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來襲
早晚溫差變化開始變大
對于寶寶來說
穿多少衣服,
相信各位媽媽們都很頭疼
過度穿衣還可能使寶寶更容易生病
穿衣過多,寶寶出汗多
加上冷風一吹,馬上就感冒
很快就出現發熱現象
面對寶寶的發熱,各位寶媽們用辦法應對呢?計仔君前幾天就和邵醫生學了幾招!
邵瑛 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專家支招
孩子發燒家長的正确處理方法
① 體溫38.5℃以下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幹預
發燒是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對于發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通常來說,當兒童體溫低于38℃時不需要采用藥物處理,而是選擇正确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例如做小兒推拿、洗溫水浴或全身熱毛巾擦浴、貼退熱貼等方式進行退燒。同時,讓孩子多喝水有助于體溫的降低。
②嬰幼兒體溫38.5℃以上在進行物理降溫的同時,可輔助用一點藥物退燒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5℃時,家長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對于嬰幼兒來說,當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給予藥物治療。中藥的話可以選擇柴胡、羚羊角粉等,西藥的話可以選擇泰諾林或者美林等。
③體溫39℃以上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當孩子體溫已經超過39℃屬于高度發熱時,通常情況下選擇西藥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美林)和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退燒藥,現在不提倡使用撲熱息痛類退燒藥了,前面這兩類藥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必須明确一點是,家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尤其是注意用藥的劑量。同時仍然可以做物理退燒,不沖突。
那麼,最近其實小兒推拿特别熱門
若是想通過該方法幫助孩子盡快退燒的家長
可要仔細往下看了
小兒推拿幫助孩子緩解發燒
01
開天門 100 次
位置: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直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稱推攢竹,又稱開天門。推 100-300次。
功用:疏散解表、醒腦、鎮驚、安神。
tip: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為每分鐘100-300次。
02
推坎宮 100 次
位置:自眉頭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橫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稱推坎宮。推100-300次。
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 200~300 次
03
運太陽 100 次
位置:眉梢與眼角延長線相交處,眉後按之凹陷處。
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環形運轉推動,稱運法。此法以順時針運為補,逆時針運為瀉。
操作:用中指指端運,稱運太陽。運100-300次。
功用:疏散解表、開竅、醒神。
要領:運法宜輕不宜重,宜緩不宜急,要在體表旋繞摩擦推動,不帶動深層的肌肉組織。頻率為每分鐘 80~120 次為宜,運時向耳廓方向稍用點力。
04
按揉耳後高骨100 次
位置:耳後入發際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用中指指端揉。揉100-300次。
操作:用中指指端揉。揉-100-300次。
功用:疏散解表、散寒。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揉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100次
05
清肺經 200 次
位置: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補肺經,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補肺經和清肺經統稱推肺經。此處選用清肺經,推 100~300 次。
功用:用清法能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用補法補肺益氣。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為每分鐘 200~300 次。此處一定要注意推動的方向,這與補瀉有關,補瀉弄錯了治療效果可就不一樣了,因此家長一定要看仔細。
06
清天河水 200 次
位置:前臂内側正中,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稱推天河水,或稱清天河水。推100~200 次。
功用:此穴性溫涼平和,能清熱解表、洩火除煩,用于治療熱性病症,清熱而不傷陰。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 200~300 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07
退六腑 200 次
位置:在前臂尺側(小指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推 100~200 次。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 200~300 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這套手法适用年齡和注意事項
一天操作2-3次,時間間隔4小時左右,這套手法适用于0-14歲的孩子,操作的時候用溫水做介質。年齡越小,手法越輕柔,操作的次數就越少。如一個月大的寶寶感冒發燒了,一般操作次數控制在100下,清天河水控制在200下以内,一般不操作退六腑,因為退六腑為大涼之法,易傷陰。所以一般半歲之内的寶寶,發燒但是未出現大便秘結的,不用退六腑。1歲的寶寶通常操作300下。随着寶寶年齡的增長,操作次數也酌情增加,5歲的寶寶可以操作500下。
患兒在發燒間,需注意生活細節和飲食
發熱期間一樣,一定要多喝溫水!千萬不能喝冷水甚至是冰凍的水或飲料,太冰冷的東西被吃進寶寶的身體裡,不僅大傷脾陽,而且在發熱期間很容易出現陰盛格陽的情況,即裡面太寒涼,緻陽氣不能入裡,就會停留在表面,使體溫會更高,甚至居高不下。
其次飲食要清淡,另外呢不能夠過于油膩,過于辛辣,另外也不能吃的過飽,要清淡飲食,要注意休息,還要避免再次的感受外邪。
看完以上專家的講解,
大家對小兒發熱和感冒有沒有更了解呢?
什麼?還有疑問?
趕緊再來看看的專家在線咨詢!
邵醫生:
這套手法适用于0-14歲的孩子,操作的時候用溫水做介質。年齡越小,手法越輕柔,操作的次數就越少。
邵醫生:
上面教的推拿手法做下來,基本上不會出現大問題,但是要注意,做清肺經、清天河水、退六腑的時候,推拿順序不能做反。
邵醫生:
建議先确認一下是否真的肥胖,如果是真的肥胖才用一些減肥的措施,平時也要注意在飲食上烹饪時添加的,我們看不見的隐匿的油脂和糖,積極運動很重要。
邵醫生:
寶寶喉嚨發炎不咳嗽不流涕是屬于外感發熱,可以用上面的手法退熱,然後配合孩子大椎穴的刮痧,以及咽喉部位的按揉。
計仔君有話說
寶媽們,看完今天的回顧
有木有學到幾招鴨!
希望大家的寶寶都可以健康過冬~
18:00~19:00守住電視
廣東公共頻道 《生活計仔多》
告訴你最實用的健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