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離開地球6年多的“好奇号”最近雙喜臨門。5月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找到了一種新的鑽探方法,使機械故障的“好奇号”恢複了鑽洞采集岩石樣本的能力。北京時間6月8日淩晨,NASA召開發布會,公布“好奇号”在30多億年前形成的沉積岩淺表鑽探到了幾種有機分子,可能是火星存在古生命的證據。
相關結果發表在6月8日的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
“好奇号”的着陸點和工作點為火星赤道以南的蓋爾環形山(Gale Crater)。這個形成于35億年前的隕石坑曾是一片湖泊。
“好奇号”中的樣本分析儀(SAM)可将鑽取的岩石粉末樣本加熱到500度以上,從而釋放出有機小分子。
噻吩是這次找到的一種有機小分子。硫元素的存在可以使化學性質更為穩定,就像在汽車輪胎中起到的作用一樣。科學家們相信,噻吩是由大分子有機物分解而來的。另外一些可識别的分子包括苯、甲苯和小碳鍊等。
當然,火星上的有機分子不一定來自生命體,也可能由大氣層中的甲烷形成。在同期《科學》雜志發表的另一篇論文裡,好奇号通過3個火星年(将近6年)間積累的數據,總結出火星大氣層中甲烷含量的季節性變化:在夏季達到頂峰,在冬季回落。
“好奇号”通過可調諧激光光譜儀(TLS)探測大氣層中的甲烷。
2011年11月,“好奇号”承載着尋找火星生命的使命,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2012年8月登陸火星表面。“好奇号”是美國派出的第四輛火星車,采用核動力,造價高達25億美元。
截至2018年5月16日,“好奇号”已經度過了2051個火星日,走過了19.06公裡。圖上的數字為“好奇号”度過的火星天數。下方的2051即“好奇号”在5月16日的位置。
紅點為“好奇号”在行進路上鑽孔取樣的位置。每個孔徑大約為1.6厘米。
此前,“好奇号”也曾在四個位置鑽探到氯苯。Cumberland一址的含量尤為突出。
“好奇号”曾在2016年底因機械故障而停止鑽洞。NASA随後發明了一種新的鑽洞方法。圖為5月20日,好奇号用新方法成功鑽出的第一個洞,直徑1.6厘米,深約5厘米。
除了“好奇号”之外,長壽的“機遇号”也仍在火星表面工作,度過了逾5000個火星日。NASA和歐空局(ESA)均計劃在2020年左右再發射火星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