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盜墓賊的三個派系

盜墓賊的三個派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7 02:59:19

盜墓賊的三個派系(多難的烽火台與猖獗的盜墓賊)1

一幅《烽台落日》圖,展現出的環境是那樣悲情與蒼涼,傲然矗立的烽台是那樣孤獨與洪荒。正是在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曆經滄桑,受盡磨難,保留下來的特殊古代建築,承載着中華民族厚重的曆史文化,彰顯出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

距離并不遙遠,位置并不偏僻。就在張家口城市的西部(為了保護建築,還是不說出具體位置為好)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地方,有一座“城中烽火台”,坊間稱之為火路墩、接火墩、傳訊台。墩台建在從萬全右衛城東到洋河的古河道旁的高台上。這裡也是一條出宣化,經沙嶺,過水關,越野狐嶺通往漠北的遼金元古道 。

墩台西倚山,東臨河,是一座三階台式建築。外圍牆呈台沿型,南北長65米,東西長59米。内圍牆是夯土牆,殘高1.5—2米,南北長42米,東西長38米。西圍牆外是一道寬10米的壕塹,把圍牆與西部山坡隔開,使西部圍牆形成了一道高5米的峭壁牆。從圍牆西南角到西部山頂是一道夯土檔馬牆,殘牆高1米,長175米。内圍牆中間位置的方形墩台底各邊長19米,殘高12米。墩台原有包磚,現為裹露的夯土墩。台西北角有登台踏道。頂部遺迹顯示,曾建有瞭台或望樓或烽鋪。

這是一座腹裡接火墩。明嘉靖版《宣府鎮志》卷十《亭障考》記載:“嘉靖年間,宣府鎮西路一帶,添設墩台。萬全右衛至萬全左衛10座”。這座墩台北至右衛城7公裡,南至左衛城14.6公裡,應該是志書記載的“萬全右衛至萬全左衛10座”墩台其中的一座。

當年,位于萬全行政區域内的西山産業區初建時,我獨自駕車來到這裡。在機器轟鳴,黃塵滾滾的施工現場,突然發現了這座墩台。墩台南面傾倒的削山土石像泰山壓頂一樣直撲面前。墩台的西面、北面,産業新區的道路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墩台的東面張石高速通過。位于河道低窪處的墩台生命岌岌可危。該墩台鍊接南北的接火台已渺無蹤迹

面對着城市建築洪流,無奈的我隻能把它詳細地記錄下來,拍照留影。我家距墩台三公裡,經常親臨現場關顧它。這座墩台成了我牽腸挂肚、難以割舍的伴侶。

墩台建在河道狹窄處的高台之上。從其建築規制及軍事設施的配套上看,兼有扼守交通要道的功能。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墩台西牆的底部,有一個工整開口的50x40厘米,深約5米多的洞,洞内壁兩側有踏窩。依明朝之規:“各處煙墩務增築高厚,上貯五月糧及柴薪藥弩,墩旁開井,井外圍牆與墩平,外望如一重門”。當時疑是“墩旁開井”。

近日再訪該墩,使我大跌眼鏡。當年發現這座墩台時,對周邊的環境進行了詳細的踏查。發現墩台西百米的山坡上,挖了幾個坑。由于坑距坡頂新建的雙向四車道的公路約20米,疑是公路施工時所為。

這次訪墩,突然發現了一個墓碑底座。于是,對周圍進行了詳細的勘察。原來這裡是一片古墳墓,封土明顯高于地表的古墓有幾個。較大的古墓都已被大揭蓋兒似的開了天窗,原來這裡的古墓已被盜掘。

這裡埋葬的是守墩的将士們嗎?嘉靖版《宣府鎮志》卷二十二《兵政考·瞭報》記載:腹裡接火墩大墩沖要處,照依邊墩,每墩七名,險固處所,隻用軍人三名,夜不收二名”。這個墩是“腹裡接火墩大墩沖要”,而兼具扼守交通要沖的任務,常年駐守将士10幾名;這裡曆史上周邊無人煙,墳園距墩台不足百米;碑座是就地取材的青石,做工比較粗糙 。依上分析, 這裡埋葬的應該是當年執守崗位的守墩将士。真沒有想到,幾百年之後,他們的亡靈卻遭到了如此殘酷的浩劫。而我隻能仰天長歎!靜靜地為他們默哀!

