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華畢業生創業失敗開出租車

清華畢業生創業失敗開出租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2 18:30:49

清華畢業生創業失敗開出租車?肖鑫、劉暢、王赟、張孚陽曾是北航一個宿舍的室友,現在他們是無人機創業企業德知航創裡各擋一面的合夥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清華畢業生創業失敗開出租車?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清華畢業生創業失敗開出租車(室友合夥研發無人機)1

清華畢業生創業失敗開出租車

肖鑫、劉暢、王赟、張孚陽曾是北航一個宿舍的室友,現在他們是無人機創業企業德知航創裡各擋一面的合夥人。

2012年,他們研究生畢業後分别進入航天系統或知名互聯網企業。2015年,消費級無人機行業風起,肖鑫發現,如果和高端應用領域結合,需要更高性能更安全的專業無人機,他先後邀請其他3個人加入,用軍工水準做出了專業級無人機“白鳥”系列,成為行業裡的一匹黑馬。

都說創業是孤獨的,肖鑫卻總能從同住過一個屋檐下的舍友身上找到默契和支持。這個平均年齡33歲的創業團隊見證了彼此人生求職、結婚、生子等重要階段,又經曆了企業艱難初創、缺乏資金、科技突破、赢得市場等重要節點。

“如果說創業是在黑暗的森林裡前行,可能會找到寶藏也可能會遇到猛獸,我們隻能盡力用火把照亮眼前的路,但幸運的是,我們知道背後的人是值得信任的。”肖鑫說。

全員降薪創業

上大學時,肖鑫、王赟和張孚陽是北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4年同住一個宿舍的本科同學,讀研究生時小一屆的劉暢加入後,他們4個人同住在北航大運村宿舍。他們曾開玩笑說:如果将來一起創業,就起一個十分“中二”的名字“北航創業四君子”。

畢業後,他們都選擇了較為主流和穩妥的工作,周末常常聚會聊天。從小就是“好學生”的肖鑫不想過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加入了一家創業公司,成為技術合夥人。

北航無人機所是全國最早研究無人機的單位,研發的長鷹無人機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核心團隊成員之一的梁旭教授與肖鑫關系不錯,時常一起交流行業變化。

當時,無人機行業風起,以大疆為代表的消費級無人機首次出現在公衆生活中,不少政府和企業開始尋求無人機和産業結合的應用場景。但剛剛起步的無人機市場裡多是以航模思路做工業級無人機的公司,生産的無人機雖然能飛起來,但是穩定性和可靠性差,導緻不少企業和政府買回來後隻能束之高閣。

這在無人機專業人士的眼中,不是“應用”,而是“硬用”。

肖鑫和梁旭教授擁有頂尖的技術和創業經驗,如果能研發出更高性能且更安全的無人機并提供解決方案,或許能給行業帶來“降維打擊”。

肖鑫決定自己創業,在北航無人機所工作了20多年的梁旭也辭去了職位。這之後王赟首先加入,主要負責市場工作。最初的團隊以技術為主,但一家面向市場的公司不僅能研發還要會賣産品,急需一個專業的市場人才。

當時,第一選擇并不是劉暢,而是另有其人。身為“成功人士”的劉暢是序列更靠前的“第0選擇”。因為他們不敢設想在原單位如魚得水、帶領20多人的銷售團隊、已經開上寶馬車的劉暢會放棄一切,加入一個一無所有的創業公司。但因為同學關系,雙方一直都會聊公司的進展,後來劉暢發現“公司的速度非常快”,主動問“要不我來?”

