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主觀題各題的時間分布?民法年份,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法考主觀題各題的時間分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民法
年份 |
考點 |
2020 |
1合同效力;2讓與擔保;3債的保全撤銷權;4任意撤銷權;5違約責任;6瑕疵擔保責任;7善意取得制度;8破産重整;9人保與物保并存時債的實現順序;10欺詐賠償問題; |
2019 |
1合同效力;2合同保全;3夫妻債務;4票據質押;5人格混同制度;6破産重整; |
2018 |
1合同效力;2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3合同解除;4表見代理;5擔保;6建設工程共同; |
2017 |
1合同效力;2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3共同保證;4合同性質判定;5質權;6買賣合同的風險負擔;7保險标的的轉讓;8讓與擔保; |
2016 |
1合同的效力;2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3合同性質的判定;4留置權;5用人者責任;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7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8破産制度;9讓與擔保; |
2015 |
1合同的效力;2違約責任;3預告登記;4混合擔保;5預約合同;6善意取得;7訴訟時效; |
2014 |
1合同效力;2基于法律行為物權變動;3情勢變更;4用人單位責任; |
2013 |
1出租人及承租人權利義務;2次承租人代為清償請求權;3産品責任;4用人者責任; |
2012 |
1合同性質的判定;2債務承擔;3違約責任;4侵權責任的認定;5産品責任;6用人者責任 |
2011 |
1合同效力;2共同抵押;3動産浮動抵押;4雙務履行合同抗辯權;5合同解除;6違約金; |
2010 |
1合同的效力;2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3買賣合同風險負擔;4定金與違約金的适用;5善意取得;6無權代理;7動産一物多賣規則; |
刑法
年份 |
考點 |
2020 |
1共同犯罪;2故意毀壞财物罪;3盜伐林木罪;4追訴時效;5徇私枉法罪;6受賄罪;7詐騙罪與敲詐勒索罪的想象競合犯;8盜竊罪(未遂);9妨害公務罪與故意傷害罪的想象競合犯;10事實認識錯誤中的打擊錯誤;11偶然防衛;12正當防衛 |
2019 |
1共同犯罪(實行過限、共同犯罪的分工);2财産類犯罪(詐騙罪、搶劫罪、敲詐勒索罪、信用卡詐騙罪、金融詐騙類犯罪);3罪數理論(結果加重犯、數罪并罰);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5貪污賄賂犯罪(行賄罪、受賄罪);6刑罰論(自首立功追訴時效); |
2018 |
1共同犯罪(實行過限、共同犯罪的分工);2财産類犯罪(詐騙罪、盜竊罪);3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非法拘禁罪);4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 |
2017 |
1共同犯罪(實行過限行為);2财産類犯罪(敲詐勒索罪、詐騙罪);3罪數理論(想象競合犯);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綁架罪、非法拘禁罪);5主觀犯罪構成(故意、過失); |
2016 |
1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之分工、間接正犯);2财産類犯罪(詐騙罪、侵占罪、搶劫罪、敲詐勒索罪);3主觀構成要件(具體事實認識錯誤); |
2015 |
1共同犯罪(犯罪中止);2财産類犯罪(盜竊罪、侵占罪、信用卡詐騙罪);3主觀構成要件(具體事實認識錯誤);4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 |
2014 |
1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的作用);2刑罰論(自首、立功);3貪污賄賂罪(貪污罪、行賄罪、受賄罪、為親友非法牟利罪);4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掩飾、隐瞞犯罪所得罪); |
2013 |
1客觀構成要件(因果關系);2财産類犯罪(搶劫罪、盜竊罪、侵占罪);3主觀構成要件(抽象事實認識錯誤,假想防衛);4貪污賄賂罪(介紹賄賂罪、行賄罪共犯、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
2012 |
1共同犯罪(實行過限);2财産類犯罪(盜竊罪、故意毀壞财物罪);3客觀構成要件(不作為犯罪、因果關系);4貪污賄賂犯罪(受賄罪、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 |
2011 |
1罪數理論(牽連犯);2财産類犯罪(詐騙罪、侵占罪、敲詐勒索罪)3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犯罪(綁架罪);4刑罰論(自首、立功); |
2010 |
1主觀構成要件(事前故意);2财産類犯罪(盜竊罪、詐騙罪、敲詐勒索罪);3刑罰論(自首);4貪污賄賂犯罪(挪用公款罪); |
民訴
年份 |
考點 |
2020 |
1審判管轄;2當事人訴訟地位;3鑒定 |
2019 |
1撤銷權訴訟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2重複起訴;3破産程序與訴訟程序的關系;4案外人執行異議 |
2018 |
1仲裁協議的效力;2仲裁裁決的撤銷及管轄法院;3上訴能否變更訴訟請求;4受理破産後債務人能否仲裁;5重複起訴;6案外人執行異議 |
2017 |
1地域管轄;2當事人适格;3證明責任分配;4二審裁判; |
2016 |
1當事人适格;2證明責任分配;3當事人申請再審;4再審審理程序; |
2015 |
1執行異議之訴;2第三人撤銷之訴與執行異議、再審之間的關系; |
2014 |
1第三人撤銷之訴;2執行和解;3參與分配;4執行異議;5執行異議之訴; |
2013 |
1合議制;2起訴狀及判決書寫作;3簡易程序适用情形;4二審調解與和解;5二審裁判; |
2012 |
1辯論原則;2地域管轄;3證據分類;4二審裁判; |
2011 |
1當事人概念;2當事人适格;3委托代理人;4證據種類; |
2010 |
1地域管轄;2當事人概念;3共同訴訟;4二審調解與和解;5再審審理程序; |
