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鄉村話豐年#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标準化、集約化生産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是國家大力扶持的重點對象,因為“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還沒有大的改變,小農戶始終是農業的主力軍,家庭農場更是小農戶對接現代農業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2021年3月7日,湖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提出,要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着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适度規模經營,完善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扶持小農戶發展成為家庭農場,完善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全面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加強示範創建。
2021年3月26日,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的《湖南省家庭農場名錄管理辦法》明确了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從事種植業的,種植糧食、油菜等農作物土地面積30畝及以上,種植蔬菜、水果、茶葉、煙葉、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土地面積10畝及以上,設施農業占地面積5畝及以上;從事畜牧業的,生豬常年存欄不低于50頭,羊常年存欄不低于50隻,肉牛常年存欄不低于10頭,肉兔常年存欄不低于100隻,家禽存籠不低于500羽,或年産值不低于20萬元;從事水産養殖面積不低于30畝;從事種養結合的,主要産業規模不低于上述标準的70%;從事農旅融合的,須以農業生産為前提,年銷售收入或營業年收入不低于20萬元;從事農副産品加工的,年銷售收入10萬元以上。家庭農場适度經營規模的具體标準,各地可根據實際合理确定。
從以上兩個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家庭農場的發展方向其實就是适度規模經營,小而精就是今後發展的方向。
當前不少家庭農場并不賺錢,有的甚至還陷入了虧損。究其原因,多是擴大規模,多種經營導緻的。其經營成本越來越大,效益卻越來越差。當然,有些是自己主動擴大規模,跟風種養項目。有些則是想拿到某些項目補貼,不得不擴大規模,新上項目,結果揀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償失。
做農業一直有個觀點,說農業利潤低,必須靠規模取勝,所以做農業一定要有規模。其實農業和工業及其他行業真的不一樣。其産品的非标性、土地的差異性、氣候的變化性、市場的波動性等等,決定了規模越大,問題就越多。加之勞動力的技術水平和數量都不穩定,而且綜合算下來,勞動力成本甚至還要高于工廠工人的成本。所以不少較大規模的農業企業都是虧損的。作為家庭農場,更加不能走擴大規模的老路,而應該是在特色魚精品上做文章。5畝大棚、10畝果園就可以是個家庭農場,隻要用心經營,選對品種,生産出精品水果蔬菜,比市場的其他同類産品高出一籌,自然就不愁銷路,而且每畝的淨利潤在1~2萬元是靠得住的。一個家庭一年能有10萬元以上的淨利潤,其實已經不錯了,畢竟加上你家人的勞動力工資,也差不多有20萬了。
那麼家庭農場是否要做多種經營呢?當然可以,生态種養結合、農旅結合也是發展的趨勢。但一定不要走進誤區,那就是什麼都想做,甚至想做全産業鍊。如做稻田養蟹,就不要又做稻田養鼈、稻田養魚、稻田養蛙等,更不要去自己育蝦苗、魚苗,自己生産各種飼料,自己加工小龍蝦、火焙魚等等,妄想把所有賺錢的事情都做完。畢竟人的精力有限,技術有限,能不一個生産項目做好做精就已經不錯了。
家庭農場是農業發展的主力軍,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國家對家庭農場給與了很好的扶持政策,也希望新農人們能抓住機遇,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做出一番事業來,讓農業變強、農民變富、農村變美!
10月5日晚8:30,我在“鄧教授談農業”抖音直播間,等你來交流農業技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