來說,适應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投資必然是重質量、重效益的投資,不能走過度依賴投資的老路。不可否認,部分地方存在盲目投資、投資結構失衡、有效性不足、風險累積等問題。尤其是産業發展新舊動力轉換難度較大,傳統行業産能過剩、新興領域趨勢不明削弱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造成了投資過剩、投資不足并存。當前,擴大有效投資不是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單純推高投資和經濟增速,更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有序實施利當前、謀長遠、打基礎的項目。如果投資的是補短闆的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和産業升級的技術創新制造業,不但不會引起新的産能過剩,反而有助于實現補短闆、穩增長、防風險和惠民生的相對統一。

擴大有效投資要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投資與消費、當前與長遠等關系,精準投入、優化布局,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尤其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既要突出政府投資對社會資本的“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帶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又要避免對社會資本的“擠出效應”。同時,要找準促進投資和擴大消費的結合點,優化投向、甄選項目,引導資金更多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此外,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既要應對好短期經濟下行和風險沖擊,也要兼顧投資的長期效益,防範債務風險累積、避免新增過剩産能。為此,要注重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加強與财政、貨币、消費、就業、産業、區域等政策的統籌協調,切實解決結構性、體制性矛盾,謀劃推進“管長遠、夯基礎”的項目。

多措并舉 精準發力

一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營造良好環境、穩定投資預期,尤其要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60%左右,占制造業比重超過85%,對穩投資作用至關重要。為此,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投資建設便利化水平,積極營造良好投資環境。進一步清理和優化促進民間資本投資的相關政策,持續深化具體支持措施,引導民間資本重點投入國家重大戰略及補短闆領域項目。同時,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利用好國内外資金穩定有效投資,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增強外資吸引力。此外,加強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落實好投資、财政、金融、土地等支持力度,加強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建立健全規範化、機制化的政企溝通渠道,及時回應關切,提振市場主體長期投資信心。

二是加強項目儲備和資源要素配置工作,确保投資項目盡快落地見效。堅持科學規劃引領、“項目跟着規劃走”原則,圍繞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安全發展等領域,優化投資結構,抓緊謀劃一批重大項目。紮實有序推進前期工作,高質量做好項目儲備和滾動接續工作,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環。同時,堅持“資金跟着項目走”原則加大資金配套和支持力度,加強财政資金、專項債、銀行貸款、政策性金融工具、社會資本等多元資金與項目的匹配。此外,堅持“要素跟着項目走”,加強部門協作,健全重大項目實施制度,推進用地、用海、用能等保障工作,确保項目盡早開工建設。

三是推進傳統及新型基礎設施适度超前投資,鼓勵存量與增量并進。地方應樹立正确的政績觀,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着眼于未來産業布局、人口聚集等因素,把握好新、舊基礎設施超前建設的“度”,不脫離實際搞建設。堅持補短闆、強弱項和增後勁相結合,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領産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傳統及新型基礎設施。一方面加大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精準布局鄉村振興戰略領域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信息、科技、物流等産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新基建。此外,把社會民生領域補短闆作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重要内容,解決好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和社會保障等老百姓的民生問題。除了增量外,鼓勵符合條件的項目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優先支持存量項目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高存量盤活項目比例,形成以“存量帶增量”的良性投資局面。在此過程中,要更好發揮政府資金引導放大效應,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也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得突破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地方政府投資能力,切實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四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産業升級,重點擴大制造業、高新技術有效投資。當前國際形勢嚴峻複雜,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從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和提升高新技術核心競争力兩方面協同發力,支持社會資本加大投資力度。結合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要求,加大有效投資力度,又要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尤其是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新技術新産品産業化進程。聚焦高端新材料、重大技術裝備、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療裝備和創新藥、農業機械裝備等重點領域擴大有效投資,打造重點領域産業鍊競争優勢。此外,繼續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财稅、金融等引導激勵作用,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競争力的領軍企業。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