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讀書改變命運。
沈從文努力讀書,從一介草根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大作家,他的表侄黃永玉發奮圖強,靠着讀書,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讀書,不能讀死書。
如繪畫大師黃永玉,從小就并不是死讀書的人,而且有着衆多愛好,直到老了都還很好“玩”。
一、沈從文的表侄
黃永玉自認,在自己衆多身份中,唯有“沈從文的表侄”最重要。因在表叔沈從文的影響下,他的人生軌迹,發生了許多改變。
沈從文是鳳凰走出的作家。這個小學都沒讀完的人,卻寫出了《邊城》這樣廣受好評的作品。
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中,《邊城》僅次于魯迅的《呐喊》,在衆多優秀作家作品中,排名第二。
從小,黃永玉就仰望沈從文。
早在他開始記事起,他的表叔就已經開始聲名遠揚。在沈從文的影響下,原本不愛寫小說的他,也開始拿起筆嘗試創作。
沈從文沒讀完小學,就背上書包外出闖蕩。黃永玉也是如此,隻不過他好歹讀完了小學。
他們叔侄二人闖天下,一個為文學,一個為畫畫。
在黃永玉看來,還沒自己文化高的表叔都能闖出名堂,更何況自己?于是,帶着對未來的美好期望,黃永玉十二三歲,便離開了家。
在他心裡,表叔沈從文是他前進的标杆。即使前路兇險,有沈從文的成功事迹在,他也毫不慌張。
沈從文于黃永玉,是具有強大力量的榜樣。雖然他從不看表叔的小說,但卻因沈從文表侄的身份,獲得了受益一生的東西。
二、拼命紮堆書裡
學曆不高,不等于不讀書。
沈從文沒有讀小學,可當他離開鳳凰,去到大城市後,開始了自學。
黃永玉從小聽着表叔的故事長大,因此,也有了走出小地方的沖動。若非沈從文,黃永玉一輩子,或許都會待在鳳凰,也就沒有了後面的故事。
因為讀了很多書,沈從文雖沒正經上過幾天學,但知識儲備量十分豐富,眼界也寬于常人。
黃永玉對沈從文奮鬥事迹爛熟于心,在外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效仿表叔,拼命紮進書本裡,饑渴地吸取知識,以此充實武裝自己。
他在圖書館裡翻遍所有書集,還把許多書本知識記得滾瓜爛熟。因為癡迷看書,他經常被管理員誤鎖在圖書館裡。圖書館每天中午開門,黃永玉的翻書聲和餓肚子的聲音,便會在安靜的圖書室裡“二重奏”。
讀書是一件受益終生的事。
黃永玉深知如此,後來曆盡人生磨難,不管是做小工,還是四處流浪,他一輩子也沒放下手中的書。
沈從文成功,就是因為讀書,在黃永玉心中,自己也應當如此。
三、前進的燈塔
每個人生而不同,因此除了發奮努力,也要找準适合自己的方向,才會成功。
黃永玉把沈從文當成榜樣,但對于寫小說,他從來隻将其當作一個閑暇時的愛好。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熱愛寫作,最熱愛的,是繪畫。
不偏頗的說,黃永玉的一生,真的是沈從文的影子。
對于另一半的選擇,沈黃二人都高攀了“白富美”。
沈從文無可救藥地愛慕名門閨秀,張兆和。而黃永玉當時喜歡的張梅溪,是将軍家的千金小姐。
沈從文就像是黃永玉的人生參考書。
他知道,表叔娶到張兆和,是憑借真心和才華,于是他也照做如此。追求張梅溪,他并不是想要飛黃騰達,相反,成為大将軍女婿後,黃永玉的人生并沒有得到什麼改變。
後來,黃永玉的繪畫和雕刻技術越來越成熟,可依然沒有名氣。
他雖與沈從文是表親,卻有些害怕表叔會不重視這層關系。
當然,黃永玉的擔心是多餘的。
沈從文從鳳凰走出來,最留戀的,就是那片鄉土人情,更何況這一次求助的對象,是小自己22歲的親表侄。
在沈從文的引薦下,黃永玉得以跻身上層名流圈。
自此以後,沈從文于黃永玉,不僅僅是大榜樣,更是引領、照亮了他人生前進的大燈塔。
這也難怪黃永玉一生,最看重他沈從文表侄的身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