張孚陽在小米公司時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是公司内部“燃計劃”重點培養的人才,曾擁有價值百萬元的股份。他也被這個創業夢想吸引了,在辦理離職手續下樓的路上,他回複領導和同事們各種“疑惑、不舍、勸解的短信發了兩個多小時”。

“每個人都是降薪,放棄了很多看得着的前途加入的,加入後創始團隊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薪水。”肖鑫介紹,還有北航無人機所的老師、北航的其他同學一起加入,有人放棄了矽谷技術高管的工作,有人放棄了隻等十幾天就可到手的年終獎,有人放棄了上市企業高層的工作。

第一個辦公場所在校園内一個倉庫一樣的辦公室,夏天蚊子飛擾,冬天則冷得需全天穿着最厚的羽絨服,辦公物品“能湊合用就湊合用”。他們就這樣艱難創立了“德知航創”,名字來自北航的校訓“德才兼備知行合一”。

“白鳥”起飛了

2017年年底,他們帶着研發的第一代垂直翼無人機“白鳥”到達山東濰坊的試飛廠,準備在這裡試飛。

技術團隊提前十幾天就到了,在附近租了一個賓館,不斷調試設備。大家定的目标是年前首飛成功,當時距離過年僅剩幾天,每天都是工作到淩晨甚至通宵。肖鑫心裡更着急:“越到年根兒火車票越難買,我怎麼着也得讓大家回去過年。”

2018年2月14日,農曆臘月廿九,一切準備就緒,隻待最後的空域許可。穿着軍大衣戴着厚帽子的團隊成員早早就到了空曠的試飛廠裡進行最後的調試,沒消息時隻能窩在車裡等待。冬天的風非常大,不時還需要人下車壓着桌子和無人機不被吹走。解決吃飯問題都需要開車去很遠的餐館買回來,運到試飛廠飯菜常常變涼了。

下午5點半,天快要黑了,終于等來了起飛許可。天空中飄起了雪花,“白鳥”在慢慢起飛,它很争氣,完成了所有測試動作,在空中展翅高飛,停留了40多分鐘。

這意味着,“白鳥”第一次試飛竟然就成功了。航空器首飛一次性成功是難得的,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雪夜,頂着強風和雪花完成的首飛,更是極其少見。

平時冷靜内斂的肖鑫心裡很激動,甚至超過了看到5000萬元融資到賬的短信的時候。他拍了拍團隊技術負責人曾羅成的肩膀,發現對方早已淚流滿面,自己也瞬間落淚。當天晚上,平時很少喝酒的他幹了滿滿一大杯白酒。

其餘3個合夥人都不在試飛廠,分别在忙着市場推廣、洽談客戶、談供應鍊等工作。他們接到了前方技術團隊的通知電話,共同感受“白鳥”飛翔的喜悅。

團隊太需要這樣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此前,公司談好了一筆天使輪融資,部分融資到賬後,團隊搬到了辦公環境較好一些的寫字樓裡,但投資方後續資金斷裂,公司陷入困境。

創始團隊中有人背着房貸,也都選擇自己不領工資,但仍堅持給員工發工資。不僅如此,無人機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僅一項開模就需要幾十萬元的費用,作為董事長的梁旭自己開始往裡搭錢。

有地方産業園希望巨額幫扶吸引入駐,也有頭部公司發出了收購邀請,但團隊判斷和公司預想的創業方向不符合都拒絕了。肖鑫知道大家都很不容易,“在吃飽的時候拒絕一碗飯很容易,而餓着的時候放棄就需要勇氣。我們當時很有信心是因為團隊的精神、風骨和勇氣,知道方向是對的”。

高精尖也需要接地氣

雖然技術證明靠譜了,但距離成為産品還有距離,同時公司面臨着迫在眉睫的資金問題。

北航無人機所代表着國家隊水平,創始團隊原本以為将軍工水準的大飛機技術應用到中小型無人機上,又以更為系統、專業的方式保證無人機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産品一定會“降維打擊”市場同類産品,迅速獲得客戶認可。

事實證明,實驗室裡一廂情願的想法與市場是脫節的。有的用戶需要無人機可以搭載更專業、數量更多的相機以滿足自己精準的測繪需求;有的用戶要求安裝作業時簡單容易,畢竟多一個人就多一項成本;有人嫌參數太高了,這意味着更貴沒必要。

