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大學新生入學季,每年開學報到後,随着軍訓生活的結束,大一新生就會進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之中。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才入學不久的部分大一新生開始暴露出心理問題,可是受新環境的影響,不少新生常常缺乏求助意識,隻能自己默默忍受内心的種種不适。
盡管我們看來,有些心理問題本身不會構成問題,但是對于遠離家的大一新生來說,他們的心理顯得尤為脆弱,就如同幼兒期的他們,要離開爸爸媽媽去幼兒園一樣。很多家長可能不以為然,都成年人了,哪有那麼矯情啊,鍛煉鍛煉,适應适應就好了。
話容易說,有些大一新生确實可以通過大學生活的鍛煉和适應,最終跨過心理這道坎,但有個别同學反而心理問題越來越突然,甚至一度影響到他們的正常學業。如有的同學為了逃避正視心理問題,轉而迷戀遊戲,完全忘記自己曾經所受的十年寒窗之苦。
一、大一新生雖然已經都是成年人,但長期對父母有心理依賴,導緻獨立生活能力弱。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都已經是成年人了,适應大學生活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你僅這麼想就錯了,通過對很多大學生的實際綜合能力調查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偏弱,極個别同學甚至很差。究其原因,恰是家長對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忽略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反而是把重點放在隻關注孩子的學業上面。如此一來,當孩子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時,必然會在無法依賴父母的情況下出現心理問題。
例子:大一新生小李,來自二線城市家庭,從小到大幾乎是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可是到了大學以後,突然他發現自己基本生活技能什麼都不會,這讓他的生活非常不便,有時感覺自己非常笨。生活每天都在繼續,可是小李的内心卻快樂不起來,他向母親訴說種種不适,話中總是抱怨大學生活這不好那不好,甚至想休學,這讓母親非常着急。
上面例子中的小李,就屬于典型的獨立生活能力偏弱大一新生,可别小看這獨立生活能力偏弱,在失去父母的監督與照料後,他們在生活節奏方面處處落後于身邊的同學,甚至有時候會受到他們的嘲笑。原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大一新生,突然發現自己從大學生活一起步就比别人落後時,内心便會呈現出沮喪與缺乏自信的心态,而這種心态會讓他們逐漸産生心理自卑感。不知道像小李一樣的大一新生,知道孩子眼前的現狀後,作何感想?
二、大一新生社交能力偏弱,很容易進入大學後,形成自我封閉式的生活模式。
有些大一新生多年苦讀,一直沉浸在自我世界裡,已經養成書呆式的生活模式。而進入大學生活後,由于這種模式完全被打破,沒有人給你當生活保姆,沒有人教你如何建立社交圈子,沒有人主動關心你内心在想些什麼。于是對于很多社交能力偏弱的大一新生來說,很容易形成自我封閉的小世界裡。但是别忘了,在大學生活裡不可能獨處,避免不了要與身邊人打交道,于是問題便來了。
例子:大一新生小文,他最近感覺一回到宿舍裡就心裡特别壓抑,究其原因是室友總是沒事找事,如看到他穿的衣服,就說樣式很醜。如看到小文的蚊帳,就說搭的真不好看。反正每天大家隻要一回到宿舍,矛盾總是對準小文,最後小文萌生了退學的念頭。
像小文這樣的大一新生,他就屬于典型的社交能力偏弱的表現,如果他清楚宿友之間開個玩笑是很平常的事,大家彼此一笑了之,事情也就過去了。但是小文偏偏把室友的玩笑當成了瞧不起他,甚至故意讓他難堪。當他總是往壞處想時,便會對室友産生心理不滿的情緒。當這種不滿情緒積累久了,便會誤以為大家都這樣瞧不起他。看似很平常的小事,由于認知能力的不足,加上社交能力沒得到過父母的培養,結果就讓小文想到了逃避大學生活。
三、農村大學生心理自卑感在大一新生群體中表現非常明顯,急需要得到關愛。
在一項調查數據統計中,僅拿心理自卑感來說,每年大一新生在這方面都會占比較高,而來自農村的大一新生在這方面尤為突出。這本身不難理解,大學生也生活在物質世界裡,當他們走進大學後,不管是在班級裡,還是在宿舍裡,都會下意識拿自己的生活條件和消費去和身邊同學去比。有些自尊心非常敏感的農村大一新生,會不由自主産生心理自卑感。
例子:大一新生小晶,她來自農村家庭,入學以後突然發現自己很平庸,身邊那麼多的同學都比自己高考分數高不少。尤其是普通話說的不好,讓她更不願意張口和同學說話。有時小晶看到自己的穿着打扮和家在城裡的同學差距太大,内心也會生出一份自卑感。看到小晶這樣沉默寡言,室友們也都不願意主動接近她,這讓小晶感覺到特别孤獨和壓抑,她甚至會做一種假設,可能這一輩子她都無法和家庭生活條件好的城市同學相提并論,那她讀這個大學還有什麼意義呢?
