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島雷達兵的堅守

海島雷達兵的堅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04:45:37

海島雷達兵的堅守(永不生鏽的鋼釘)1

北部戰區空軍某旅“紅色前哨雷達站”雷達技師在維護裝備(2019年6月27日攝)。新華社發(王海軍 攝)

新華社沈陽3月31日電 題:永不生鏽的鋼釘——走近海島雷達兵心中的“紅色前哨”

高玉嬌、王學峰、焦義寶

黃海深處,波濤萬頃,雲霧彌漫。

“報告指揮員,發現一批疑似空飄物目标。”一段急促的戰鬥警報聲劃破天空,北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官兵迅疾跑向陣地。

海島雷達兵的堅守(永不生鏽的鋼釘)2

戰鬥警報聲響起,北部戰區空軍某旅“紅色前哨雷達站”官兵奔赴陣地(2019年6月27日攝)。新華社發(王海軍 攝)

奔向戰位的這段路,雷達技師宋世鵬已經跑了17年,無論裝備、編制如何變,這位老兵都像一顆“鋼釘”牢牢地鉚在海島上。

“我們這個地方是祖國的東大門,是空防一線。”宋世鵬說,“雖然這個島不大,但這裡是祖國的前哨,更是履行使命的前哨。”

這個雷達站建站初期,駐地是僅有0.03平方公裡的一座礁石坨子。

海島雷達兵的堅守(永不生鏽的鋼釘)3

20世紀60年代,北部戰區空軍某旅“紅色前哨雷達站”老一輩官兵駐守的礁石坨子,面積僅有半個足球場大(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島上沒水,官兵們就接雨水、化雪水;島上沒土,官兵們就自發地背土上島,建起了108塊大大小小的巴掌田,創造了聞名全軍的“一把土、一滴水”精神,被授予“紅色前哨雷達站”榮譽稱号。

老兵朱錫庾的日記記錄了那段艱苦歲月:“1955年6月,海上大風,送水船将近兩個月沒有來,指導員帶着我們到處找水,最後在一口枯井裡找到了泡着垃圾和小蟲的髒水,反複蒸餾使用。”

缺水、斷菜、斷油、斷煤……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官兵們保障擊落了敵P-2V飛機,并多次捕捉到U-2偵察機航路。

“日子雖苦,但在我們心裡,能為黨和人民犧牲奉獻,卻是那樣的甜。”年近90歲的原指導員馬榮貴對當年在島上的戰鬥生活記憶猶新,老兵們傳唱的歌也激勵着一代代海島雷達兵——

“戰士們搏風鬥浪在最前沿,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付出生命也心甘,要問我是為了啥?黨交給的使命高于天!”

海島雷達兵的堅守(永不生鏽的鋼釘)4

20世紀70年代,北部戰區空軍某旅“紅色前哨雷達站”老一輩官兵架設雷達天線(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76年6月11日,雷達站移防另一座海島。

駐地變了,但“黨交給的使命高于天”的紅色傳承沒有變。

海島雷達兵的堅守(永不生鏽的鋼釘)5

北部戰區空軍某旅“紅色前哨雷達站”組織官兵重溫入黨誓詞(3月17日攝)。新華社發(鮑振生 攝)

如今,雷達站創新“一專多能、一人多崗”訓法,常态組織“圖上練、網上考、機上比”,成立“鋼釘班”,設立“精武榜”,每月評選訓練标兵,每季評出戰備之星,确保“人人過得硬、個個是尖兵”。

“面對低慢小目标識别、遭遇敵強電子幹擾這種突發情況,我們都能見招拆招、确保打赢。”雷達操縱員周永平說。

“雷達站各方面的條件越來越好了,但越感受到這種變化,反而越能感受到‘一把土、一滴水’精神的力量,隻有傳承好,才能不斷取得新勝利。”上島8年的電話标記員房輝說。

海島雷達兵的堅守(永不生鏽的鋼釘)6

北部戰區空軍某旅“紅色前哨雷達站”組織官兵學習“一把土、一滴水”精神(1月28日攝)。新華社發(梅嘉齊 攝)

從在滿屏的雜波中快速捕捉回波跳動的周永平到将每一個空情信息彙入指揮網絡的房輝……盡管戰位不同,但官兵都像鋼釘一樣牢牢鉚在戰位上,在祖國的最東端織起了一張“天網”。

部隊裝備更新換代,現有雷達設備都具備情報終端自動上報功能,不再需要人工口報,可官兵們在日常訓練中仍然注重測報口報、手工标圖、沙盤作業等傳統課目訓練。

“在未來戰争中,随時可能遭受到網絡攻擊與自動化中斷,我們苦練全時能戰的本領,确保任何情況下都能将情報第一時間上傳至指揮所。”站長杜勇峰說。

近年來,“紅色前哨雷達站”空情合格率始終保持100%,年年都是“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海島雷達兵的堅守(永不生鏽的鋼釘)7

北部戰區空軍某旅“紅色前哨雷達站”官兵在新建的蔬菜大棚裡澆菜(2月4日攝)。新華社發(梅嘉齊 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