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一個調查,佛教系統在中國老百姓心裡最受歡迎和擁戴的人物是誰?答案毫無疑問是觀音菩薩。她雖然是佛祖的弟子,在普通民衆的心裡,她的地位恐怕超過了佛祖。可以說,天南地北,荒漠高原,隻要有佛教的存在,她的塑像就到哪裡。她的傳說故事最多,形象也是佛教系統最多的,由此可見,人們對她的喜愛和愛戴。
為什麼會這樣?還得從觀音菩薩的名字說起。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意思是“觀照世間衆生痛苦中稱念觀音名号的悲苦之聲”,““世”不僅指人世還有其它六道,“音”是指遇難時衆生念誦觀音名号的聲音,如果觀音菩薩聽到有人念誦其名号,就要立即去解救,是超人 蜘蛛俠 鋼鐵俠 。。。。。超混合版本,不僅法力無邊,而且有求必應。咱中國人都是實在人,佛教理論太複雜,咱也不感興趣,隻要拜佛拜菩薩有好處,咱就幹,何況隻要嘴裡念誦觀音菩薩的名号,就能解救困難,這成本低,收益大的算術,咱們算得過來。
因此,在中國,觀音菩薩的地位十分超然,一般的寺廟塑像,正殿正面供奉的是如來佛祖,背面就是觀音菩薩。
您可能去過不少寺廟,裡面的觀音菩薩可不止這一種形象。有名的如:楊柳觀音、水月觀音、持蓮觀音、魚籃觀音、千手觀音、送子觀音等等。您見過多少種觀音菩薩像?
《西遊記》裡觀音菩薩左手持淨瓶,右手拿楊柳枝的造型,形象深入人心,這是觀音菩薩最普遍的形象。這淨瓶原本是印度僧人的一種日常用具。印度僧人奉行過午不食,有些教派非常嚴格,下午不僅不能吃東西,而且隻能喝一個專用的瓶子裡的水,其餘器皿的水都不能喝。這個盛水的瓶子就叫“淨瓶”。這個瓶子到了中國被神秘化了,成了法力巨大的聖物,《西遊記》裡這淨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楊柳觀音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我們現在見到的觀音形象基本上是女性,而且是按照中國仕女的形象塑造的。其實觀世音菩薩形象變化過程非常複雜。觀世音菩薩來自于印度佛教,按照佛教理論,佛、菩薩已經超越了理性世界,本來沒有性别的概念,無所謂是男身或者女身。所以很多佛、菩薩和羅漢像,特别是來自印度和西域的,大都偏向于中性,沒有明顯的性别特征。到了中國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觀世音菩薩的形象有個從男身到女身的變化過程。早年的觀世音形象偏向于男子。有的佛經認為觀世音是轉輪聖王的長子。《華嚴經》裡說觀世音菩薩:“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度衆生住此山。”北魏和唐朝的時候,觀音像還是男身,還有小胡子。
小胡子觀音
到了宋朝,觀世音的形象逐漸變成了女身,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熟悉的形象。那時候,民間給觀世音菩薩創造了新的身世,說她是一個中國式家庭的女兒“妙善公主”,奉行孝道。到這時候,可以說觀音菩薩已經十分中國化了,從此,觀音菩薩就是以仕女的形象出現在中國大地。
中國民間對觀世音菩薩形象的改變并不是不符合佛理。佛經上說,菩薩原本沒有形象,但是為了方便拯救、教化衆生,菩薩常要變化成各種形象。有的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會變三十三身。這“三十三身”在印度隻有數目沒有形象,給了中國人巨大的發揮空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形象,完全都是中國仕女的模樣。有名的如“楊柳觀音”手持楊柳枝,“水月觀音”觀看水中月亮,“持蓮觀音”手持蓮花。還有完全來自于中國人原創故事的“魚籃觀音”,手持魚籃。這些造型都是中國傳統審美觀的體現。
因為觀世音的形象深入人心,流傳到中國各地又與本土的各類女神結合。在福建和潮汕地區,觀世音和地方神靈媽祖混合,叫做“觀音媽祖”。
媽祖觀音
