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媒體注意到,山東德州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闆”建議公務員遴選時放寬學曆限制。官方回應稱,遴選機關不再對學曆性質限制為“全日制”。
上述網友的建議被媒體曝光後,很快便得到不少網民的支持:“遴選條件放寬一點,學曆設置成本科以上,不要設置全日制,可以設置學士學位證,讓更多的人充分競争,選拔出品德和能力好的人。”這一說法,其實符合“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标準,也有助于緩解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減少就業與職場中的歧視,為更多年輕人實現夢想提供幫助。
圖片來源:人民網“領導留言闆”截圖
然而,非全日制的學生尤其是非全日制的碩士研究生,能否“享受”與全日制學生相同的報考公務員“待遇”,卻在輿論場上引發不小的争議。自身是非全日制碩士的考生,自然支持報考條件上的一視同仁,但也有不少全日制畢業生明确表示:兩種畢業生的“含金量”不同,不應該獲得同樣的報考“待遇”,否則就是對全日制畢業生的不公平。
平心而論,兩種學生的“含金量”很難用一個明确的标準來界定。過去,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确存在“比較水”“給錢就能上”之類的情況。但如今,想被錄取為非全日制學生也需要通過統一考試,入學難度雖然比全日制考生低一些,但也有一定的門檻。而且,非全日制學生在就讀期間,也要參加各種考試,畢業也需要論文答辯,而且還要兼顧工作,其學習難度與付出的辛苦程度,絕不亞于全日制研究生。
更何況,非全日制學生也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比如能夠将工作實踐經驗與學校理論學習結合起來。畢業後有所成就的非全日制學生,也大有人在。因此,我們并不能說二者誰比誰更“牛”,簡單粗暴地為一個群體貼标簽是武斷的,也是不公平的。
更加重要的是,從來沒有什麼法律法規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生區别對待。相關部門多次強調,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要反對就業和考試中的歧視現象。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印發《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二者“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标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曆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此前,雖然個别地方招考公務員時,要求考生具備全日制本科或碩士學曆,但相關情況一經曝光,往往都會被糾正,不再限制非全日制的畢業生報考。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隻有盡量減少各種形式的就業歧視,才能為考生提供一個公平競争的環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實,非全日制畢業生遇到的歧視和偏見,并非隻出現在公務員考試中。在一些地方的落戶方案、人才優惠政策中,也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生進行區别對待。更加嚴重的是人們心中的“隐性歧視”,在現實職場中,仍有不少人并不把非全日制畢業生當成真正擁有學位的人,甚至認為這些人就是在“混學位”,缺乏真才實學。
其實,從全面教育的角度來看,非全日制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在更多人之間普及高等教育,進而提升國民素養,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強勁的人才後勁。因此,隻有真正從人們的觀念深處,理解非全日制畢業生取得學位的艱辛,以及其社會價值,改變對非全日制畢業生标簽化、偏激式的認識,才能真正改變歧視的情況。(黃帥)
來源:中青評論微信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