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4:07:10

來源:溫州新聞網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浙派古琴鼻祖竟是溫州人)1

衆器之中,琴德最優。

古琴作為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是文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侶。就像蔡邕在《琴操》中所說:“昔伏羲氏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

到了宋代,各種風格的琴派競相出現,琴師郭沔所創立的浙派脫穎而出,備受推崇。郭沔(約1190—1260),字楚望,永嘉(今溫州城區)人,一說平陽人。

郭沔既敢“黜俗(指官譜)還雅(指野譜)”,又能推陳出新,通過高超的琴藝和大量的創作,将古琴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他創作的《潇湘水雲》被譽為“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其琴譜雖已在國内遺失,但在日本還能尋到緒餘。

本期就來聊一聊浙江琴派創始人——郭沔。

客居臨安 開創浙江琴派

郭沔出生于溫州府平陽縣,據元末明初文學家蘇伯衡的文章《時思堂記》和《郭府君墓志銘》記載,平陽郭氏系出唐朝名将郭子儀,郭氏一族實為望族。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浙派古琴鼻祖竟是溫州人)2

郭沔生活的年代處于南宋中期,是一段難得的太平時光。那時參加科舉步入仕途的平陽學子如過江之鲫,出生在書香門第的郭沔卻無意科舉,未在朝内做官。

臨安(今杭州)是南宋首都,雲集着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琴界高手。于是郭沔離開了家鄉,前往臨安,結交琴師,切磋琴藝。

雖是一介布衣,但憑着一手精妙卓絕的琴技,郭沔在臨安立足。他曾在臨安一愛好琴藝的官僚張岩家當清客。清客聽起來很文雅,其實過的是寄人籬下的生活。但張岩對待郭沔與尋常清客不同,他們一見如故,互為知音。張岩傾心向郭沔讨教琴藝,在郭沔的指點下,張岩的琴技更加娴熟,其得意之作是彈奏《烏夜曲》,故同僚稱之“張烏夜”。

在張府當清客期間,郭沔得以看到張岩所收藏的珍稀“閣譜”(官譜),這對他學習傳統,提高藝術修養有很大的幫助。張岩常令手下到民間收購琴譜,與郭沔共同參研。郭沔除了教琴,還潛心整理張岩多方采集到的古琴曲譜,最終編訂成了《琴操譜》十五卷。

可惜好景不長,開禧三年(1207),南宋宰相韓侂胄為了能收複宋朝失地,發動北伐。此戰卻因南宋内部政見不合,龃龉不斷,以失敗告終。後韓侂胄被誅,張岩因支持韓侂胄的主戰政見被革職,郭沔失去了庇護,不久就離開臨安。

郭沔離開臨安後,再也沒有回來,他的琴曲卻在臨安各階層争相傳唱。郭沔的徒弟劉志芳、毛敏仲、徐天民等不僅能精準地演奏郭沔的曲譜,還進行大量創作。一時間郭沔及其弟子蜚聲樂壇,因師出一門,曲風相似,被人稱為浙派,浙派古琴因此誕生。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浙派古琴鼻祖竟是溫州人)3

被譽為重振浙派第一人的徐元白先生之子徐匡華,在電影《英雄》中出演盲人琴師。

歎時局動蕩 譜寫《潇湘水雲》

據說郭沔離開臨安後,定居湖南南部衡山附近。在潇水和湘水合流的地方,他從船中遠望九嶷山,雲水奔騰的景象,感慨時勢飄零,向往隐遁生活,創作了著名琴曲《潇湘水雲》。

《潇湘水雲》譜本最初見于明代刊本古琴曲集《神奇秘譜》(1425),這是一部由明太祖之子朱權編纂的古琴譜集,是現存最早的中國琴曲專集。書中介紹:“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為潇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雲》之為曲,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雲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浙派古琴鼻祖竟是溫州人)4

