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被小秦氏驚到,一定是那場侯爺死後,她哭天喊地、含冤訴苦的哭戲。一驚是小秦氏原來是一個僞裝多年的假面菩薩。再驚是如此高難度哭戲,演員王一楠竟然一氣呵成,從哭到說,從說到哭,完美的完成了一個角色二次亮相的“驚豔”。所說的二次亮相是指她要用這場哭戲來給顧廷烨心中的那個慈母形象畫上句号,她需要用這樣的方式和二郎攤牌,也和觀衆攤牌,原來她是一位口吐蓮花,心如蛇蠍的雙面女人。
說雙面也不正确。她僞裝出的慈與善,其實就是她惡的外衣,一張混淆視聽的面具。但不得不說,小秦氏是個高手。别看她深居高宅,其城府之深遠非常人可比。她的一盤棋可是下了幾十年。
小秦氏對于小時候的二郎極盡驕縱、偏寵,實則是助力二郎長成一塊廢材,未來不僅不可重用,最好還惡貫滿盈。同時,她挑撥多病的大郎與二郎的兄弟感情,并杜撰兩人有殺母之仇,使大郎從小便種下怨恨的種子,以至于兩人水火不容。如此這般,小秦氏便可讓自己的兒子坐收侯爵漁利。最厲害的是小秦氏把自己打造成了全家上上下下眼中的良妻慈母,是左鄰右舍甚至全京城的女德典範。
小秦氏的“變臉”實在被王一楠演絕了。客觀的說,王一楠在長相上并不占多少優勢,她沒有演壞女人的那種“看着就壞”的資本。而且她不是那種潑天潑地的壞,她要壞在骨子裡,壞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所以,她的壞是要收着的。
王一楠對這個角色的把握蠻精準,因為小秦氏需處處維護自己平日的好形象,所以她沉着、冷靜、不喜怒形于色。甚至,她要表現出正好有違内心的反應。比如明蘭嫁進來,她本是千百個讨厭,卻表現的親密歡喜等等。
看王一楠在這個角色的塑造上,她是屬于用一種人格分裂式的表演在表達,這需要演員對這個角色的性格、内心、為人處事的風格以及在好與壞之間切換的角度、變化等方面都有一套完備的處理方法,既要有她的合理性(人設),又要有她的突兀性(變化)。這些,王一楠處理的力道穩紮,形象飽滿。
這部劇非常出彩的幾位老戲骨都用了在話劇上很有造詣的演員,比如演孔嬷嬷的佘南南、演常嬷嬷的康群智,她們的戲份不多,卻都有着讓人驚豔的表演也透露出過硬的台詞功底。
同樣,王一楠在主持、參演影視劇的多栖發展中,其實她也是一名話劇演員,就職于上海話劇中心。并且先後因話劇《秀才與劊子手》、《推拿》等作品獲得過上海白玉蘭獎戲劇表演獎、文華獎文華表演獎、佐臨話劇藝術獎等等。
很多時候,感覺話劇對演員的要求更高,它需要的那種現場把控、張力運用比起小熒屏演員的能力要求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人說,能演話劇的演員一定可以演影視劇。而演影視劇的演員不一定可以駕馭話劇。這話說的在理。
王一楠把小秦氏塑造的形象太過立體,以至于現在網絡上流行起用“小秦氏”這個代稱來代表刻薄後母、超級白蓮花的形象。雖說劇中的小秦氏最後一定輸在明蘭和顧廷烨面前,但演員王一楠成功了,同時,業内會發現王一楠通過這一個角色的演繹,展示了她對正派、反派的駕馭能力,這無疑更加拓寬了未來的戲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