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拴|遊三潭印月
我喜歡在煙雨蒙蒙的江南中,感受詩意的浪漫。在波光潋滟的水邊,細數着歲月風留下的斑斓,婉約的江南,細雨芊芊,枕河漫漫,小橋流水人家,在雨中淡淡地蒙上一層薄紗,總讓人遐思無限,浮想聯翩,細細的雨絲,斜斜地落下,溫柔着水鄉,宛如西子曼妙的舞姿,隐隐約約隐藏着缥缈的美感。清涼的雨水溫柔地落在青石闆上,緩緩地流入湖心,凝聚成如詩如畫的水墨江南。
入夜聽雨點兒敲打着窗棂,幾分愁緒,幾分喜歡,清澈的雨水洗滌着喧嚣的紅塵,這一刻紅塵也找到片刻的甯靜,小遠山,黛眉淺,幾縷青煙玉屏展;一葉舟,一湖煙,舊恨未了新愁添;燈火闌珊,粉墜花殘,煙雨披肩,一灣閑愁亂心弦;獨坐窗前,思緒萬千,鋪素雅信箋,寫前生緣,任世事變遷,滄海桑天,君可知?
你是我一生寫不完的詩篇,正與這江南煙雨,如絲如綿,悠長相連。花開流年,沾染一季的馨香缱绻。世間冷暖,紅塵恩怨總是在繁華錯落間慢慢飄散。很多時候不僅僅唯美了故事的開端。左邊似夢,右邊如詩,飄逸着淡淡花香溫潤着輾轉的流年,無悔今生地遇見,無悔今生地癡戀。
君可知,你是我今生錯過的車站,任我如何追趕都是枉然,在空谷的回聲中我幾乎聽到了你地長歎,你說今生你我的緣沒有終點,隻能将彼此深深地藏在夢裡面,夜深人靜時,淚水悄悄地滑落枕邊,混合着雨聲一同哽 ..........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風景秀麗、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觀享譽中外。主要景點有"開網亭"、"閑放台"、"先賢祠"、"迎翠軒"、"花鳥廳"、"我心相印亭"、"曲橋"、"九獅石"等。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築,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迎翠亭、花架亭、禦碑亭,康熙禦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讓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談笑,或留影,流連觀照,飽覽美景。九曲橋東,隔水與一堵白粉短牆相望。牆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牆上開啟四隻花飾精美的漏窗,牆内牆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
牆外遊人熙熙攘攘,牆内卻幽雅甯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尤三潭印明月的景觀享譽中外。三潭印月園地是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積而成,周圍環形堤埂築于萬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連以曲橋,東西系以柳堤。面積7公頃,俯視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水上園林而著稱。洲上有"開網"、"亭亭"、"迎翠"、"閑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樓、台,石橋曲折有緻,漏窗空靈深遠,花木扶疏,倒影迷離,置身其間,有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之趣。
以一管窺青天。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 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三潭印月島的前身是水心保甯寺。很早以前,一條千年黑魚精逃出龍宮,闖到錢塘江裡,興妖作怪。從此以後,錢塘江兩岸常常鬧水災,堤岸被沖倒,稻田被淹沒,害得老百姓叫苦連天。
