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重慶9月23日電 都市農業是農業現代化實現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來,重慶市九龍坡區着力打好融合牌,促進都市農業産業不斷叠代升級,打造城鄉産業協同發展載體,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業态融合
村民從賣“結果”到賣“服務”
在九龍坡區,農業最值錢的不再是農産品,而是觀光、休閑、體驗、康養、科普等服務。今年五一節期間,西彭鎮真武宮村的農家樂三鼎華鄉依靠葡萄采摘、休閑垂釣、捉泥鳅等活動,吸引了1000多名遊客。“一個小長假收入有近6萬元。”經營者湯玉明笑着說。
↑在九龍坡區陶家鎮的葡萄種植大棚内,返鄉工作的萬亞萍(左一)身着漢服,帶遊客體驗葡萄采摘。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像三鼎華鄉這樣業态融合、具有特色的農業莊園,在九龍坡區有近百家之多。通過九龍坡區農業農村委的引導,經營者的發展理念從“賣水果”轉變為三産融合“賣服務”。針對規模以上的業主,區農業農村委還提供技術支持、專項資金扶持、合作對接等“保姆式”服務。在專項資金扶持上,《九龍坡區都市農業扶持辦法》提出對獲得“綠色”“有機”“農産品地理标志”認證的農業市場主體,每個産品分别給予3萬元、5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一批業主得到真金白銀的支持,僅去年就創建農業品牌33個,農業主體得到壯大,周邊農民也因此增收。
産業融合
農文旅一體化推進
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越來越美,不少遊客被依山傍水的田園景緻所吸引,都市農業也因農文旅融合而提檔升級。
九龍坡區聚焦“五大振興”,積極打造“都市美麗鄉村”樣闆,科學規劃“一環一廊四片六村”總體布局,與企業合作共建農文旅公園,分期分批建設荷韻園、柑橘園、稻香雲田、藍莓園、桑梓園、楊梅園等果蔬種植基地。随着遊客增長,陶家鎮漢韻文化、銅罐驿鎮紅色文化、西彭鎮農耕文化的名聲逐漸響亮,參與鄉村休閑旅遊的遊客與日俱增。
↑九龍坡區内的錦繡田園。九龍坡區農業農村委供圖
農村越來越美的背後,是城鄉融合發展的結果。九龍坡區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民生實事範疇,抓實村莊清潔行動、“四好農村路”“廁所革命”、院落環境整治等工作,全力推動農業高品質、農村高顔值,緻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七彩九龍都市鄉村”。僅去年,九龍坡區農業農村委就整合财政資金3000餘萬元實施院落整治示範“三改一治”項目,實施戶數近1000戶,各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達100%。
院落漂亮了,農村處處都能邂逅不同的風景。在九龍坡區陶家鎮鑼鼓洞村,白牆黛瓦讓人賞心悅目,村民家門前的小花壇也成了微景觀。行走在蜿蜒的村道上,不少遊客感歎,如今的農村就是個大景區,處處是風景。
改革和發展融合
紅利人人享
“美麗經濟”促進都市農業發展,改革創新也在助力都市農業提質增效。
英雄灣村位于城市近郊,正依托區位優勢發展研學旅遊。通過引進社會資本,目前已有68棟農房接受統一風貌改造,10餘家商戶達成入駐意向。
↑英雄灣村一景。九龍坡區農業農村委供圖
鄉村研學遊依托“住商融合”項目,建立起“村民 集體 村投公司 市場運營主體”的運營方式,以“房屋标準份量化托管”方式,給予托管戶收益提成。在這裡,村民可以就業掙“薪金”、三權分置收“租金”、入股分“股金”、改革紅利獲“利金”、集體壯大享“福金”、帶頭示範得“獎金”。
英雄灣村還進行了“一心四部聯合社體系”農村綜合改革,将農村基層黨建創新、鄉村社會治理和農村經營管理有機統一,進一步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資産。“一心”為鎮農業服務中心、村“兩委”班子參加的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四部”為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下設的房宅合作部、土地合作部、信用合作部和消費合作部四個部門。
其中,信用合作部由村支兩委發起,鄉賢和老人帶頭,村民自願參與,以信用合作為基礎,以政府種子資金撬動村内閑置資金,支持村民創業和生産生活。由此産生的收益優先給老人社員和普通社員分紅。68歲的村民劉祥超去年用3000塊本金入股,年底就得了300元的分紅收益。目前,英雄灣村通過這種模式,籌集了股金100萬元,互助支持社員資金達90萬元。
農業能賺錢,農民能緻富,農村成了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和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