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越
福建莆田,以制鞋業聞名天下。據了解,莆田年産鞋超13億雙,約占全國産量的十分之一。
但讓人尴尬的是,由于形形色色的大牌仿制鞋,外界也将“假鞋之都”的帽子給了莆田。
不過,最近一則新聞展現了莆田想要摘掉這頂帽子的決心。
近日,莆田市鞋業協會稱,“莆田鞋”集體商标已獲國家知識産權局批準。協會秘書長王德春公開表示,“莆田鞋”集體商标屬于區域品牌,由協會制定準入标準,政府背書。
此前莆田官方發布的《莆田市“十四五”産業發展專項規劃》,也明确要求着力打造“莆田鞋”集體商标。
在仿制鞋“蔚然成風”的莆田,一個公共品牌能帶來多大改變?能讓莆田從仿制鞋的泥沼中翻身嗎?
公共品牌橫空出世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成功申請品牌的“莆田鞋”,目前已經開始銷售。
在京東商城可以找到莆田鞋旗艦店,該店鋪在簡介中标注了“莆田市鞋業協會唯一指定旗艦店”,而莆田市鞋業協會正是“莆田鞋”商标的擁有者。
京東商城上的“莆田鞋官方旗艦店”
目前該店鋪有7.5萬粉絲關注,售賣最貴的一款運動鞋售價達到599元,最便宜的一款帆布鞋,售價為99元。從售賣商品看,莆田鞋旗艦店涵蓋了休閑鞋、籃球鞋、帆布鞋、馬丁靴、運動鞋等多個品類。
“莆田鞋官方旗艦店”内宣傳圖片
而在淘寶和其他大型電商,目前暫未搜索到與“莆田鞋”品牌相關的店鋪。
與一般官方旗艦店售賣單一品牌不同,莆田鞋旗艦店售賣的鞋類,由多個品牌構成。
“莆田鞋官方旗艦店”售賣多個品牌鞋類
那麼,誰可以使用“莆田鞋”公共品牌?在使用上又需要遵循怎樣的原則?
據《福建日報》報道,“莆田鞋”商标由“莆田名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具體來操作,目前已授權16家莆田鞋企使用該商标。
該公司負責人林勇對媒體表示,隻有在産品物料、價格等方面達到标準的莆田鞋企,才能使用這個标識,也可同時使用自有品牌。此外,還配套建立了産品溯源、企業進出等機制。
法律界相關人士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莆田當地鞋廠獲得“莆田鞋”集體商标的使用權之後,仍然可以在産品上使用自己的商品商标,屆時一雙鞋上可能會有兩個商标。
值得注意的是,以地名加産品名注冊的商标,往往是地方的一些土特産,以農産品居多,比如丹東99草莓、贛南臍橙等,工業産品則很少見。
事實上,“莆田鞋”集體商标也是福建省首個以市級行政區劃地名命名的鞋業商标。
在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看來,“莆田鞋”不是地方土特産,用地名來貼标的做法本身非常罕見。
“如果缺乏足夠的領頭企業和領頭品牌,誰都可以用‘莆田鞋’商标,企業很可能不會珍惜。”程偉雄說,自主品牌之路需要靠市場化的手段去推動,這種地方包幹的集體品牌很可能會吃力不讨好。
妙招還是昏招?
以地名加産品名注冊的商标,往往意味着優質。
比如,2017年被農業部批準實施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的“丹東草莓”,個頭大、味道甜、外形飽滿是其特征。而近期,潮汕牛肉丸的行業協會也即将出台行業規定,約束相關生産企業,産品的牛肉含量必須在90%以上。
在仿制鞋的江湖,仿造質量好,已經成為莆田鞋的一大标簽。
每到晚上去店家取貨,再快遞,成為莆田本地從業者王磊的日常生活。在莆田,不少店鋪白天歇業,但到了夜晚人頭攢動。
在2020年10月召開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時任莆田市市長李建輝曾公開自嘲:“有一個尴尬的笑話,如果你的耐克鞋穿兩年就壞了,是真的耐克,如果三年才穿壞,那就是莆田做的。”
在王磊看來,莆田鞋質量好并不是外界的戲谑。
“對比過多款莆田仿制的耐克,比東南亞原産的質量和做工都好。”王磊說,如果不看鞋盒上的标簽和編碼,根本無從判斷鞋的真假。
與市面上魚龍混雜的仿制鞋不同,莆田高仿鞋有着明确的等級劃分,延伸出“A貨、真标、公司級、純原”四種不同等級。
中國新聞周刊發現,不少售賣仿制鞋的微商,都樂于将微信地址标注在福建莆田。“莆田貨有保障”、“莆田可選種類多”、“這邊垃圾貨少”似乎成為這些電商的共識。
據了解,随着産業的發展,莆田仿制鞋中“公司級”、“純原”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但與購買丹東草莓、贛南臍橙等優質農産品不同,莆田鞋的購買群體,究竟有多少是為“好質量”買單?
