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色外灘文化?青年人眼裡,外灘和豫園是什麼樣的?日前,“外灘——豫園影像藝術駐留計劃成果展”在複星基金會annex空間舉辦,展出了焦岩、李啟菁、盧彥鵬、舒楚天、魏皓亮、魏澤楷、張瀚文、趙嘉玮,八位青年藝術家通過對上海的曆史發展、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和城市肌理的深入了解後創作的作品他們從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中汲取靈感,以攝影和影像的方式記錄了他們對身份認知、公共空間變遷,人與城市關系等議題的深入思考,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獨特的人文底蘊與精神提供了嶄新的視角,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上海特色外灘文化?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青年人眼裡,外灘和豫園是什麼樣的?日前,“外灘——豫園影像藝術駐留計劃成果展”在複星基金會annex空間舉辦,展出了焦岩、李啟菁、盧彥鵬、舒楚天、魏皓亮、魏澤楷、張瀚文、趙嘉玮,八位青年藝術家通過對上海的曆史發展、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和城市肌理的深入了解後創作的作品。他們從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中汲取靈感,以攝影和影像的方式記錄了他們對身份認知、公共空間變遷,人與城市關系等議題的深入思考,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獨特的人文底蘊與精神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上海外灘——豫園影像藝術駐留計劃”由上海複星藝術中心于今年4月發起,是同年推出的“公共藝術年”計劃的一部分。“公共藝術年計劃”旨在助力上海文化藝術建設,以公共藝術為媒介,推動藝術介入城市空間和公衆生活,為上海的人文美育和城市改造構建新的藝術生态。
作為“公共藝術年計劃”首期推出的藝術駐留項目之一,“上海外灘——豫園影像藝術駐留計劃”主要面向青年影像和攝影藝術家,提供在上海文化地标——外灘與豫園駐留的機會,讓來自不同背景,甚至尚在校園的年輕藝術家有機會深入了解上海的獨特文化、生活和人文底蘊,并通過各自的藝術實踐捕捉并呈現這座城市的時代風貌。
在為期十天的“上海外灘——豫園影像藝術駐留計劃”期間,八位青年藝術家實地探訪了上海特有的人文标志和文化名片——豫園老城廂區,充分感受了其随時代變遷折射出的老上海人文風光和海派文化。
現場展出的作品中,藝術家焦岩将豫園亭台樓榭的神像雕塑、精美的窗戶圖案、以及花園外廢棄的舊房子納入鏡頭,用最浪漫的語言講述混亂世界中的衆多故事;李啟菁運用影像的方式記錄,将拆遷區域的門牌号,與文字資料一同構成數字豫園園林地圖,希望以這種具有紀念性和儀式感的形式留存這片區域的曆史;魏澤楷采用最簡單的“看圖說話”客觀記錄外灘——豫園在城市變遷過程中的變化與聯系,正是這種恰到好處的關聯促使外灘——豫園健康發展,展現上海的魅力。他們以年輕活力和新一代的視角,從多個維度探尋上海的發展脈絡,将駐留期間的在地體驗轉化為藝術創作,以各自的藝術語言重新解構诠釋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曆史與精神。
據悉,此次展出的作品将作為複星基金會的收藏,不定期于各類公共空間展出,讓藝術直接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公衆對藝術和世界的理解。此外,複星藝術中心也希望通過此次藝術駐留,以為青年藝術家提供定向資金、學術支持和鮮活在地經驗的形式,激活青年藝術家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中國年輕藝術家提供一個發現自我、展現自我和挑戰自我的藝術思想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