《潇湘水雲》琴譜

琴曲《潇湘水雲》超越古人,獨步古今,奠定了郭沔浙派琴祖的地位。曆代名家給予《潇湘雲水》高度評價。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浙派古琴鼻祖竟是溫州人)5

《潇湘水雲》簡譜

《覺園琴集序目》說:“宋郭楚望泛洞庭,見煙波浩渺,雲水蒼茫,情動乎中,遂作斯曲。其中以四段至八段專寫水雲之聲。夫水有聲而雲無聲,然無聲之妙,正在妙以有聲傳之也。九段以下則擊楫中流,逍遙容與。末段用角變打圓,如輕舟之轉柁,隐隐有帆随湘轉,望衡九面之意。琴操中不可多得之曲也。”

清代周魯封在《五知齋琴譜》中評價道:“此曲雲山叆叇,香霧空朦;懷高岚于胸臆,寄纏綿于溪雲,一派融和春水,濃豔溫柔,有情至而彌深者矣。低彈輕拂,真落花流水溶溶也。”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浙派古琴鼻祖竟是溫州人)6

元代溫州畫家王振鵬的傳世名作《伯牙鼓琴圖》

元代文人黃萊借詩抨擊對外賣國苟安甘心充當兒皇,對内殘酷鎮壓搜刮人民,終日沉緬于笙箫歌舞的反動統治集團,詩的最後幾句更是指明了《潇湘水雲》樂曲的要義所在。

蹈海不尊秦,入山惟望楚。

抱琴問九嶷,掇梃歸三戶。

縱指發奇哀,潇湘水雲怒。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浙派古琴鼻祖竟是溫州人)7

琴譜見證中日古琴文化交流

潇湘洞庭之美景,激發了郭沔的創作靈感,《泛滄浪》名曲因此誕生。

每到秋天,郭楚望目送歸鴻,勾起對遠在浙南親人的思念,又創作名曲《秋鴻》。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浙派古琴鼻祖竟是溫州人)8

《秋鴻》琴譜

曆元、明、清直到現時,他的《潇湘水雲》《泛滄浪》和《秋鴻》,幾乎是無人不愛,無譜不載。《秋鴻》被曆代琴譜收錄多達37部,是明清以來大型作品中最為流行的琴曲之一,其流行程度僅次于《廣陵散》。

可惜的是,許多浙派琴譜目前已經在國内遺失了。但在日本,卻藏有明代浙派琴譜——《清湖琴譜》。《清湖琴譜》中收錄了郭沔的名曲《潇湘水雲》《秋鴻》,曲注前者為“神品蕤賓曲,郭楚望作”,後者為“郭楚望譜,徐諸公訂潤,清商曲”。

《清湖琴譜》現藏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為嘉靖四十三年(1564 年)洛陽重刻本。著者未知,僅牌記載“嘉靖甲子歲季夏吉旦古杭惠寀校正,宜陽嚴鹄重刊”。

四代傳承古琴演奏(浙派古琴鼻祖竟是溫州人)9

最古傳世名琴唐代“大聖遺音”

中國學者楊天星認為,“《清湖琴譜》有早期琴譜特征,單錄琴譜,琴論、序跋皆不見;除琴曲外僅錄必不可少的指法。又因《清湖琴譜》内容及體例均與《梧岡琴譜》類似,故該譜初刻時間雖然未知,但推斷當與《梧岡琴譜》接近,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 年)前後。”

這些古琴孤本和名曲的發現,不僅反映了浙派古琴在當時影響深遠,還見證了中日古琴文化交流的曆史。

本文内容來源于:

《一片繁華海上頭 溫州與海上絲綢之路》 金柏東 金丹霞

《琴家郭沔與南宋浙派古琴文化的形成》 劉歡 耿文娟

《浙派琴祖郭楚望》 陳文苞

《日藏孤本明述略》 楊天星

《日藏明清古琴文獻調查報告》 鳥谷部輝彥

《中國古琴名曲,創作者竟是溫州人!南宋大琴家郭楚望,古琴浙派開山鼻祖》 三十六坊

本文來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