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輕諾必寡信還是輕諾必寡言

輕諾必寡信還是輕諾必寡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1:16:44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意思是,輕易許諾必定失去信任,輕視問題必定遇到更多困難。故而聖人總是重視困難,所以最終無難事。

曾仕強先生解讀

夫輕諾必寡信。你看看那些随便答應人家,沒有問題,沒有問題,最後都是做不到,都是沒有信用的,因為他講沒有問題沒有問題的時候,他并沒有了解事情的整個狀況,等他看懂這個狀況那根本不可能嘛,那不可能,你已經答應人家了。不是欺騙,而是沒有信用,因為你答應得太快了。

多易必多難。你看着容易的反而越來越困難,你剛開始看到很難的,結果越來越容易。所以,我們一般人見大人物要小視之,才不會吓自己;見小人物要大視之,才不會去惹他。惹他,他反彈起來,你也是很麻煩的。

見難事要從容易處去看它,見容易的要想好像沒有那麼容易,要更加小心一點兒,這當中可能有很多隐藏的陷阱自己沒有發現,這樣就好了。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這樣我們才知道,聖人做任何事情,都抱着一種不容易、不簡單,要謹慎、要小心的态度,所以最後他都沒有困難。

如果聖人說,我已經到這個地步了,誰難得倒我,這種小事情不用操心,那就是大意失荊州。孔明那麼了不起,他怎麼可能沒有算到關公會失掉荊州?他老早就知道了,隻是一開始,他處理得不是很理想,事後又很難去補救。

我們常常講藝高人膽大,最後是吃虧的。精于遊泳者才會死于水,看人家跳水容易得很,你去試試看,一栽下去就出不來了。另外有人說跳水不容易,看看氣候,看看水流,看看今天自己的狀況怎麼樣,這種人永遠不會死在水裡面。

聖人照理說不應該有難的感覺,可是他雖然是聖人,猶難之,還是不認為任何事情是那麼簡單的,還是多多少少覺得自己要小心,因為可能碰到困難。因此他“終無難矣”,即從來不會碰到難題。

輕諾必寡信還是輕諾必寡言(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1

繡球花

傅佩榮先生解讀

輕諾必寡信,輕易許諾的,一定很少能守信。我年輕的時候就犯過這個錯。事情是這樣的:我父親有一個朋友,他在一家雜志社裡面做翻譯,接了很多翻譯工作。我在當時是念碩士生,這位長輩對我說,你念哲學正好,我有一篇有關《荀子》的翻譯,讓你把它翻譯成英文。當時我沒有想太多,心裡想《荀子》中文本還算清楚,翻成英文大概勉強也可以。簡直是不知道輕重,就輕易承諾了。

承諾之後,我自己年輕的時候毛病很多,别人要我幫什麼忙,我都一口答應,到最後很多事情都做不完。這件事呢,到了快交稿的期限,我就勉為其難,并沒有做得很認真,等我把翻譯的稿子交給這位長輩,他看了之後對我說,他非常失望。

所以這是我早期年輕的時候,覺得慚愧的事情之一,因為連帶的讓我父親也受委屈了。如果我早先思考的多一點,知道自己時間不多,能力有限,就不要答應别人。但是答應别人的時候很爽快,一句話,沒問題,後面可能就要花上半年、一年的時間去實踐諾言。

所以從那一次以後我就學乖了,以後别人要我幫任何忙,在答應或許諾之前,我一定要先想清楚。比如說現在有人要我做什麼事,我會說先想一想,盡快給你答複。否則,你不但沒把事情做好,又耽誤别人了。因為别人既然交給你做,他就沒有考慮其他人了。等到時間到的時候你沒做完,那别人怎麼辦呢?

