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是佛教概念
指佛教護法隊伍中以天、龍為首的八種神話種族
包含天衆、龍衆、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八類佛教的護法神。
此八種神話種族以「天衆」和「龍衆」為首,故稱「天龍八部」
又稱龍神八部、八部鬼神、八部衆等。
金庸曾以此為名,寫成小說《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又稱天龍八将包括:一天,二龍,三夜叉,四幹闼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
華嚴經共四十部類世主包含三十九類「華嚴聖衆」(佛教 108位菩薩,也就是護法)。
《三國遺事》中經常出現類似的華嚴聖衆的形象,如描述四天王、忉利天(三十三天)、閻魔天、兜率天等諸天王,和天龍八部、神兵、四十聖衆、道場神、華嚴神衆等神現身并獲信仰等事
在法華經的靈山會上,天龍、幹闼婆、阿修羅等八部神集會時,其他的大乘經典神衆也随之出現,因此「華嚴聖衆」也稱作「天龍八部」
但衪們也必須精進于佛法,否則福報享盡時,一樣有可能堕落三惡道。
天衆
梵語Deva
亦可音譯為提婆
「天」就是天神
如護法神中的大梵天、大黑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天等即是
帝釋天是三十三天諸神的領袖
天神的壽命也會完結,這是因為佛家相信事事皆無常。天神臨死前會出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出汗,不樂本位」這五種征兆,也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最後再次進入輪回,轉世為人或其他衆生。
龍衆
梵語Nāga
亦可譯為神龍、那伽,大鵬金翅鳥是其天敵
因此鳥以龍為食。
佛經上說有無數龍王,專管興雲降雨。
衆龍王中娑竭羅(海)龍最出名,因它的女兒曾以龍女身示現即刻成佛。
夜叉
梵語Yakṣa
亦作藥叉
佛教謂一種捷疾勇健會傷害人的鬼。
雜寶藏經:龍王夫婦及諸眷屬生敬信心,盡受五戒,并夜叉衆亦受五戒。
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刹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
夜叉與羅刹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
其形像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幹闼婆
梵語Gandharva
意思是香神,又是樂神
本是婆羅門教崇拜的一類神,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多達六千多位,以聞香為食,身上亦有濃烈的香氣。
阿修羅
梵語Asura
意思是無端暴惡
共有四種阿修羅:鬼趣攝卵生、畜牲趣攝濕生、人趣攝胎生和天趣攝化生阿修羅。
天趣攝化生的阿修羅,才是我們一般人認為的阿修羅,其他種的阿修羅就是指心性殘暴的衆生而已,所以如果隻說「五道衆生」中,此類的阿修羅屬于天道。
天界的阿修羅其男衆極醜,女衆絕美。
迦樓羅
梵語Garuḍa
漢譯大鵬金翅鳥
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共四種,兩支翅膀張開有336萬裡
卻因業報的關系,以那伽(印度蛇神,漢譯龍,但非中國龍或西洋龍)為食
一日可食一那伽王和五百條那伽
但那伽的體内有毒氣,迦樓羅體内也毒氣聚集,到最後無法進食,于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
因為一生以那伽為食物,體内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
肉身燒去後隻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緊那羅
梵語Kiṁnara
是帝釋天的樂神之一
幹闼婆專奏俗樂,而緊那羅專門演奏法樂。
此神形象為半人半馬,或者形貌似人,然頂有一角,人見而起疑,故譯為疑人、疑神,又名「人非人」,又稱天伎神、歌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