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萬科的人才測評多久出結果

萬科的人才測評多久出結果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17:28:27

萬科的人才測評多久出結果?本報記者 王麗新業績說明會開完第二天(4月1日),便向港交所遞交旗下物業闆塊招股書的房企,萬科是第一家業績說明會開場先道歉的,萬科亦是今年房地産企業中的第一家,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萬科的人才測評多久出結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萬科的人才測評多久出結果(如何考好2022這一場)1

萬科的人才測評多久出結果

本報記者 王麗新

業績說明會開完第二天(4月1日),便向港交所遞交旗下物業闆塊招股書的房企,萬科是第一家。業績說明會開場先道歉的,萬科亦是今年房地産企業中的第一家。

“昨天晚上(指3月30日晚間發布業績公告)我特别忐忑不安,像一個孩子、一個學生沒考好試,要拿成績單要給父母看一樣。”3月31日,萬科2021年業績說明會一開場,萬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就先進行了28分鐘的反思和剖析。他說,“考試沒考好就是沒考好。在這裡,我向52萬名萬科股東表示誠摯的歉意。”

回看這份“沒考好”的成績單,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528億元,同比增長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5.2億元,同比下降45.7%。這是繼1995年、2008年後,萬科上市31年以來第三次出現淨利潤下滑。

不過,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客觀來看,萬科也隻是淨利潤‘單科’沒考好,在地産行業環境的激蕩變化下,萬科仍保持了業内領先的财務安全狀況、非開發業務進入高速增長期,從‘全科’來看,萬科依然算考得不錯。”

因為業績下降,郁亮自願放棄2021年度全部獎金,萬科取消集團合夥人層級,所有人下沉到前線。同時,萬科宣布将在未來三個月内擇機開展20億元至25億元回購。在業内看來,這是萬科管理層的擔當、表态和信心,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下一場如何考好。

在業績會上,郁亮詳解了萬科2022年這一場的應考之道。

檢視與反思

從内外部環境來看,2021年下半年至今乃至更遠的将來,房地産行業都面臨巨大挑戰。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雲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經過本輪調整後,企業數量、對市場長期杠杆管理以及運營紅利都将邁向“優化”後的新常态。站在新舊變革的交叉點,重點看企業是否能經得住短期波動的考驗,厘清過去“答錯的題”,找到未來對的方向和“術”。

對比萬科曆史上的三次淨利潤下滑後表現來看,前兩次都轉回到正軌,說明萬科有剖析和反思的企業文化基因,能找到問題出在哪,也能對症下藥,扭轉局面。從這一角度看,此次業績會上,萬科管理層也展現出複盤之後的深刻檢讨與反思。“2021年的業績表現,對于萬科是一次警醒。”郁亮在長達4000餘字的《緻股東》信中表示,“尤其是淨利潤指标,相較于股東期望和我們自身追求,有很大的差距。”

郁亮将淨利潤下滑歸因于:一是地價占售價比上升,開發業務毛利總額同比減少189億元;二是投資收益下降69億元;三是對部分項目、個别股權投資等進行減值,折合減少歸母淨利潤約26億元。其中既有外部市場下行因素,也有内部原因,例如部分城市投資追高冒進,對市場判斷過于樂觀,以及部分城市公司暴露出能力短闆,拖累業績。此外,郁亮在業績會上還補充了兩點反思與檢讨,一是過去充分授權、分布式管理造成離散度大;二是多賽道同時探索,付出了比預想中更高額成本的“學費”。

在業内看來,萬科這筆“學費”似乎又不得不交。從當下供需兩側調結構舉措來看,開發仍舊是目前多數房企的主營業務,也是依然對淨利潤具有決定性作用,但僅靠開發而無運營和服務性業務,無法支撐“有質量的發展”。

兩個前提非常重要,一是2021年城市化率升至64.72%,商品房銷售額18萬億元,這或許已經觸及天花闆,正如郁亮所說,“我們要在‘天花闆’到來之前做好布局”;二是下場玩家雖然會減少,但若核心還按照“以速度為規模加法,以杠杆為乘法”的老玩法發展,終究會“退”出績優生陣營,估值也無法獲得投資者充分認可。

從财報數據來看,萬科2021年多元化業務營收約759.64億元,僅占總營收約16.7%。此外,教育和食品事業部被列為“其他業務”,年報中并未寫明具體營收和利潤率。可以說,萬科在多元賽道上的收入和利潤,暫時還無法與房地産開發相提并論,還将對其造成短期負擔。但出于對未來價值增長的思考,萬科需要不脫離客戶基礎和能力優勢去開拓房地産新發展模式。

信心與未來

反思和檢讨之後,如何讓業績止跌回升,才是投資者關注的。

對2022年業績回穩的目标,郁亮表示有信心。他提出,2022年萬科的工作任務是:止跌企穩,穩中提升。

“未來兩年萬科開發業務的毛利率可以維持在20%的水準,并提出三個方面的保障。”萬科總裁祝九勝表示,首先,萬科還有7100億元的已售未結資源;其次,萬科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投資機制發生變化;第三個,萬科新成立了開發經營本部,将對銷售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當下有利于市場穩定的政策措施不斷出台,且房地産是規模超十萬億元的巨大市場,常做常有、常做常新。”在郁亮看來,萬科開發業務将繼續保持在行業第一陣營,今年實現止跌企穩,未來2到3年的儲備有保障;經營、服務類業務增速快、NOI率(商業地産投資回報率)勢頭好,逐步形成新的利潤蓄水池,“探索這些業務的學費,大部分已經交完。”

總體而言,萬科用8年時間在物業、物流倉儲、長租公寓以及商業地産等多元賽道完成了布局、探索、試錯、跑通商業模式以及驗證可複制性的過程。目前來看,這些業務在在增長速度、收益表現、運營效率等方面,均位居各自所屬行業前列。

而在這場近2個小時的業績會中,郁亮等管理層花費了至少42分鐘,用于介紹經營和服務業務的發展和展望,這在過往曆年萬科業績會上都不曾出現。或許,在當下或者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内,多元業務的逐步成熟,是萬科在為未來的不動産市場準備更多的合格資産,也是為重構萬科估值儲備“砝碼”。

這一次,郁亮呼籲,特别希望機構投資者能夠對綜合性不動産業務重新估值。他強調,首先,前述多元化業務和開發業務的發展空間不同,發展空間大小決定了資本市場對每1元錢利潤的估值不同;二是增長方式不同,開發業務看銷售額,而經營服務類業務通常是滾雪球發展;三是經營服務類業務能帶來穩定性現金流、風險偏好小。以上海七寶萬科廣場為例,原始投資至今增值161%,利潤達35億元。

至于如何衡量經營服務類業務成功與否,郁亮認為,第一個标準是能否上市。多元化業務有自己獨立發展的需要,并且房地産行業在資本市場上已經很多年不能再融資,這些多元化業務放在萬科裡連融資機會都沒有,這是萬科希望多元化業務獨立上市的原因。同時,郁亮補充道,萬科把每個多元化業務視為“兒子”,而不是當成養大後賣肉賺錢的“豬”。他希望家裡每個兒子都很有出息,都特别能幹,“這個家才能家大業大”。

一向低調、不愛表态的郁亮,罕見地向52萬股東展示信心和承諾後,在4月1日當天,港交所收到了萬科“兒子”萬物雲的招股書,這一天,萬科A收盤價為每股20.66元,重新站回20元陣營,總市值2402億元。至于明年今日,萬科是否能實現“止跌、企穩、回升”,可靜待時間的驗證。

(編輯 上官夢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