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林清玄
誦讀丨唐 軒
我喜歡《唐子西語錄》中的兩句詩:
山僧不解數甲子,
一葉落知天下秋。
這是說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計算甲子日曆,隻知道觀察自然,看到一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從前讀賈島的詩,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句,對秋天蕭瑟的景象頗有感觸,但說到氣派悠閑,就不如“一葉落知天下秋”了。
現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說是“落葉滿天不知秋,世人隻會數甲子”。對現代人而言,時間觀念隻剩下日曆,有時日曆猶不足以形容,而是隻剩下鐘表了。誰會去管是什麼日子呢?
……
對歲月的感知變化由立體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甯不令人興歎?以現代人為例,在農業社會還深刻知道天氣、歲時、植物、種作等等變化是和人密切結合的。但是,商業形态改變了我們,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經沒有任何差别了。這雖使人離開了“看天吃飯”的陰影,卻也多少讓人失去了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了。
記得住在鄉下的時候,大廳牆壁上總挂着一冊農民曆,大人要辦事,大至播種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會去看農民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農民曆差不多翻爛了,使我從小對農民曆書就有一種特别親切的感情。
一直到現在,我還保持着看農民曆的習慣,覺得讀農民曆是快樂的事。就看秋天吧,從立秋、處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極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黃昏林園裡清黃的落葉,不都是在說秋天嗎?所以,雖然時光不再,我們都不應該失去農民那種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沒有秋天,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就會知道,本來從東南方吹來的風,現在轉到北方了;早晚氣候的寒涼,就如同北地裡的霜降;早晨的旭日與黃昏的彩霞,都與春天時大有不同了。變化最大的是天空和雲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漸漸地加深藍色的調子,雲更高、更白,飄動的時候仿佛帶着輕微的風。每天我走到陽台擡頭看天空,知道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園記憶中的那個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開的那個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見到落葉的同一個秋天。
如若能感知天下,能與落葉飛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熱鬧的城市,秋天也不會遠去;如果眼裡隻有手表、金錢、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葉擊中,也見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帶點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吳文英寫的詞“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一般人認為秋天的心情會有些愁惱肅殺。其實,秋天是禾熟的季節,何嘗沒有清朗圓滿的啟示呢?
我也喜歡韋應物一首秋天的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迹?
在這風雲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麗清明的季節,要在空山的落葉中尋找朋友的足迹是多麼困難!但是,即使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艱辛呀!
End
作者:林清玄,當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菩提十書》《清淨之蓮》《桃花心木》等,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誦讀人:唐軒,人社系統工作者。詩存萬物,聲入人心;餘音在梁,天涯弗遠。
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
就拉到文末點個“在看”吧~
往期推薦
▪中國宣言(國家扶貧日特别策劃)
▪格 局
▪他們,挺起了民族脊梁!
▪山水,是中國仁人智者的放縱
▪她38歲,留下兩歲的兒子走了
▪三毛:簡單就好
▪秋之美
▪陌生人定律
▪婚姻好不好,吃一頓飯就知道
▪沒有分寸感,是一場社交災難
▪乘風破浪的奶奶來了 彈幕太壯觀
▪一封來自父親的信
▪餘秋雨:窩囊的中年抵達不到歡快的老年
▪假裝逃離
▪莫小米 :歲月不蒙塵
▪“抱歉,這就是生活”
▪63歲中國大爺緣何爆火外網?
▪不要站在幸福裡尋找幸福
▪白落梅:天涯那麼長,歲月那麼短
▪相遇,是一種溫暖
▪荷之涅槃
▪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加油!乘風破浪的少年
▪夕陽的啟示
▪在每一個七月出發
▪時光如蓮
▪每一次等待都令人百感交集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
▪長在心上的詩經
▪卓别林: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歸來依舊少年
▪張愛玲:花落的聲音
▪你若溫和堅定,餘生皆是歡喜
▪紀伯倫:愛的一生
▪張抗抗:富貴随處可見 高貴屈指可數
▪我的單位觀
▪我會是那個被裁掉的人嗎?
▪你如期歸來,這才是離别的意義
▪轟動全球的短文《年輕》
▪林清玄 :閑情不易老
▪馮骥才:逼來的春天
▪生命是一樹花開
編輯 | 徐德金
你“在看”我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