什麼叫做“多易必多難”呢?看事情太容易了,一定先遇上各種困難。有些事情看起來好像不會太難。比如說我在很多地方跟别人合作,去上課,去演講,我都會特别注意别人所花的心思,包括海報的制作、現場的布置,加上宣傳推廣、讓聽衆來參加等等。每一點我都心存感恩,為什麼?因為我懂得老子這句話了,天下的事情沒有容易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事非經過不知難”。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終。所以我們在下一集談到《老子·第64章》有一句話就特别值得注意了,就是老子說的“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在結束的時候還是像在開始的時候一樣謹慎,那麼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失敗。代表你要有始有終,一路認真做到結束。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聖人總是把事情看得很困難,以至于最後毫無困難。我自己年輕的時候很喜歡一句座右銘,叫做“舉重若輕”,把重的東西舉起來,好像它很輕一樣。為什麼?因為你有足夠的實力,準備了很久,才有這樣的能耐。

聖人不就是如此嗎?所以聖人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很難,也就是以一種“戒慎恐懼”的心态去面對自己所要做的每一件事。事實上,天下沒有真正容易的事,因為容不容易是相對的。對于準備好的人來說,它是容易的。所以我們常常說一句話,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你準備好的話,機會一出現,你把握住,馬上産生正面的效果。相反的,如果你沒有準備好,再多的機會給你也沒用。

輕諾必寡信還是輕諾必寡言(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2

繡球花

南懷瑾先生解讀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這是老子把人世間的經驗累積起來,告訴我們,一個輕諾的人必定寡信。我經常告誡年輕的同學們,不可随便答允别人的請托。有人托你上街代買一塊豆腐,另有個人托你帶一包鹽巴和糖,你都說可以,結果回來時都忘了,反而害得人菜炒不成,咖啡喝不成,誤了别人的事。随便允諾所請則難守信。換句話說,觀察一個人,如果是輕諾者,此人多半寡信。

曆史上有“俠義道”之說,就是中國的“任俠使氣”。喜歡講義氣管閑事的人又叫俠客,這類人脾氣大,看不慣不公平的事,自己吃飽飯沒有事,喜歡替别人抱不平,坐在家裡也吹胡子瞪眼睛。這種“任俠”的人必定“使氣”,因為養氣不夠之故。但是,一個真正“任俠”的人,一定是“重然諾”的。

曆史上寫季布“重然諾”,就是很重視承諾,你要求他一件事,他不輕易答應,隻要答應就一定做到。

司馬遷在《史記》上寫的《刺客列傳》,隻舉了荊轲這一個人的例子,其實曆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事例。有人對于人家對自己的好處都不理,等到最後自己老母親死了才對那人說,你一直對我好,我幾十年都記得,為什麼不理?因為還有母親在,現在母親過世了,我已無牽挂,現在我這條命也是你的,這叫做“重然諾”。所以為人之道,不可輕諾而寡信。人生在世,常想做很多事,幫很多人,結果一樣都辦不成,因為自己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沒有那麼多的時間。

《論語》上面記載,子貢問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孔子答道:“博施濟衆,堯舜其猶病諸。”想要布施,救天下的人,少吹牛了,救一個算一個,還算切實一點。有一些人動不動要學佛度衆生,而事實上自己的太太或先生都度不了,還度什麼衆生呢?所以,學佛的人注意,随便發願度一切衆生,犯了一個戒,就是輕諾寡信,這是不可以的。

多易必多難”,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認為天下事不難,最後,你所遭遇的困難更重。天下事沒有一件是容易的,都不可以随便,連對自己都不能輕諾。有些人年輕的時候想做大丈夫,救這個國家,勸他慢慢來,先救自己,有能力再擴而充之;否則自己都救不了,随便吹大牛,就是輕諾。

今天一位在國外教學回來的人感慨地說:“我們從小讀書到現在,讀了一輩子書,又做幾十年事,對于父母所給予恩惠的這筆賬,一毛錢也沒有還過。”他所說的一毛錢,當然不是完全指的金錢,是說一件事情都沒有做好,正如《紅樓夢》賈寶玉對自己的描述,“負父母養育之恩,違師友規訓之德”。

許多人,甚至幾乎所有的人,活了幾十年都還在這兩句話中,違背了老師朋友們所規訓的道德,一無所成。我們年輕人都應立志,結果,幾十年都沒有做到自己所立的志向,這也是輕諾。所以,人生要了解,天下事沒有一件是容易的。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因為重視天下事;他不但不輕視天下事,也不輕視天下任何人。因此,才不會有困難,才能成其為聖人!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