“認識幾個當地老闆,去年他們開始試水非仿版鞋,在幾大電商包括抖音上帶貨,還請了網紅,但是效果不佳。”從事多年鞋類生意的林秀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在王磊看來,購買莆田鞋的群體,除了追求在“不辨真假”前提下極緻的性價比,還有不少是為了追求國際大牌限量款的樣式。
程偉雄分析,莆田的運動鞋的産業之所以形成、發展、壯大,得益于之前國際品牌的訂單培養,體系化的産業基地是莆田的優勢。
“但如果在戰略導向、品牌傳播、技術升級、産品研發等方面投入不足,盲目的産品自信無法匹配用戶需求,更難以快速實現本土民族品牌群體的崛起。”程偉雄說。
轉型真正需要什麼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莆田共有4000多家鞋企、50萬名從業人員,産值超千億元。
上世紀80年代,作為國營鞋廠的莆田鞋革廠,引進了8條運動鞋生産線,為耐克、彪馬、阿迪達斯等國際大牌代工。此後,鞋業逐漸發展成為莆田的支柱産業。
1990年,鞋業占莆田全市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近八成。因為訂單有限、加工利潤又低,為獲得更大利潤空間,越來越多的工廠和個人開始走上造假之路,生産仿制鞋在莆田逐步形成一條完整的産業鍊。
不過,随着時間推移,在仿制鞋生産銷售鍊條上,隐形危機已經悄然來臨。
國内市場僅僅是莆田仿制鞋市場的一部分,相關行業人士透露,對歐美、日韓的外貿出口訂單,同樣支撐着莆田仿制鞋産業。正是這些出口訂單,讓莆田在國際市場上留下了“假鞋之都”的惡名。
王磊不久前退出了銷售仿制鞋的生意,原因很簡單,後怕了。因為他的兩個同行連同制鞋的上家工廠,近期都因售賣仿制鞋被抓,還很可能被判刑。“管理變嚴了,而且近幾年舉報也越來越多,包括品牌方和同行的。”王磊說。
程偉雄認為,在國際品牌訂單随着制造成本水漲船高而遠走他鄉後,假冒國際品牌隻能獲取短期利益。他說,“在國内對知識産權愈加重視的當下,莆田産業基礎較好,從産品經濟升級轉型到品牌經濟是必由之路。”
不少業内專家認為,不論公共品牌效果如何,莆田已經走出了轉型的第一步。
但怎樣的扶植政策才是行之有效的?
在林秀甫看來,莆田現在大大小小的鞋廠,沒有幾個有真正的設計、創意能力,更不要說養活成熟的設計團隊了。
剛發布的《莆田市“十四五”産業發展專項規劃》提出,要打響“莆田好鞋”品牌,要支持鞋業、工藝美術等行業龍頭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挖掘新業态、新模式,打造區域品牌生态圈。
“鞋類的樣式關乎時尚,對于很多廠子來說,從頭開始做設計哪有抄大牌容易?更不用說自己做設計要承受巨大的市場風險。相關政策是否可以真正向原創廠商傾斜?”林秀甫說。
而在程偉雄看來,單純注冊“莆田鞋”商标的玩法過于單一,莆田制鞋業需要的是做好品牌的培育與孵化,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政策扶持以及相關優惠與補助,“政府要做的是政策引導和營商環境的培育”。
(王磊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