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思念父親的心情

清明思念父親的心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3:53:44

文 | 陳玲

清明思念父親的心情(陪伴父親最後的日子)1

攝影丨張宜霞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父親離開我們已經兩個月了。這段時間,關于父親總想寫點什麼,留下點什麼,幾次鍵盤敲下“父親”二字,眼淚便模糊了雙眼。意難平,心難安,淚千行,腦子亂的理不出頭緒,有悲痛,有懊悔,五味雜陳。窗外,恣意盛開的玉蘭花、櫻花我無心欣賞;淅淅瀝瀝浪漫飄灑的小雨,我無意感受,悲傷的情緒時刻籠罩在心頭。

清明節到了,對父親的思念越發濃烈。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父親的音容笑貌總會浮現眼前,多少次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多少次淚流滿面,含淚而眠。記得去年5月份,我曾發文炫耀,花甲之年,父母雙親都健在,我家有倆寶。而今父親駕鶴西去,我的人生從此不再完整。今天,我努力地使自己平靜下來,整理好情緒,記錄下陪伴父親最後一個月的點滴片段。讓我稍感欣慰的是,在父親最後的時光裡,我沒有缺席陪伴。

父親住院

2020年12月28日父親因發燒、呼吸困難住進龍口市人民醫院。入院後,經血液化驗、B超、CT等檢查,最終确診為間質性肺炎,而且很嚴重,從CT片子看,雙肺幾乎全部呈白色,纖維化程度較高。醫生說,這種病發病快,治愈率小,幾乎不可逆,鑒于父親年齡較大,讓家屬做好心裡準備,同時建議轉入ICU插管搶救。

經商量,家人一緻不同意将父親送進ICU。根據醫院規定,進了ICU,不允許家屬陪護和探視,我們擔心父親清醒後,發現身邊沒有親人,他會有被遺棄的感覺,這樣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恢複,再者,我們做子女的也不忍心丢下父親,讓他獨自一人去承擔病痛折磨。我們謹記這樣一句話,愛和陪伴是最好的治愈。再有責任心的醫護人員也代替不了家人的情感陪護,有家人陪伴在父親身邊,給他安慰,給他鼓勁加油,相信父親也會努力配合的。于是,父親住進了呼吸科搶救室。

呼吸科從主任,到護士,全力以赴進入搶救父親的狀态,迅速制定治療和護理方案,在靜脈注射抗生素消炎的同時,輔助使用了振動活痰儀、吸痰器,穴位貼等,幫助活痰和排痰。由于病情較重,加之父親年事已高,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大約一個星期後,病情急劇惡化,在上呼吸機搶救的同時,下了病危。

得知消息往家奔

2021年1月6日晚,我正在家看新聞聯播,手機突然響了起來,随即傳來妹妹沙啞的聲音:“三姐,咱爸住院了,今天病情惡化,已上呼吸機,醫生告知家屬要有心裡準備”。我被突如其來的消息驚住了:“什麼?”,妹妹又重複了一次,我的眼淚已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我明天回去。”

1月7日,濟南晴,零下17度,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我擔心父親的病情,心情也和這天氣一樣,冷到極點。一大早得知煙台各地普降大雪,龍口也降下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大風卷着雪花,飄飄灑灑,一天沒有停歇。擔心高速路關閉,愛人幫我買了中午濟南到龍口的D6031動車,一路上我不停的看表,不停的看車廂前上方顯示的火車行駛速度,心裡默念叨“快點,再快點”傍晚到達龍口,姐夫冒着大雪接我直奔醫院。

進入病房,眼前的情景讓我大吃一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如此嚴重。隻見父親雙目緊閉,呼吸急促,臉色蠟黃,戴着呼吸機,渾身上下插(貼)滿了管子,全身浮腫。我急忙湊到父親耳邊大聲叫着:“爸,我回來看您了,您一定要挺住啊。”

