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從心理學看懂一個人

如何從心理學看懂一個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1 09:18:46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自卑具有普遍性,很多人都有自卑心理。

它首先表現為人數上的普遍性。幾乎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自卑的人,有的表現為去哪裡都希望成群結隊,通過結成團體來分散外部世界對自己造成的壓力。

有的則表現為形單影隻,他們無法融入别人,别人也瞧不起他們畏畏縮縮的樣子。

其次,自卑的普遍性表現為個人性格中自卑因素的普遍性。即一個人表現得再自信,他的心中都可能有着自卑的一面。

對于普通人來說,我們或許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自卑,比如因為外貌、學業成績、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所形成的自卑感。

如何從心理學看懂一個人(心理學有一種方法)1

而對于一個成功人士來說,他也可能自卑。

比如他雖然功成名就,人人都認同他、欣賞他,但他不滿意自己的身高,或者因為長年累月坐辦公室而搞得自己肥頭大耳、身材臃腫,所以當他們面對身強力壯的年輕男性時也會産生自卑感。

可見,自卑普遍存在于人們的心中。

很多人因為自卑而煩惱,他們想改變自己,卻無從下手。

如何才能消除自卑心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追根溯源,隻有搞清楚了自卑的原因,我們才能真正找出适合自己的辦法。

自我概念是指個人關于自身的認識和觀念。

自我概念分為積極的自我概念消極的自我概念。自卑者則是對自己持有消極的自我概念。

如何從心理學看懂一個人(心理學有一種方法)2

根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發展觀,從出生到嬰兒期,即0~1.5歲,人們的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避免不信任感。

在這段時期,如果嬰兒的需要得到父母的及時反饋,則會形成對外部世界的信任感。

父母若是忽略嬰兒的需要,則會使嬰兒形成對外部世界的不信任感,并會對嬰兒的發展造成深遠的不利影響。

甚至會讓他們形成害怕他人、懷疑他人的特點,而這便是自卑的體現。

在童年期,即1.5~4歲,人們的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避免羞愧感。

這個時期的兒童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一些小事,如果父母鼓勵他們去做,就會使孩子獲得自主感,亦或是獲得對于生活的控制感。

如果父母包辦代替,阻止孩子獨立自主的發展,則會讓孩子産生無能感,并感到羞愧與羞恥,而這也是自卑的表現。

如何從心理學看懂一個人(心理學有一種方法)3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自我分為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現實自我是指實際的自我,理想自我是指人們向往的自我。

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越接近,個人就越感到幸福和滿足;如果差距過大,人們就會感到不愉快和不滿足,自卑感便油然而生。

那麼人們應該如何消除自卑呢?

其實歸根究底,自卑感是心理不平衡的一種表現,因此想要消除自卑感,必須首先讓自己的心理達到平衡。

海德的平衡理論

海德提出了P-O-X模型,認為當自我的系統處于不平衡狀态時,個人會産生焦慮感,因此就會想方設法地調整内部狀态以達到心理平衡。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保持心理平衡以消除自卑感。

如何從心理學看懂一個人(心理學有一種方法)4

例如,有些人因為工作能力不足而自卑,當他們看到其他同事能夠順利高效地完成任務,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種時候他們的心理系統就處于“我認為工作能力很重要( )、别人具有這種能力( )、自己比不上别人(-)”這樣一種不平衡狀态。

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認知,即不認可這種工作能力,選擇另一條能夠實現自己目标的路,或者讓自己“比得上别人”,即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此隻有達到心理的平衡狀态,人們才會消除焦慮感,進而消除自卑感。

如何從心理學看懂一個人(心理學有一種方法)5

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不足,每個人也都有自己自卑的一面。

有些人善于隐藏自己的自卑,從而顯得似乎無懈可擊,或是通過尋找一些新的認知因素使自己的認知達到協調狀态或是達到心理的平衡。

而有些人則成天把自卑挂在臉上,不僅自己否定自己,還會讓别人看不起。

因此,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隻有先認可自己,才能由内而外地散發出自信,才能鼓起勇氣去彌補自己的不足。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alance Theory》

第一心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