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合商報記者 姚東 北京報道
原标題:房價差距拉大假性需求是禍首?
全國人大财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在1991年首次使用并提出了城鎮化的概念,距離這個概念的誕生距今已近30年,應該說,城鎮化概念的背後包含着衆多國家戰略意圖,在此不做具體探讨。但30年以後,老百姓看到的是,在這一概念的指引下,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造城運動,“鬼城”就此誕生。
仍記得幾年前筆者借采訪的機會去過一次常熟,采訪結束後在去往機場的路上,道路兩旁鱗次栉比的高樓目不暇接,已經封頂的樓盤顯得格外華麗高端,好奇心驅使,問了當地的一名接待,才得知,房價不低但問津者寥寥。筆者這才發現,原來“鬼城”這樣的标簽并不是鄂爾多斯、包頭等地的專利,其他地方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慚愧的是,當筆者意識到“鬼城”問題時其實已經晚了,早在2013年,中國出現了12座鬼城。空空蕩蕩,沒有人煙,多為二三線城市,除内蒙古占據多個席位外,江蘇、河南、湖北、遼甯也有城市上榜。這些“鬼城”所帶來的資源與環境的巨大浪費觸目驚心。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課題組對12個省區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平均一個城市要建4.6個新城新區;144個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建設約1.5個新城新區。我國城鎮化速度誠然較快,但同時“鬼城”也層出不窮。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采訪時表示,随着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逐步推進,許多問題也暴露出來。其中新城鎮産業規劃欠缺、不合理尤為凸顯,許多地方的城鎮化建設淪為簡單的新城建造,盲目大興土木,發展房地産。而當新城建成之時難以産生人群集聚和産業聚集,這就是“鬼城”出現的根本。
而對于人口為什麼不願意向中小城鎮聚集,想必也無需贅言。此前,在某知名社交媒體網站出現的一篇名為《逃離北上廣 逃回北上廣》的文章曾引起廣泛議論,其中,逃回北上廣的人們給出最多的理由就是中小城鎮無論軟硬件都與北上廣相去甚遠,一位親曆者曾坦言,他大學學習的專業是建築,這樣的專業隻能在大城市才能找到對口工作,而中小城市是無法提供這樣的工作機會的。這正符合了某業内人士的判斷,如今三四線城市缺乏如制造業等高端産業的支撐,無法形成人口聚集效應,是導緻房屋難以消化的主因。
即便沒有人買“鬼城”的賬,但開發商依然有定價的權利,市場完全可以出現有價無市的局面,那麼是什麼導緻了核心城市與其他城市房價差距越拉越大的現實呢?有分析人士認為,在這一點上,中國人的心理活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曾有電視節目随機采訪過多位生活在北京的外省市人員,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一種說法是,因為這裡是北京,代表了功成名就,回去就等于失敗,讓家人臉上蒙羞。此外,記者還了解到,不少三四線城市樓盤的銷售人員表示,人們普遍認為中小城鎮配套設施的不完善也是房屋賣不出價格的主要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