當你看到小晶的心理時,假如當初你也曾經上過大學,如果你來自農村家庭,是否會下意識産生一種攀比心理呢?如果你來自城市家庭,是否會同情或瞧不起來自農村的同學呢?由于人是社會性動物,各種心理活動必然會在新的環境中很自然地産生,但不管怎麼說,如果大家都本着平常心,不去攀比,能夠相互關愛與理解,或許讓個别有心理自卑感的同學會走出心理誤區。
四、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家庭的大一新生家長,都要正面激勵孩子大膽融入社交生活中,力争變被動為主動。
通過上面三個真實的案例分析,你會發現大一新生心理問題,都有共性表現,那就是心理恐懼感,而這種心理不适感大都歸于三類,分别是自卑心理、社交自閉、獨立能力差。
因此,對于家長們來說,不管你是農村家庭,還是城市家庭,都要關注你孩子進入大學後的心理感受,經常與孩子聊聊每天發生的事,如怎樣對待生活條件差異性,如何對待盲目攀比現象,如何克服内心的自卑感,如何盡快适應大學獨立生活等,其實在很多時候,孩子隻需要一個專注的傾聽者,能帶給他們心理安全感的傾聽者,而父母是最佳人選。
隻要家長給孩子正面的激勵,讓其大膽融入大學生社交生活中,用自信與從容展示出你的與衆不同,就容易讓自己被同學熟悉和接納。當家長給孩子足夠的精神支持時,孩子内心世界便會鼓起勇氣,去嘗試自己不曾單獨經曆的大學生活。當孩子得到父母持續的激勵時,慢慢就會從消沉情緒中走出來,由被動生活變為主動生活。
五、圍繞大學一日生活節奏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做有主見和自控力的自己。
家長們必須要清楚一點,你的孩子已經進入成年社會,如果以往你沒有着力培養孩子基本生活獨立能力,孩子進入大學以後,必然面臨着自己摸索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觀察與模仿成了他們的必經之路。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大一生活有諸多不适時,必須要建議他們先從建立起有節奏的一日生活開始。因為你找到了節奏,内心才會不慌亂。其次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你的作息時間表安排之中,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學習方面當然是你最擅長的不必多說,但是生活方面卻需要多向身邊同學學習,有時哪怕你謙虛求教,大家都會樂于做你的老師。
做一個有主見之人,不愛慕虛榮,不和人攀比,這本身就非常難得了。當孩子聽到你給他的建議或忠告之後,會從迷茫中看到希望。當孩子接受了建議并嘗試去體驗生活時,會逐漸發現自己原來并不比任何人差。而到這一步時,實際上他們已經突破了自己。家長要做的事,就是拿你的社會經驗給孩子一些參考建議,力争讓孩子重點去突破自控力。
結束語:關于大一新生開學恐懼心理的相關内容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家長感覺自己有時無法給孩子一些可行性建議時,我建議你讓孩子找他(她)的輔導員,一般來說都到得到幫助。如果感覺自己心理問題表現的比較明顯時,還可以去學校裡的心理工作室尋求幫助。一般來說,大一新生面對新環境時,再加上遠離父母,或多或少都會經曆一段心理不适的過程。家長們不必過于擔心,隻需要多點鼓勵和引導就可以了,畢竟孩子已經是成年人,你越是過度呵護越容易讓孩子心理脆弱,不容易幫助他們強大自己的内心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