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成就使命,實幹托起夢想?交彙點訊 走進江蘇安靠智能輸電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靠)車間,這裡是王強最熟悉的“戰場”作為一名專研技術的管理者,王強始終盡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極緻;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王強時刻牢記“黨員”這個第一身份,主動作為、勇挑重擔曾先後獲得“溧陽市文明職工”、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和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号,今年,王強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奮鬥成就使命,實幹托起夢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交彙點訊 走進江蘇安靠智能輸電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靠)車間,這裡是王強最熟悉的“戰場”。作為一名專研技術的管理者,王強始終盡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極緻;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王強時刻牢記“黨員”這個第一身份,主動作為、勇挑重擔。曾先後獲得“溧陽市文明職工”、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和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号,今年,王強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7年3月,剛剛大學畢業的王強進入安靠工作。當時公司正處于創建初期,工藝、設備、技術都還不完備,王強毅然走向一線,主動到車間學習,了解車間的工藝裝備、操作以及資源情況。王強立足崗位、勤奮專研,從一顆“螺絲釘”成長為公司的頂梁柱。
2009年,在總投資60億元國内首條山西同華電廠500kV電纜附件工程項目中,王強自告奮勇帶領車間加班加點,根據現場特點,不斷與技術人員溝通協調,完善工藝文件,僅用了45天就完成了交付使用任務,讓電廠提前半年發電。他自豪地說:“這個項目盡管隻占整個電廠投資的千分之一,但為國家創造了12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首次成功,為王強的未來發展開了個好頭。2010年,由三峽總公司投資的我國第三大水電站——三峽向家壩水電站開始招标,安靠一舉拿下4條線路。此次競标的不僅是産品,而是整個項目的交鑰匙工程。面對嚴峻的形勢,王強帶領車間人員吃住在公司,日夜奮戰,不斷攻克技術難關,按質按量完成了整個工程,通過此次項目,安靠公司打通了國内市場80%的占有率。2014年,安靠在承接國内首個500kV城市電網項目(北京海澱變)後迎來多元化發展,建立了超、特高壓地下智能輸電研究中心,并取得氣體絕緣輸電技術(GIL)的研發突破。
2020年初,安靠承建了中化集團魯西化工220kV三相共箱氣體絕緣輸電線路(GIL)。在項目實施期間,正是新冠疫情最為嚴峻的時刻,擾亂了施工部署,面對交期緊、人員及車輛物資不足等困難,公司黨支部号召“有困難,黨員上”,王強帶領“黨員突擊隊”頂住壓力,克服了一系列難題。但作為整個項目的核心部件:三支撐絕緣件和盆式絕緣子又面臨技術難關和生産周期瓶頸。在模具研發階段,因整個項目需要做60餘套模具,而實際一套模具加工周期需要7天才能完成,這就将面臨超期的問題,為此,王強一鼓作氣帶領生産部加班加點,不斷與技術人員溝通,嚴把模具質量關,最終實現了一天做三套模具的高難度跨越。然而解決了模具問題,又因生産的設備老舊,隻能進行手工稱量和澆注,一個産品從投料到成品需要5天周期,這将嚴重影響生産進度,王強當機立斷提出靜态澆注設備投入使用,打破技術瓶頸!新的設備實現了連續不間斷生産,自動化稱量、取料、澆注相比原設備效率提高4倍以上,同時實施車間改造,優化車間作業環境,對産線布局進行一系列調整,使整個項目絕緣件提前2個月完成。該項目使安靠接連創造了3項世界或國内第一:全球最長——總長11.41公裡220kV三相共箱氣體絕緣輸電線路;全球第一個多回路高空布置GIL輸電線路;國内石油化工行業第一條GIL輸電線路。
十餘載栉風沐雨,王強在黨旗下蛻變,在江蘇安靠特能吃苦、技高一籌、自我加壓的“特高壓”黨建文化引領下,不斷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水平,從一線的普通技術員,成長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作為,他把奮鬥的足迹烙印在山西同華電廠、向家壩水電站、北京海澱、魯西化工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中,把黨員示範帶動寫在項目攻堅和科研創新的生動實踐中,把青春的汗水盡情揮灑在溧陽這片紅色沃土上。
通訊員 張魯
編輯: 張宇熠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