全力救治,病情好轉

從1月6日起,醫院調整了治療方案,将抗生素換成了進口藥,同時加大了各項指标的監護頻率,心髒監護儀24小時不間斷工作,一天兩次測血壓,兩次振動活痰,及時吸痰排痰,科主任告訴我們,目前醫院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如果再不行就無能為力了。

我們的護理工作也更加細緻用心,24小時不合眼,緊盯心髒監護儀各項數字變化,心率情況,心髒曲線波動情況,尤其是血氧飽和度指标值。其正常值是90%,如果低于90 %,意味着可能出現呼吸衰竭或肺水腫等,我們的神經始終處于緊繃狀況,一刻也不敢大意,唯恐一眨眼,一轉頭,數值出現差池。有一次,心髒監護儀的心髒波動曲線突然拉出了直線,我的心驟然一緊,難道是自己眼花看錯了,随即搖晃了一下腦袋再定睛一看,還是直線,“不好”——我立刻邊跑邊叫:“大夫,大夫……”姐夫急忙湊到父親臉旁,聽到父親喉嚨裡發出的呼噜聲,才長長的舒了口氣。原來是父親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将粘貼在身上的心髒監護儀的管線給拔了下來,虛驚了一場。後來提起這事,姐夫說,“當時把老三急的,一下就蹦出了病房。”

使用進口藥一個星期後,父親的病情有所控制,經CT檢查,雙肺纖維化程度減輕,面積縮小,但肺部感染仍較重,積液較多,需要繼續消炎,慢慢吸收。萬幸,總算度過了危險期。

日常護理

父親患帕金森病十年有餘,由剛發病時的顫抖、意識不清、有幻覺,發展成身體僵硬,由于全家人的精心照顧,按時定量服藥,病情基本穩定,幻覺消除,意識清醒。這樣的身體狀況給我們的日常護理增加了難度。

這期間,正趕上個别地方又有疫情發生,出現了幾個中風險區,醫院嚴控陪護人員,隻允許一人陪護。非常感謝醫院對我們網開一面,特許我們兩人陪護。自從父親住院後,我們姊妹幾個全天候陪護床前,兩人一組,夜以繼日。

每當夜幕降臨,偌大的病房區恢複安靜,其它病房陸續熄燈,有的病房還不時地傳出呼噜聲;值班護士,有的趴在桌子上小憩,有的靠着椅子閉目養神。隻有父親的病房整夜燈火通明,心髒監護儀發出了“滴滴”聲,在寂靜的夜晚越發刺耳。整個病區隻有我們姊妹幾個忙碌的身影,一會兒給父親翻翻身,輕輕拍拍後背,活動活動四肢;一會兒用棉簽蘸水滋潤滋潤父親的口腔;一會兒用針管給父親推點水、喝點奶;一會兒清理擦洗大小便。由于痰太多,必須及時吸痰,有時一晚上要吸2—3次,否則萬一氣管被痰堵住,很容易發生意外。在忙碌的夜晚,我們陪父親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忘記了疲勞。我們的心願隻有一個,盡最大努力減輕父親的病痛,期盼父親早日康複。

按照醫囑,父親不能自主飲食,必須通過鼻飼的方式吃飯、喝水。一日三餐,我們将菜、蛋、肉、海産品、面食等七八種食物一起用打漿機打成糊糊,調好溫度,再用針管通過鼻飼管徐徐推進父親胃裡,一頓飯大約250毫升左右,少食多餐。兩餐之間再打入适量的奶或蛋白粉,晚上半夜再加一次奶,每天一個海參,有意識增加蛋白的攝入量,(因為前段時間父親渾身浮腫,醫生說是缺少蛋白。)其它食物每天調劑搭配,盡量多樣化。

精心的飲食護理,有了效果,父親的臉色由原來的蠟黃蒼白,慢慢泛起紅暈,一切都在向好。

父母病房相會

父親住院一個星期後,93歲的老母親也因腎結石住進醫院,需要做個小手術。兩位老人同時住院 ,可忙壞了我們姊妹幾個。好在母親病情不重,三天就出院了。出院前,我們用輪椅推着母親去看望父親。