産品需要接地氣。

為此,技術團隊和以張孚陽為代表的産品團隊調整了設計,主打“安全、高效、模塊化”的特色,具備同級别産品裡最強大的飛行性能,建立模塊化程度最高的載荷集成系統。

給客戶介紹時,劉暢着重介紹産品的優勢,也為用戶在實際應用時的各種麻煩提出了解決方案。與其他無人機公司相比,德知航創的無人機采用軍工廠規範化、精細化生産,在國家級發動機實驗室裡選用最佳匹配的發動機,并通過了風洞考驗,罕見地使用了航空鋁作為主材。

以租賃大型有人機配備專業的航攝設備進行任務為例,千萬級的直升機租賃費用一般每天會達到數十萬元,而德知航創的無人機每天的費用是有人機的數十分之一。安裝無人機時需要兩三個人,但初次使用都有“飛行小隊”幫助。漸漸地,産品有了買家。

另外一個任務是找融資。

趕着寫商業計劃書的那段時間,有時要工作到半夜兩三點,時間久了大家接二連三地發燒。為此,公司在附近的賓館租了兩個房間,誰困了就去休息一會兒,但這兩個房間卻常常空着。

他們最後獲得了複星銳正資本領投的5000萬元A輪融資。在收到7個0的融資到賬短信時,肖鑫的女兒剛剛出生幾個小時,他在醫院并沒有太興奮,自以為是被升級父親的巨大幸福感所沖淡了。在辦公室的團隊得知消息後,也隻到樓下一家人均50元的餐廳吃了頓飯慶祝,就繼續上樓加班了。

後來,他曾問團隊内每一個人“興奮嗎”?大家普遍表示感覺興奮感不多,但責任感巨大,“壓力更大了,得對錢負責,也得對自己的事業負責”。

彼此見證人生最重要的階段

4個合夥人都是從外地考到北京,共同經曆了美好的大學和研究生時光。在第二故鄉北京,他們相處時間多過遠方的家人。他們還是彼此婚禮的伴郎、司儀,留下了很多隻有他們自己能笑個不停的“梗”。

創業後每周一的晚上,公司内部都有升級版的“宿舍夜談會”。有時在咖啡廳,有時在茶館,有時就點個外賣在辦公室,這支年輕的創業團隊彼此溝通通氣,交流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暢所欲言。

幸運的是,随機安排到同一個宿舍裡的4個人所擅長的方面各不相同,這又是創業時很好的搭配。

在劉暢看來,4個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的原因在于“都是普通人家孩子,都很積極向上,都想通過自己的奮鬥帶來更好的生活”。他們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希望換更大的房子,希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希望能成為父母的驕傲。

在國内外的創業史上有很多同學創業的案例,臉書的創始人紮克伯格、餓了麼的創始人張旭豪、美團創始人王興等,他們的團隊都是因為共同的使命感和信任感走到一起,建立起商業帝國後同學們也都在公司裡擔任了重要管理崗位。

有人擔心,能共苦不能同甘。“人情歸人情,利益歸利益”,肖鑫表示,在加入團隊時都給每人允諾了相匹配的期權,大家的相處也很平等。不過,期權兌現對于一個還在創業初期的團隊來說仍很遙遠。

作為投資方的複星銳正資本是複星集團旗下的投資公司,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當年也是找了5位複旦的同學一起創業,被譽為“複星五虎将”。年過50歲的郭廣昌告訴這個平均年齡33歲的創業團隊:“我很喜歡同學創業的組合。”

肖鑫很慶幸。其他的CEO微信群裡交流總像“心理咨詢重建群”,創始人的壓力和苦惱沒人可說,和家人說會被擔心,和員工說會喪失信心,和客戶說會洩露機密,而他,總有來自同學傾聽的耳朵和給力的支持。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陳璐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