一天,黑魚精變成一個黑大漢,到杭州城隍廟來玩耍。他走到望江橋邊,忽然聞到一股香氣,回頭一看,橋邊有個點心攤,一個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賣馄饨面,熱氣騰騰,香氣撲鼻。黑魚精趕路趕得吃力了,一口氣吃了五碗馄饨面。一霎時,黑魚精肚皮癰得大喊大叫,趴在地上打了十八個滾,“嘩”地一聲,吃下去的馄饨面都吐了出來。老太婆拿起拂塵朝地上一拂,馄饨面變成了一根鐵鎖鍊,把黑魚精鎖牢了。原來,這個老太婆是觀音娘娘的化身。
觀音娘娘把黑魚精帶到大井巷裡,将它鎮在大井底下。黑魚精向菩薩求情,觀音娘娘說:“你為非作歹,禍害百姓,若要出來,除非井頭現天光。”原來這大井與别的露天井不同,是圍在房子裡的内井,終年見不到陽光。誰知有一年,杭州來了個新知府,夜裡巡視街坊,提燈在大井巷裡走,燈光照到了大井上。隻聽井底下“轟隆”一聲聞響,黑魚精掙脫了鐵鎖鍊,逃出大井,竄到了西湖裡。
黑魚精怕觀音娘娘再來收拾它,就在西湖中央鑽了個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平時躲在深潭裡睡懶覺,隻有到了午時三刻,肚皮俄了,才從深潭裡翻身出來找東西吃。這時候,湖面掀起層層波浪,湖心旋渦滾滾,漁船、遊船躲避不及,有的被浪頭打翻,有的被旋渦卷沉,船裡的人被黑魚精吞進肚裡,當了點心。從此,那些捕魚的漁民、劃船的船民,都吓得不敢下湖了。一天,觀音娘娘從蓬萊仙島回南海,路過西湖上空,見湖面上突然升起一片烏雲,湖水翻滾,波浪洶湧。按下雲頭一看,才知道是黑魚精逃出了大井,在西湖裡興風作浪。觀音娘娘便來到上天竺寺,向如來佛借來供桌前的一隻香爐。這時候,黑魚精正好竄出湖面,張開巨嘴,口噴白沫,尋找食物。觀音娘娘随手地起香爐,對準黑魚精頭上壓去。黑魚精見頭頂上落下個東西來,擡頭一看,見是白衣白裙的觀音菩薩,吓得連忙鑽入潭底。香爐在空中射出萬道金光,越變越大,隻聽得一聲巨響,香爐口朝下罩住了潭口,把黑魚精鎮壓在西湖底下,永遠出不來了。隻有三隻香爐腳露出在湖面上。
據說,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就是香爐的三隻腳。又因為香爐裡的一爐香灰倒翻在西湖裡,從此,西湖泥都成了香灰泥。 沿花牆前園路再西過橋,即人稱島中有島的三潭印月中心點。這裡有亭建在十字路口,石柱上刻有日僞時期杭州市長的題聯,亭西原有關帝廟(即永明禅院)等。再西過橋即'三潭印月'碑亭,過碑亭即'我心相印'亭,亭前湖面上有三座石塔,取鼎足之勢。"
1953-1955年,采用竹籠灌石填基,拓寬湖岸,駁自然式湖坎,在關帝廟前辟建金魚池。1958年,因台風侵襲,柱架傾頹,拆除已黴爛無法修理的卍字亭,并在亭基上改置花壇。1959年改建浙江先賢詞,拆去三面磚牆,建成回廊,設置靠背坐凳。拆除關帝廟,新建"迎翠軒"、"花鳥廳",開設商店、茶室和接待室,填平迎翠軒前金魚池,擴大為草地。鑿去十字路口亭柱上日僞市長的題字,改建"我心相印"亭。
當年蘇轼清理西湖的淤泥時,這裡挖掘最深,為了标志水域界限和标示湖中淤泥淤積情況,在此修理石塔。每逢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中空的塔内點上蠟燭,燭光外透,這時塔影,雲影,月影融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的绮麗景色。蘇轼疏浚西湖之後,在西湖深水處建成三座瓶形石塔,明令從蘇堤到這裡的水域不得種植菱芡,并顯示湖泥淤積情況。現存的三塔是明天啟年間重建的,三塔高約2米,分布呈每邊62米的等邊三角形。62米的由來,我國古代長度計量單位是尺、丈,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0.31米,62米約合20丈或200尺,這樣62米就好理解了。
修築蘇堤後,蘇轼馬上又想到:如何才能使淤泥不再淤積,水草不再滋生?他集中大家的智慧,作了個非常聰明的決定:将岸邊湖面租給民戶種植菱角。因為種植菱角時必須按時清除水中雜草,這樣,一來農民可以及時清理水草,保證不再淤泥;二來可收取民戶的租金,将這筆錢用于西湖的整治維護;三來可解決一些民戶的生計,真正是一舉三得!
但西湖水面實在太大了!如果有民戶在水面随意種植,官府也很難及時監督管理。不過這也難不倒蘇轼。為了保持西湖大部分水域的開闊清澈,蘇轼在西湖的中心位置建造了三座小石塔,石塔之間相望為界,圍成一個水域,嚴禁民戶在這個水域内種植。小石塔後來逐漸演變為最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