中國民間還有香火很盛的“送子觀音”。佛教明明主張禁欲、不結婚,怎麼冒出來一個專門給老百姓送孩子的“送子觀音”呢?是這麼回事。在中國,一開始隻是道教有“送子娘娘”這麼個神靈。中國古代很重視生子,婦女生不出兒子來,壓力會極大。婦女的生子願望強烈,“送子娘娘”的香火就特别旺盛。中國百姓的宗教概念又很模糊,既然觀世音菩薩能變化種種形象,又受中國人歡迎,而且也是女性,時間一長中國人就把兩者混為一談,創造出了“送子觀音”。佛教本講人生是苦海,“生”是人生四苦的開始,所以嬰兒出生的時候要大哭不止。要是能逃出輪回,不再生于六道才好呢。但是儒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佛教在儒家傳統面前也得讓步。原本是應該普度衆生逃脫六道的觀世音菩薩,隻好化身為“送子觀音”在廟裡承受香火缭繞。
送子觀音
有些佛教寺廟不僅供奉“送子觀音”,甚至還稱其為“注生娘娘”。“注生娘娘”這個說法,既不來自于佛教也不來自于道教,是從小說《封神演義》裡開始流行的。而且“娘娘”一般是對道教神的稱呼,寺廟裡供奉“注生娘娘”,于是乎儒、佛、道和民俗文化混作一團,大家皆大歡喜。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送子觀音也不違背佛理。因為求子不得也是人生的一種苦難。雖然求子的欲望在佛教看來是應該破除的。但是求健康,求免災之類的願望,其實也是應該破除的。既然觀世音菩薩能救苦救難,那麼求子的願望也不應該被排除在外了。《光世音菩薩普門品》裡也明确說,禮拜觀世音菩薩就可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所以送子觀音按照佛理是可以存在的。
另一個給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的觀音形象,是千手千眼觀世音。這是觀世音菩薩在密教中的六個形象之一。密宗六菩薩中,除了千手觀音外,比較有特色的形象還有馬面觀音和十一面觀音。十一面觀音的像,一般是在一個正常人比例的頭上,在原本頭發的位置再增添十個小頭,包括若幹表情。這個形象在中國寺廟裡也經常能見到。
千手觀音
更好玩的是,明朝傳入中國的天主教聖母,被畫得像是觀世音菩薩。在清朝的《觀音菩薩慈容五十三現》裡,還出現了耶稣像,意思是說耶稣也是觀世音菩薩的一個化身。這恐怕是因為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形象,有一種類似母愛的感覺。就如同基督教文化裡的聖母形象一樣,百姓覺得女性的溫柔形象更慈善親切。
聖母觀音
觀音菩薩住在哪裡呢?
《西遊記》裡明确說觀音菩薩是住在南海紫竹林,所以,我們稱之為南海觀音。其實,根據《華嚴經》,觀世音菩薩居住在南方的“補怛洛迦”山上。唐朝的時候,有一位日本僧人從中國請一尊觀世音菩薩像回日本,走到舟山群島的時候遇到大風走不了了。他認為這是觀世音菩薩不願意離去的征兆,于是在島上蓋了一座簡陋的房子,把觀世音像留在了島上。後來這個傳說越來越有名,有人在島上蓋了寺廟。舟山群島對于中國來說,正好也在南方,于是人們把這個地方按照“補怛洛迦”的音譯,取名為“普陀山”。今天,世界佛教界都普遍認為,位于我國舟山群島的普陀山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意思是說這裡是觀音菩薩的公司總部。
南海普陀觀音
不過,現在海南利用地理優勢,在三亞南山也建了一座高達108米的三面觀音塑像,号稱南山海上觀音,多少有點魚目混珠搶地盤的意思。嗯,我們就把南山看成觀音菩薩的分部所在吧。
南山觀音
我們今天既習慣說“觀世音菩薩”,也習慣說“觀音菩薩”。為什麼會少了一個“世”字呢。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學者認為,這是因為唐朝的時候皇帝李世民的名字裡有一個“世”字,為了避諱,改稱“觀音”。但這個說法可能不确切。“觀音”的說法在李世民登基之前就出現過。李世民登基之後,“觀世音”的名稱也有人用。而且李世民本人還下令說,“世民”兩個字隻要不連在一起,就不用避諱。所以百姓現在習慣說“觀音”,恐怕就是為了方便。
關于觀世音菩薩,民間還有觀音土的說法。中國百姓在遇到饑荒的時候,會吃一種含有礦物質的黏土,百姓稱為“觀音土”。這種黏土不含有營養成分,吃了可以暫時減輕饑餓感,但是人最終還是會因為營養不良死去。這個說法在佛經中也有出處。《優婆塞戒經》裡說,菩薩發願在饑荒的時候,讓衆生食用自己的身體免除各種災禍。在瘟疫的時候,讓自己的身體變成藥樹,食用的人能免除各種病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