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場現象:“好員工都開始混日子了!” 後台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
“自己兢兢業業的工作,注重工作質量,平常辦事效率高,但總是被其他同事私下裡傳言是愛出風頭。
最關鍵的是,上級也并不會因為我的突出工作有任何表揚和激勵,也不會對其他表現糟糕的同事提出批評或要求。
所以我成了公司最不合群的人,很多工作上的銜接被排斥,難以得到支持。”
讀者小明憤憤然地說到:“難道領導就看不見什麼是好,什麼不好嗎?
唉,最近特失望,現在心态都變了。
拼命努力的員工得不到支持,混日子的員工在那兒悠然自得,幹脆我也混日子得了。“
其實,很多公司都存在這個現象,隻不過領導者忽視罷了。
如果長期如此,團隊會變得缺乏信任感不說,對自己有要求的員工也會覺得“受累不讨好”,要麼變得沒有工作動力,開始消極怠工,要麼幹脆一走了之。
二、好員工開始混日子,三點原因講明真相 樊登在《可複制的領導力》中說過:“管理者的使命是培養員工,打造有戰鬥力的團隊。”
如果一個領導縱容一個好的員工開始“混日子”,不僅會對領導者本身的管理産生影響,還會讓企業組織結構混亂。
優秀的人會喪失對組織的認同,對領導失去信心;表現糟糕的人隻會變得更糟糕,因為領導并沒有什麼反應。
為什麼好員工開始混日了呢?無外乎以下三點原因:
1、缺乏激勵機制
馬雲曾說過,員工要離職,無外乎兩點原因,第一,工作不開心了, 第二,錢沒有給到位。
我們工作,目的就是為了掙錢。
很多企業往往采用的是固定薪酬的模式。
對員工來說:
同樣的工作,即使我幹得再多,創造的價值再高,我也隻能拿到固定的薪酬。而那些偷懶的員工也跟我拿的一樣,那我幹的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在别的地方我能獲得更高的薪資,那我還留在這裡幹嘛呢?
對企業來說:
不管員工是否為企業創造了價值,企業都需要支付一筆固定的費用,所以企業隻能寄希望于員工的責任感,而人性往往是最不可靠的。
此外,随着物價上漲及市場環境影響,這項固定成本隻會越來越高,如果企業不能激勵員工創造更多的價值,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所以,在固定薪資的模式下,員工賺不到錢,企業利潤上不去,這是一種雙輸的局面。
2、工作沒有獲得感
工作沒有成就感, 分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當下的工作不能滿足自我實現需求,或許是工作内容過于簡單,需要尋求新的挑戰。
第二個原因,對當下工作的内容,或者說對工作性質感到不滿意。
我們把工作崗位分為兩類——創造者、和執行者。
創造者:比如喬布斯、馬雲等企業家;李安、科恩兄弟等文藝工作者等;他們的共性在于創造了一些造福人類的東西,比如高效的商業模式,社會的組織形式等等。
執行者:執行者依托于一個組織,不負責主要業務線,他們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讓整個工作流程流轉起來。比如,會計、程序員、HR、新媒體運營等等。
這種工作時間幹久了,工作模式會逐漸趨于程序化,就像流水線工人一樣。
長期從事重複的工作沒有改變,很容易讓人産生職場怠倦感,工作也會很容易沒有獲得感。
三、工作都為求發展,好員工要為自己負責 畢竟大家工作都是為了以後能有更好的發展,如果老闆不重視自己,工作内容又不喜歡,就報以混日子的态度,對自己總是不負責任的。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用以下兩種方式跟領導談談:
1、有挽回機會,跟領導談談
如果是因為對公司的晉升機制,或者是獎懲機制感到不滿意,自己還想留在公司, 可以選擇跟領導談判。
比如你想漲薪,你想自己的職位有進一步的提高,希望自己能做更有挑戰的工作。
這些,你都需要主動向領導說,很多話,你不主動跟領導說,領導也不知道你具體什麼情況。
2、談也沒有機會,想走就趁早
如果你已經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想漲薪,想做更有挑戰的工作,但是領導還是跟你畫大餅,跟你繞彎子。
這種情況下,其實沒有什麼好談的了,想清楚下一步方向在哪裡,走就對了。
四、寫在最後 一個巴掌拍不響,好員工開始混日子,除了企業管理存在問題之外,員工自身也需要反省。
混日子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大家都想在職場上謀求更好的發展,你現在混日子,小心日子混了你。
企業也要思考,不要因為不合理的考核激勵模式,反而流失了那些本可以更好發展的員工。
更多幹貨内容,請關注公衆号【秋葉圖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