此時,我突然想到了墩台底部的那個洞。立即飛奔到洞口,探下身去,用手機的電筒,仔細地觀察洞内情況。終于發現在洞底朝向墩體的方位有黑洞,立即驚出我一身冷汗,這原來是一個盜洞。

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就在衆目睽睽之下,猖獗的盜墓賊把那一片古墓一掃而空。就連那孤獨的烽火台也不放過,在它裸露的軀體上,打出深深的盜洞。

在我坐在洞邊驚魂未定時,眼前突然出現綠樹在晃動,我立即站起身,對墩台周邊進行了觀察,原來圍牆内已栽滿了果樹,有的已經栽到了墩台的底層。看得我簡直有點兒發蒙,就像有一塊沉重的石頭突然堵心。果樹是去年新裁的,我的思緒一時有些錯亂,疑惑這座地表建築形制基本完好的長城烽台還算是“國保單位”嗎?這裡還有《中國文物法》嗎?先祖們留下的如此珍貴的遺産,就這樣被人們明裡暗裡任意的糟蹋?!

長城烽台被盜,這不是孤例。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上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要想富,挖古墓,一夜一個萬元戶”。可是真沒想到盜賊竟然也瞄上了長城。在多年長城調查中,發現了多起烽台被盜的案例,同時也給我留下了不解之謎。

在萬全右衛城西1.5公裡的地方,一處高于地表的方形平台上,矗立着一座明代接火墩。幾年前和朋友到此墩調查,發現墩台周圍有幾個填埋了的盜洞。在烽台的東南根部,有一個直徑一米多的盜洞口,在深約兩米處,向台中部掘進。運出的土直接倒在南台沿下。掏出的土很新鮮,說明盜賊近日而為。

在連接張北與崇禮的侯營壩東端崇禮溝門口村的西山頂上,有一座毛石幹插的烽台。山頂部面積很小,烽台直接建在地面上。烽台的西南部扒開了一個直徑有三米、深三米多的口子,盜坑給人的印象,就像是施工隊在公開的施工。

侯營壩的中部,有一座在周圍很遠的地方就可以望到的烽台,那裡是深山區,路難行,人畜罕至。那裡有一道秦、漢、北魏疊壓在一起的長城,我曾為此處長城寫過專題文章。那座建在長城邊上高大威猛的秦漢烽台上,還生長着幾棵老榆樹。在烽台的東南部,有被盜掘的痕迹。令人不解的是,盜口外散落着許多青磚碎塊兒。磚塊兒已石化,敲擊有清脆的響聲。

這裡山高澗深,從古至今荒無人煙。在這土石混雜的秦漢高大烽台裡,怎麼會有青磚呢。是“秦磚漢瓦”?還是後人所為?這是一個有待破解之謎。

而今,我面對着這座危在旦夕的“城中烽台”思緒萬千。幾年來,在我發表的文章中,所以沒有出現過這座烽台的文字,完全是出于對它進行保護的目的。我不想讓它引起人們的注意,想讓它能夠在那不易被人發現的角落裡靜靜的安息。

今天望着滿園的果樹,我突然感覺到,應該讓世人知道他的存在了,應該盡快讓它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在城裡人眼皮下,舉步即到的長城,一旦被更多的人發現後蜂擁而至,必然會使烽台遭到“善良的破壞”。

老夫一介草民,位卑言輕,人單勢薄,隻能呼籲能說上話兒的人,給有關部門兒遞個話兒。請他們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

我想,應該把這裡建設成“城中長城”單體的長城曆史文化景觀,既為對長城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接火墩,進行深層次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提供實體;又可使廣大人民群衆直觀地了解長城,認識長城,學習長城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透過時光的罅隙一座墩台幸存下來,

長城文化的保護展現長城精神情懷。

洪荒的凄美遠方的蒼涼已寫入曆史,

古老的長城别樣的風光要從頭再來。

2022.8.20

胡明:中國長城學會會員、原元中都遺址管理處常務副處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