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片、CT、MRI,在很多人心裡,是一樣的東西,唯一的區别就是價錢不同,所以,當臨床醫生查體、問診之後,要求做其中2種、或者3種檢查的時候,會表示不解,甚至提出質疑。一樣的部位為什麼要做不同的檢查。事實上,3種檢查有其不同的臨床意義。
X線片、CT、MRI 各不同
X線片
X線片在臨床中十分普遍,是骨科疾病的初步檢查。原理也十分簡單, 拍攝線片,X線透過骨時,身體吸收X射線多,線片呈白色;透過肌肉、軟組織時,身體吸收X射線少,線片呈黑色。所以,通過X線片,查看黑白顔色,即可了解腰部的結構。很多人認為,隻有骨折才需要拍X線片。實際上,除了骨折,X線片還能觀察腰椎的骨性結構,能判斷出腰椎滑脫、結核等病變
CT
CT是X線分層穿過人體。CT掃描腰椎,能多層面顯示腰椎内部具體結構,清晰顯示血管走向,脊髓、椎間盤等非骨性結構的變化,有力協助判斷椎管病變範圍和性質。
MRI
MRI成像更為複雜一些,但沒有輻射損傷。核磁共振繼而圍繞腰部做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等各種斜面的連續斷面掃射。所以,組織結構呈像更加清晰,更能顯示多節段病變、脊髓方面疾病。
總之,X線片、CT及MRI原理不同,臨床意義也不同。X線攝片能直接觀察腰椎的骨性結構,但對脊髓、椎間盤等軟組織不敏感;CT作為加強版X線片,對骨質敏感,可清晰顯示椎管等骨性結構的形态大小,但對檢查軟組織腫塊及髓腔内病變效果較差。MRI對軟組織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最常用于判斷腰椎間盤突出症、脊柱脊髓腫瘤、炎症等,但對對鈣化竈和骨骼病竈顯示,不如CT精确。
所以,初診的病人,通常會被建議做X線片檢查, 有一個初步了解,如果未發現明顯異常,但症狀仍然明顯者或發現異常而又不太清楚的患者,需要根據臨床症狀做CT或MRI 。
關愛健康問診、查體很重要
有些患者,非常信任影像檢查報告,不信任醫生。實際上,醫生的問診和查體往往比影像檢查更為重要,影像檢查報告隻是對疾病的客觀描述,醫生則需要詳細詢問病史并進行細緻的體格檢查,參考影像學檢查結果,然後進行綜合分析,确定疾病種類和性質。所以, 建議腰疼的患者在就診時掌握以下3個技巧,以便更快、更準确的診斷疾病。
技巧1:準确告知醫生,自己腰痛怎樣産生。因為運動、摔倒等不同的原因,代表着不同的疾病。
技巧2:講清腰痛的部位和性質,是鈍痛、酸痛,還是刺痛?疼痛的持續時間是多少?曾經是否有過類似的腰痛發作史?除去腰痛以外, 是否還有腿痛、腿麻等其他部位的不适?
技巧3:配合醫生做一些肢體檢查時,如實告知自己的感受,不要隐藏病情,千萬别抱着“考驗”醫生的心态。
如果你有所收獲 轉發一下 讓更多人知道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