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神話在先秦《山海經》中已經有了些許萌芽,而真正廣為流傳則是到了漢代,因為不僅在官方祭祀中,蚩尤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民間信仰中,蚩尤崇拜也屢見不鮮。
有意思的一點在于,作為一個與先古聖王所代表的的正統體系的對抗者與反叛者,其勇武與悲壯交織,成民俗文化中一抹獨特的亮色。陽Sir今天則想從漢墓畫像石中,去找尋蚩尤之像。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觀山海圖
關于炎黃與蚩尤之戰,大家必然不會陌生,這裡不再贅述。我們首先來先看一下蚩尤在官方祭祀中的地位,因為華夏祭祀之禮非常重要,古代中國有“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的規矩,因此,從此出發就能看到蚩尤地位的真相。
首先,在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了秦末各地暴動,劉邦順勢起兵之初,在行軍時候的祭祀之禮:
“祠黃帝、祭蚩尤于沛亭,而釁鼓,旗幟皆赤”
同樣的說法,在《史記·封禅書》中也再次出現:
“高祖初起,禱豐榆社。徇沛,為沛公,則祀蚩尤,釁鼓旗”
《高祖本紀》中提到了“祠黃帝、祭蚩尤”那麼,這裡非但将對立雙方相提并論,而且對黃帝用了“祠”字,而對蚩尤則用了“祭”字,字裡行間有何區别?
所謂“祠”字,指的是仲春之月的祭祀,春祭品物少,不用犧牲,僅用圭璧及皮币;而“祭”字,本義應該是殘殺,也突出了原始祭祀最為重要的一點,要用生肉祭祀,即“血祭”或“血食”。
而在《封禅書》中,“祭蚩尤”則變成了“祀蚩尤”,有人認為這隻是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但史家之筆字字珠玑,怎會無緣無故地變動?
蚩尤
以陽Sir看來,從字形上講,祭與祀,都有着一個“示”字,祭的在下面,祀的的為示字旁,在左邊。示和示字旁,在古代都表示神主之形,而祭字右上角的偏旁“巳”和祀字右側的“巳”應該是一個意思,但是一個是上下結構,一個是左右結構,可能是因為祭要有很多站立的儀式,祀主要是跪拜之禮。
而兩者字形上最大的差異為:“祭”字左上角多一個“月”字,“月”在古代造字中多表示為肉,所以祭一定要有物質的體現,所以要比“祀”隆重一些,不僅要有禮儀而且要有肉,要有物質上的極大付出,而“祀”可能更加強調精神上的付出。
而到了劉邦平定天下之後,重新明确了祭祀制度,于是,國家正式祭祀體系中不僅有蚩尤,而且“蚩尤之祠”也赫然居于前列,甚至凡都城之處皆有蚩尤祠,西漢長安城與東漢洛陽城,都有蚩尤祠堂的存在,算得上是中央一級官方設立的祠堂。
蚩尤
而且其位置也多在都城武庫(存放兵器之處)附近,如名将馬嚴拜将軍長史時,皇帝就命令他“過武庫,祭蚩尤”。而到了漢宣帝時,又在地方設立了一處“蚩尤之祠”,同樣是出于最高決策者的設置。
“今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長安”“(祠)蚩尤于壽良”——《史記·郊祀志》
可以看到,在漢代官方祭祀體系中,蚩尤崇拜至關重要,而且主要是作為戰争之神而存在。那麼在民間信仰中,蚩尤又是以何種形象出現而廣為流傳?實際上民間同樣将其作為戰神信仰,而且進一步将其引入冥界之中,作為“五兵之祖”來鎮墓辟邪!在漢墓畫像石中,經常可見“神話人物、珍禽異獸”的畫面,而其中很多幅“神怪”圖或許就與“蚩尤”有關。
黃帝戰蚩尤
我們先看第一幅畫像石的“蚩尤圖像”,此圖案出現在沂南畫像石墓前室北壁中段。這裡的蚩尤作神獸形象,其貌似熊,巨口獠牙,身體半蹲,四肢長毛。需要注意的是蚩尤所持各個兵器:
在其頭上頂一張弩,三矢共一弦,可能象征着古兵器“三連弩”;在其左手持一把短戟,右手則舞铍,下肢左足握短劍,右足握一刀,在其胯下則立一盾牌。“弩、戟、铍、劍、刀、”為五兵。
沂南畫像石蚩尤
再看一幅來自武梁祠石室中的題為“黃帝蚩尤戰圖”的形象:他的頭上也頂着一張弓,而左手持劍,右手持戈,左足蹬一弩,右足挾一矛。“弓、弩、劍、戈、矛”為五兵。
武梁祠蚩尤圖
最後一幅蚩尤圖像雖出處未明,但是也非常值得參考:這幅圖中,蚩尤的形象更加接近一隻熊,頭上依舊頂着一張弓,左手持叉,右手持斧,例外的是雙足并未持物,而在其肋下則有兩兵器。
蚩尤圖
通過以上三例的“蚩尤圖像”,我們不難看出即便這些圖像,并未嚴格按照所謂《世本》中記載的:“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但是卻依舊固執地給湊齊五件兵器,以合蚩尤發明“五兵”之數。此外,這些圖像都有一個共同之處令人難解:不論其他兵器如何增減,蚩尤頭頂必然頂着一張弓!
一劍一戈
最後,蚩尤圖像作為戰神卻在墓中辟邪,陽Sir推測可能因為其形象(左右各拿刀劍)與墓葬中經常出現的“方相氏”有所關聯:《獻帝紀》李賢注引《續漢書》這樣描述”方相氏“的外形:
“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
以此記載反觀蚩尤圖像,至少有兩點與方相氏即為接近:第一個與第三個的蚩尤圖像就與熊的形象極為類似,正好呼應方相氏“蒙熊皮”;不論蚩尤圖像中所持兵器為哪五種,基本上戈(戟)與盾都有出現,也與方相氏“執戈揚盾”可以對應。
方相氏
那麼方相氏在墓中到底是幹嘛的?實際上,方相氏是在宮廷大傩儀式中驅邪逐疫的主持者,如遇大喪,舉行葬禮,也由方相氏出馬,率領衆神獸,以上述同樣的方法在墓地驅趕一種叫"方良"(即魍魉)的"好食人肝腦"的厲鬼。
《周禮》:‘方相氏葬日入擴,驅魍象。’魍象好吃亡者肝腦,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墓側以禁禦之。
明白了“蚩尤圖”與“方相氏”這樣一層關聯之後,似乎讓堂堂戰神(一代兵主)屈尊鎮墓,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至少也算是讓蚩尤之貌,不僅帥上天際(祭祀),也帥到九幽(鎮墓)。
我是陽Sir,一個擁有六塊腹肌的迷途小書童,考古學之眼,看山海經世界,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