刑訴
年份 |
考點 |
2020 |
1程序分析;2證據分析;3審判管轄;4證據的審查判斷;5證據種類;6舉證質證; |
2019 |
1立案管轄;2審判管轄;3涉監案件交叉管轄;4檢察院審查起訴;5認罪認罰從寬原則; |
2018 |
1非法證據排除規則;2證明标準;3意見證據規則; |
2017 |
1宣判、上訴;2審判監督程序的性質、啟動、審理; |
2016 |
1刑事司法協助;2庭前會議;3補充起訴;4上訴不加刑;5二審程序; |
2015 |
1被告人供述的審查判斷;2非法證據排除程序的啟動;3物證的收集;4刑事司法改革熱點“以審判為中心”; |
2014 |
1強制醫療程序;2附帶民事訴訟; |
2013 |
1技術偵查;2指定居所監視居住;3非法證據排除; |
2012 |
1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範圍、主體、意義;2被告人供述的審查判斷;3物證的收集;4刑事訴訟法的工具價值; |
2011 |
1非法證據配排除;2疑罪從無; |
2010 |
1證據屬性;2疑罪從無; |
行政法
年份 |
考點 |
2020 |
1、行政訴訟的原告;2、行政訴訟被告的認定;3、行政協議的認定;4、行政協議訴訟(仲裁約定的效力、起訴期限);5、依申請信息公開; |
2019 |
1行政行為分類;2行政訴訟受案範圍;3訴訟中改變被訴行政行為;4撤訴;撤銷生效行政行為的救濟;5行政訴訟裁判; |
2018 |
1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2行政訴訟被告認定;3強制拆除行為合法性認定;4一審判決;5國家賠償範圍;6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分配; |
2017 |
1先行登記保存條件和程序;2行政處罰聽證主持人要求;3行政行為合法性認定;4行政訴訟被告認定; |
2016 |
1行政許可延續;2規範性文件一并審查;3行政行為的定性;4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措施不同點; |
2015 |
1行政行為的定性;2原告的認定;3被告的認定;4行政訴訟審理和裁判的對象;5行政訴訟的立案要求及處理規則;6行政訴訟的宣判; |
2014 |
1會議紀要的定性;2行政處罰程序; |
2013 |
1行政訴訟受案範圍;2拒絕公開政府信息的理由判定;3對政府未主動公開信息的監督;4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審理; |
2012 |
1具體行政行為認定;2行政訴訟管轄;3行政訴訟起訴期限;4行政訴訟被告認定;5行政訴訟第三人不到庭處理;6行政許可的基礎性行為違法的處理;7行政機關的強制執行程序;8政府信息案件審理方式;9政府信息公開案件判決; |
2011 |
1行政訴訟管轄;2原告适格;3行政訴訟受案範圍;4行政訴訟審理對象;5傳喚的對象;6行政許可的認定;7行政許可設定;8國家賠償範圍;9國家賠償違法性認定程序; |
2010 |
(論述題)行政訴訟的調解與和解; |
商法
年份 |
考點 |
2020 |
1股東會決議效力;2、董事資格喪失;3股權轉讓效力判斷;4、認繳增資;5、公司人格否認制度; |
2019 |
1破産撤銷權;2彙票質押;3破産重整 ;4人格否認等; |
2018 |
1出資;2瑕疵股權轉讓;3優先購買權;4股權的善意取得;5名義股東;6發起人出資責任;7破産的程序; |
2017 |
1公司資本;2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3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4公司的解散;5公司的清算; |
2016 |
1公司的特征;2出資方式和出資程序;3公司的資本;4抽逃出資的認定;5股東的資格;6股東的義務;7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
2015 |
1公司資本2瑕疵出資的法律責任3股東的權利;4股東的義務;5公司決議瑕疵; |
2014 |
1股東資格;2名義股東與實際股東;3股東的義務;4債務人财産;5債權人申報的範圍; |
2013 |
1發起人;2出資方式和出資程序;3公司資本;4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
2012 |
1出資方式和出資程序;2股東的權利;3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4公司決議瑕疵,董、監、高的義務和責任;5公司的解散; |
2011 |
無商法案例題 |
2010 |
1章程的自治性;2瑕疵出資後果;3董監高權利義務;4股東資格繼承;5股權轉讓; |
中特
年份 |
考點 |
2020 |
1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黨的領導;3、依法治國 |
2019 |
1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和基本要求;2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
2018 |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2堅持黨的領導; |
2017 |
1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2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
2016 |
1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推進公正司法; |
2015 |
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标;2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
2014 |
1執法為民;2人民權利保護體系; |
2013 |
1依法治國;2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中的意義和要求; |
2012 |
1公平正義理念;2法理與情理、公正與效率相互關系; |
2011 |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基本特征;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繁榮法學事業的要求; |
2010 |
1依法治國基本内涵;2政法領域的三項重點工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