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丙察察”是丙中洛、察瓦龍、察隅三個地方連線的合稱,位于西藏和雲南交界處。我以前分别聽說過這三個地名,2001年我在《中國國家地理》做編輯,當年有一期雜志刊發了一篇叫“察隅有僜人”的文章;2004年我在西藏昌都鹽井拍攝茶馬古道的紀錄片,趕馬人次仁旺堆告訴我,他們馬幫以前會把鹽馱到察瓦龍去換糧食;2005年,我的幾位朋友徒步翻越高黎貢山,去到丙中洛,其中一位朋友走掉了十個腳指甲。
圖為察隅縣城到察瓦龍鄉的一段山路
去丙察察之前,我自以為所有的進藏路線,完全沒有遺落地走過了。我對“丙察察”的概念一直很模糊,總認為它不在西藏、甚至不在四省藏區,它好像是某兩個邊境省區交界處的一條線,不是交通必經之道,也沒有什麼讓人記住的曆史,旅遊更是不成熟,所以我從未想過要走這條線。
直到我們戶外旅行“鐵三角”之一的西然提出來,我才開始查閱這條号稱“滇藏新通道”的線路。西然是資深戶外達人,開着他的越野車每年要跑好幾趟西藏和四省藏區的長線,再爛再險的路都不會皺一下眉頭,同時,也不會對某個地方特别期待。但是當他提到“丙察察”時,滿眼放光,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說那是目前路況最差、但風光無敵的一條進藏線,鮮有人涉足,特别想要在鋪柏油路前去走一次。
鐵三角對了一下時間,秋季最美,那就九月出發吧!
察然線上的冰川
圖為然烏湖邊的村落
我們三人在甘肅蘭州彙合,先到甘南一線采風,然後從西藏林芝進入察隅縣。我們選擇從高海拔到低海拔、從低溫到高溫的走法,從察隅至察瓦龍再到丙中洛。
經318國道到然烏湖後,一條岔道出現在南邊,路牌上寫着“察隅”。然烏湖在我印象中是碧藍色的,這次卻因為連日降雨,眼前這個堰塞湖變成了水泥色。但是湖面開闊靜谧,湖邊的村子裡一塊塊金黃色的青稞田,點綴着民房,也别有一番魅力。
圖為來古冰川一角
然烏湖附近有三個冰川,前兩個大名鼎鼎:米堆冰川和來古冰川。米堆冰川屬波密縣,冰峰形狀秀美、底端植被豐茂,被冠以“中國最美冰川”之一;然烏湖往察隅方向走約10公裡就能看到來古冰川,由六條海洋性冰川組成的來古冰川,是世界三大冰川之一,因附近的來古鄉而得名;再往前,還有一個是仁龍巴冰川,就在察然公路邊上,長數公裡,背倚雪山,不像來古冰川那樣被大河阻隔,比較容易抵達。
察隅初映象
從然烏鎮岔道出來一直是柏油路,170公裡後是察隅縣城,路上經過幾個小鎮,鎮上有人在賣新鮮的松茸,淩晨挖出來的肥厚松茸,帶着濃香,價格便宜到讓人尖叫,我們買下了幾斤,準備晚上大快朵頤。離縣城還有約25公裡的時候有一個桑久村,三岔路口,立着一塊醒目的大牌子,剪頭指着丙察察的方向,另有一塊巨石,上面刻着“丙察察”線路圖,明天早上,我們會從這裡出發,開啟丙察察之行。
圖4為筆者穿越丙察察線的起點
察隅縣城所在地在竹瓦根鎮,隻有兩三條主街,房屋大都是兩層,一樓是商鋪。找遍了幾條街,賓館不多,最好的一家也就是招待所的水平。察隅位于林芝市最東邊,西邊是墨脫縣,北邊是昌都市的波密和左貢二縣,南鄰緬甸和印度,東接雲南德欽和貢山,境内雪峰與河谷遍布,海拔最低處為察隅前門裡600米,最高處為梅裡雪山6740米,氣候複雜多樣,植被從高山到河谷皆有……從這個地理環境可以猜測:我們将要開啟的,是一段異于任何地方、完全未知、但肯定異常豐富的旅程。
在我們住的賓館的停車場裡,有幾輛雲南車牌的越野車,糊滿了泥漿,顯然是從雲南出發穿過丙察察線來的。趕緊打聽一下路況:總體來說還好,沙石路面,有些路段是炮彈坑,但是不長,大流沙路段較危險,如果天氣好的話,基本沒問題。但是明天一整天路上無人煙,必需自帶幹糧補給。心中一塊石頭落地,期待明天到來。
察隅的蘑菇
圖為新鮮的松茸
第二天一早,我們去買食物和補給,縣城的早市集中在賓館門口的一條街道上,我們吃驚地發現,路邊一溜當地人都在售賣新鮮的蘑菇,各自地上鋪一塊塑料布,上面一堆堆碼好,主要是正當季的松茸和牛肝菌。看來,察隅縣盛産松茸。想起昨晚我們自己做的紅燒豬肉罐頭炖松茸,咽了咽口水。
松茸這東西極鮮香極營養,但是嬌貴,從孢子長成菌朵,需要五到六年的時間,當菌朵成熟,如果不采摘,48小時它即會衰老。而且它對生長環境的植被、溫濕度、潔淨度都極為苛刻,可謂是頂級山珍。每當松茸季到來,當地藏族人天不亮就會上山,到松林裡開始小心翼翼地采挖,挖夠當天售賣的就停止,因為隔夜松茸味道欠佳,也賣不出好價錢。難得遇到這麼新鮮這麼便宜的松茸,忍不住又買了幾斤,打算今晚到了目的地,找個地方加工,解饞。
聽說這個季節山上有許多蘑菇,同伴楊陽産生了一個想法:路上一定要親自去采一次蘑菇!
圖為路上的霧景美輪美奂
上午10點,我們正式出發,回到桑久鄉那個岔路口,沿着一條不寬的沙石路一路攀升。海拔從縣城的2360米上升到3000米以上,氣溫驟降,山路上松林密布,霧氣缭繞。路上偶爾能見到一輛摩托車,大多時候我們的車前車後竟無一人一車。在這個每平方公裡隻有一個人、森林覆蓋率達到60%的縣,如若孤身行進在路上,眼前是變幻的霧景,山脊上點綴着松樹,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倒也無比惬意。
圖為路上采到的蘑菇
兩小時後,開始下山,車漸漸開進了霧裡,山澗河流出現,植被也由幹冷的針葉林變成了濕潤的針葉闊葉混合林帶,時不時還有一陣小雨。車低速行進着,突然,楊陽喊了起來:“蘑菇!路邊就有蘑菇!”于是我們停下車來,鑽進了路邊的樹林……果然是三五步就是一個驚喜,通常草叢上見到一朵,扒開草後就會有一窩,楊陽歡快的喊聲不斷,不一會兒,我們三人就采到了五、六種蘑菇,沾着雨水和雜草,新鮮得滿是泥土的氣息。每年3-9月是察隅的雨季,雨季的後期,則是蘑菇集中生長的季節,我們抓住了蘑菇季的尾巴。當然,不認識的蘑菇也不敢吃,興奮一陣,拍完照,我們又把蘑菇放回草地了。(中國西藏網 文/圖陳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