父母結婚70年了,雖然年輕時父親上班較少回家,但夫妻感情沒有因為年輕時的聚少離多而淡漠,反而更加珍惜晚年相互陪伴的幸福時光,琴瑟和諧,恩愛有加。

來到病房,母親看到父親的情況,心疼的瞬間流下了眼淚,她急忙伏下身,雙手緊握父親的手,臉貼在父親耳邊,叫着父親,絮叨着安慰着父親,父親有了感應,努力的睜開雙眼,四目相對,兩行老淚,父親動了動嘴,也不知道他想說些啥。看到此景,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

天佑父親

經過一系列的治療——搶救——治療後,父親奇迹般恢複的很好,就連呼吸科主任也感歎沒想到。主任告訴我們,目前老人的各項指标都很正常,已達到出院标準。至于需要吸痰和吸氧問題,可自己購買吸痰器和氧氣瓶,在家就能操作。我也曾自欺欺人的幻想,失去親人的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的父母會永遠健在。

1月24日,我要回濟南了,一方面父親病情穩定,随時可以出院;另一方面,疫情有所發展,擔心一旦疫情嚴重,交通可能受限。23日晚,我告訴父親,明天要走了,過春節我還回來看您,他睜開眼看了我一眼,嘴角蠕動了一下。萬沒想到,這一眼,竟是父親看我的最後一眼,我轉身離開,竟是與父親的訣别。再見到父親時,竟是父女陰陽兩隔,我後悔呀,後悔那天不該離開……

1月27日(我返濟第三天)父親出院了,妹夫在征求我們姊妹幾個意見的前提下,網購了多功能護理床、吸痰器等護理用品,準備齊心協力打一場照顧父親的持久戰。

天不随人願

2021年1月30日(農曆2020年臘月18日)18點20分左右(出院第三天)我的父親陳恒壽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永遠的停止了呼吸,與世長辭了,享年89歲。

那天晚上弟弟給父親喂了晚飯,他還睜着一雙有神的眼看着弟弟,然後四處打量着房間,一切無恙。弟弟吃飯去了,待再過來看他時,他閉上雙眼,再也沒有醒來,就這樣帶着對家人的無限眷戀和不舍悄悄的走了,沒有留下一句話,沒有發出一聲哀歎,安詳的睡着了。在為他新買的多功能護理床上隻躺了三天,新買的吸痰器隻用了一次……

最後悔的事

1月31日,天剛蒙蒙亮,我和愛人就開車出發,回家送父親最後一程。

在父親遺像前,我長跪不起,任憑淚水帶着悲傷、帶着懊悔、帶着對父親的萬般不舍盡情流淌……

守在父親靈前,我思緒萬千,往事悠悠。想起來很慚愧,父親已是耄耋之年,又患病多年,本應常回家看看,但總有各種理由沒有做到。自八十年代初,經曆高考離家上學,至今四十年了,我陪伴父親的時間少之又少,上學時要集中精力學習;工作、結婚後,忙工作,還要照顧孩子;退休了,身體又出現問題……總之,陪伴父親的事情總是一拖再拖,總是僥幸地認為歲月漫長,總會有時間,總會有下一次。卻忘了時間殘酷,忘了人生短暫,忘了比來日方長更多的是世事無常!

最讓我後悔的是,這麼多年,陪父親過生日的次數更是少的可憐,以個位數計。去年,因疫情沒有回來給父親過生日,當時我和愛人就決定了,今年父親90大壽無論如何要回來,風風光光、熱熱鬧鬧的為父親慶生。如今……斯人已去,悔之晚矣!父親走了,雖然隻差四個月,他也不等了,他等的太久了……此刻我才真正的嘗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滋味,真正明白了陪伴才是最大的孝!

盡孝要趁早,莫留遺憾悔終生!

爸爸,您安息吧!我們永遠愛您,永遠懷念您!

清明思念父親的心情(陪伴父親最後的日子)2

作者簡介:陳玲,1984年畢業于山東經濟學院,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現為農行濟南市分行退休幹部。

壹點号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