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長春5月9日消息(記者郭東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新時代創新型的老師還可以是什麼樣?
“他總能在講授各知識點時,講解普适性的知識結構與原理,使我們能綱舉目張、深化理解。”吳波的學生這樣說。
“他習慣帶着研究者的視角來審視生物課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有種‘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專家’高度。”吳波的同事這樣說。
“他突破了以往中小學教師經驗式探索的模式,關注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等前沿、核心性問題,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吳波的校長這樣說。
吳波,是東北師大附中的生物教師,也是東北師範大學2018級教育博士生。2018年以來,他在教學和教研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教育博士的經曆,讓我不僅學會了在高觀點下看待專業知識的結構網絡和曆史脈絡,有了更高一層的精進。學習的目的不是一個人的成長,而是一群人的進步。”吳波說。
吳波(左一)帶領學生參加第30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央廣網發 東北師大供圖)
教育博士,我國最高學曆層次的教師教育。作為全國首批15所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招生單位之一,14年來,東北師範大學始終尋找教育本身的歸根溯源之路。
畫像!什麼是教育博士
“目前,我國教育博士培養面臨的最大困境是培養模式與教育學博士趨同的問題,培養過程簡單照搬教育學博士的課程學習、學術訓練、論文指導等環節,進入了盲目追求學術性的誤區。要破解這個困境,我們首先要給教育博士‘畫個像’。”東北師範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邬志輝說。
“教育博士研究生究竟缺什麼?”這是東北師範大學實施教育博士項目之初就追問的問題。在進行了充分了解和調研的基礎上,東北師範大學明晰了教育博士作為“研究型實踐者”的本質内涵。
“我們提出了教育博士思維發展‘兩階段’理論:在第一個階段,由經驗思維上升為理論思維;在第二個階段,由理論思維上升為智慧思維。”邬志輝說。同時,依托東北師範大學“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優勢,從2018年起,學校探索實施了“教育博士UGS(大學—政府—學校)協同培養綜合改革”。
“我們進一步明确了教育博士的培養目标——造就一大批能夠适應國家戰略需要、引領我國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的領軍人才和教育家型教師,打造能夠紮根基教沃土、具有國際視野,兼備研究力、變革力和領導力的新時代創新型‘師王’。”邬志輝說。
解題!多措并舉構建培養體系
“教育博士UGS(大學—政府—學校)協同培養綜合改革”的第一環是招生方式。2018年,東師針對教育博士工學矛盾突出的問題,率先試行了“單位推薦—大學考核”的招生方式。
深圳實驗學校趙廣瑞老師就是這一模式的受益者。“我之前就有想要讀博深造的意向,但一直怕深造學習和工作時間相沖突。這次是教育局選派我參加東北師大教育博士選拔,有了組織的支持,我毫不猶豫地就提交了申請。”趙老師說。
2021級教育博士開學典禮(央廣網發 東北師大供圖)
順利進入拟錄取名單之後,趙廣瑞收到了一封來自東師的信。“我們管這個叫‘四個一’,即一封信、一份書單、脫産一年學習、每人一份管理檔案。”東師教育學部呂立傑部長介紹說,檔案袋裡面包括入學前的讀書筆記、個人學習與研究計劃、課程作業、WorkshopI-III報告、開題報告、學術會議與交流報告、論文年度進展報告、預答辯報告等。學校根據檔案袋内容完成進度,加強過程評價并定期發布學業預警。
這種“全過程、進階式”的學術訓練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博士由經驗思維向理論思維、由工作方法向研究方法、由理論知識向實踐知識的轉變。此外,“模塊化、寬視野、選擇性”的課程體系、“組群學習、全程跟蹤”的指導組制度、以“工作站”為核心的協同培養機制等舉措同時發力,也讓東師的教育博士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以前我還擔心自己離得遠、理論基礎薄弱,來了東師之後,跨學科的教育博士論文指導小組真的讓我找到了‘群’。導師組内的老師既有擅長理論研究的,又有精通研究方法的,同時也有來自一線的名家導師,組内的10位小夥伴也常常能互相啟發,高效合作,共同開展研究,極大地帶動了我的研究熱情。”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柴璐璐博士說。
交卷!4年改革碩果累累
“我們與東北師大共建教育博士工作站,已先後招收培養了44名能夠紮根深圳教育沃土的教育家型校長和教師,以及創新型教育青年領軍人才,在讀博士生中已經有20名學生先後承擔了深圳市教科研攻關項目。”深圳市教育局陳秋明局長發來感謝函中這樣寫道。
第一屆全球基礎教育論壇(央廣網發 東北師大供圖)
“教育博士UGS(大學—政府—學校)協同培養綜合改革”通過4年的改革實踐,教育博士培養質量和發展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産生了顯著的改革效果和社會影響力。“教育博士幾乎人人都有項目,人人參與項目研究。”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說,“我們的教育博士在國家、省級平台上做學術報告。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創新實踐、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等都有教育博士生展示實踐研究成果的身影。”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博士畢業生榮獲國家級、省級榮譽不勝枚舉。
“到2035年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這是國家對卓越教師培養提出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如何用創新模式,讓教育回歸育人本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