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關注成功!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
一年級 |
請你根據上圖先講一個數學故事,再寫出算式。 |
二年級 |
下表中A、B、C代表三個不同的數,并且每相鄰三個數的和都是30,A、B、C分别表示多少?
|
三年級 |
實驗室的挂鐘整點報時,幾點就響幾下。一天,小張開始做實驗時,剛好挂鐘報時,完成實驗時,恰好挂鐘又報時。從實驗開始到結束,挂鐘一共敲了30下,小張的實驗做了幾個小時? |
四年級 |
甲乙兩人分别從相距50千米的兩地相對而行。甲先出發,每小時步行5千米。1小時後乙騎自行車出發,騎了兩個小時後,兩人還相距11千米。乙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
五年級 |
劉叔叔和徐叔叔去江邊釣魚,劉叔叔釣了9條魚,徐叔叔釣了12條魚。中午來了位遊客,劉叔叔和徐叔叔把釣的魚燒熟後平均分成3份,每人一份。餐後遊客付了14元錢給劉叔叔和徐叔叔兩人。問劉叔叔和徐叔叔各應得多少元? |
六年級 |
已知質數a、b滿足3a 9b=51,那麼a與b的積是多少? |
做完題之前,請不要看下面的答案! 獨立思考很重要! |
答 案 解 析 |
一年級解析: |
【答案】4+2=6或者2+4=6。 【解析】通過觀察情境圖,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清楚就可,不要做統一要求。有4隻小雞正在草地上捉蟲子吃,這時又跑來3隻小雞,現在一共有幾隻小雞?算式填寫:4+2=6(隻)或者2+4=6(隻)。 |
二年級解析: |
【答案】A表示7,B表示14,C表示9。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每相鄰三個數的和都是30,那麼先寫出第一個算式:9 A B=30,把(A B)看成一個整體并求出(A B),可得A B=30-9=21; 接着寫出第二個算式:A B C=30,前面已算出A B=21,用21替換(A B),由此可推出21 C=30,那麼C=30-21=9; 繼續寫出第三個算式:B C 7=30,我們已經算出C=9,用9替換C,那麼B 9 7=30,得到B=30-7-9=14; 最後我們再根據A B=21,B=14,推算出A=21-14=7。所以A、B、C分别表示7、14、9。。 |
三年級解析: |
【答案】小張的實驗可能做了4小時,也可能做了3小時或2小時。 【解析】挂鐘整點報時,可能敲的次數有1、2、3、4、5、6、7、8、9、10、11、12。實驗從開始到結束一共敲了30下,可以把30分成幾個連續整時數的和,有3種情況:30=4 5 6 7 8, 30=6 7 8 9, 30=9 10 11。 因此,小張的實驗可能是從4時到8時經過了4小時,也可能是從6時到9時經過了3小時,也可能是從9時到11時經過了2小時。 |
四年級解析: |
【答案】乙每小時行駛12千米。 【解析】根據信息“甲乙兩人分别從相距50千米的兩地相對而行。甲先出發,每小時步行5千米。1小時後乙騎自行車出發,騎了兩個小時後,兩人還相距11千米”,可以先求出甲乙兩個小時共行駛的路程:50-11-5=34(千米),也就是甲乙兩人每小時共行駛34÷2=17(千米),甲每小時步行5千米,所以乙每小時騎車行17-5=12(千米)。 |
五年級解析: |
【答案】劉叔叔應得4元,徐叔叔應得10元。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劉叔叔和徐叔叔一共釣魚的數量是:9+12=21(條);兩位叔叔和遊客他們每人分得魚的數量為:21÷3=7(條)。再根據“遊客一共付了14元錢”可知,每條魚的單價為:14÷7=2(元)。劉叔叔給遊客魚的條數為:9-7=2(條),因此劉叔叔應得錢數為:2×2=4(元);同理徐叔叔應得錢數為:2×(12-7)=10(元)。 |
六年級解析: |
【答案】a與b的積是10或22。 【解析】由題意可知:3a 9b=51,且51是奇數,又根據“奇數 偶數=奇數”可知:3a和9b應為一奇一偶。(1)若3a是偶數,那麼a就是偶數,又因為a是質數,所以a=2,由此可以求出:3a=3×2=6,9b=51-6=45,則b=45÷9=5,ab=2×5=10。(2)若9b是偶數,那麼b就是偶數,又因為b是質數,所以b=2,由此可以求出:9b=9×2=18,3a=51-18=33,則a=33÷3=11,ab=11×2=22。所以,a與b的積是10或22。 |
記得關注喲,堅持下來孩子會有很大的提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