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2022年秋季新學期拉開帷幕,“00後”新教師劉遠宜迎來她的第一批學生,正式開啟她在三水的教師生涯。和劉遠宜一樣,作為新教師踏上講台的,在三水區一共有300餘人。其中大多數為師範類專業畢業生,不少為“00後”新生力量,最年輕為20歲。
除了年輕,學曆高也是新入職教師群體的另一特點。今年新入職教師群體中,研究生比例相比往年有大幅提升,重點院校畢業生人數明顯增加,新入職教師數量創下近年新高。其中既有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的雙博士後;也有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新老師是教師隊伍的新鮮血液,是教育長遠發展的重要力量。初登三尺講台,新老師對人民教師這份職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體會。三水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将持續不斷加大對新教師培訓的力度和頻次,讓更多三水新教育人一起為三水的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劉遠宜:利用英語辯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畢業院校:陝西師範大學
入職學校:三水中學附屬初中
劉遠宜。
“長大之後我便成了你。”來自珠海的劉遠宜出生于2000年,今年剛從陝西師範大學畢業,正式入職三水中學附屬初中,擔任初一級班主任及英語老師。她說因為父親是一名教師,在耳濡目染下便對教師這一職業産生敬佩之情,現在已經也成為一名教師,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了解這份職業,熱愛這份工作。
新環境下,對教師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劉遠宜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老師這一職業也面對許多從未有過的挑戰,如上網課,收集學生的粵康碼行程卡,組織班級進行核酸檢測等。在她看來,教師不單單是教書育人。僅僅工作了兩周,她已感受到壓力與動力并存。“還好教育局和學校組織了很多關于班主任工作的相關培訓以及‘師徒結對’活動,讓老老師帶新老師,更快幫助我們适應新環境。”劉遠宜說。
“花開花落終有時,相逢相聚本無意。”劉遠宜說,能來到三水任教是一種緣分,當時她在校看到三水教育局的招聘信息便報了名,但受疫情影響,事情有所耽擱,後來再次看到招聘信息她又再一次報名,通過筆試面試之後便幸運地來到三水。“初見三水,地如其名,有山有水,特别舒心。”
對于接下來的計劃,劉遠宜打算做到“取長補短”,先紮紮實實教好學生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特長——英語辯論,引導學生在班級開展小小辯論或者是課後開設辯論課。“在英辯的過程使孩子鍛煉思維,更有邏輯,用時還能學到許多課本之外的知識,英語能力也可以提升。” 劉遠宜說,她對自己的要求是,盡量在一個月内做好身份轉變,适應新環境,一個學期内可以把班級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安排好,兩年之内上好精彩的課,形成自己的上課風格。
劉岩:教給學生的不隻是一門語言,而是一種思維能力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入職學校:三水中學
劉岩。
“當老師是我一直以來的志向,因為我相信薪火相傳。”本科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劉岩目前入職三水中學。在她看來,教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她願為教學、為學生付出無限的投入和愛。
托福110 ,專八,多鄰國140,CATTI二級口譯……本碩均攻讀于英語系,劉岩不僅在英語專業考試上取得亮眼的成績,也曾獲得北京市首屆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北師大賽區特等獎、首都高校第三屆研究生英語演講比賽冠軍及最佳風采獎等榮譽。
談及從北方來到三水任教,劉岩坦言最初是被三水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政策所吸引,後來關注到“三水中學”現象,内心非常激情澎湃,想要參與進來,為三中的崛起貢獻自己一份力量。“我在三水本地有幾個朋友,入職前後,她們給了我巨大的幫助,心懷感激。”劉岩說,三水人聰明、熱情、善良,三水環境也好,平靜大氣,她非常喜歡這裡。
新學期劉岩将擔任三水中學高二(10)班班主任,并負責(10)班和(12)班的英語教學。“我們三水中學有孫如鏡老師的英語工作室,她已經開始指導我,受益匪淺。”劉岩表示,她希望教給學生的不隻是一門語言,而是一種思維能力。接下來她将盡快掌握高考英語教學的要義,教好孩子們學習英語,同時做好班主任工作,陪孩子們度過充實且快樂的高中時光。
張敏:三水培育了我,我也想為家鄉培育更多的人才
畢業院校:廣州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入職學校:三水區華僑中學
張敏。
土生土長的三水人張敏今年碩士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她毅然決定回到家鄉來。“三水教育培育了我,我也想為家鄉的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三水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張敏告訴記者,她爺爺是一名英語老師,從小受爺爺的影響,她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将自己學到的知識傳授他人。
對于能夠回到家鄉并成為教師隊伍的一員,張敏感到很榮幸。目前她入職三水區華僑中學初中部。經過近期跟崗學習,她認為在僑中擔任語文老師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僑中給予我不斷成長的機會,同時有非常多優秀教師與前輩值得我學習。”張敏說,由于第一次當班主任,許多工作還在慢慢學習與熟悉中。
恰逢校長換屆,學校無論從班級管理還是教學管理,都體現出煥然一新的狀态。張敏表示,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都是有着豐富經驗的前輩,将帶領着全體師生齊頭并進,因此她在班級管理與學科教學中都得到許多前輩與同事的幫助與指導,這令她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在教學上,她計劃在上課時多引入新聞時事,提升學生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提升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與關注。此外,她還将積極做好班主任工作,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努力帶好班級。
許嘉銘:先學做當一名教師,再學做當一名好教師
畢業院校:華南師範大學
入職學校:三水區西南中學
許嘉銘。
和張敏一樣選擇回到家鄉當老師的還有今年入職西南中學的新老師許嘉銘。他告訴記者,長年在他鄉求學,但始終惦記着家鄉的風土人情。在他看來,三水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有着濃厚的人文關懷,在三水生活多了一份舒适和惬意。此外,近幾年三水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充,展現蓬勃發展的趨勢,強勁的活力,讓他對三水充滿信心。“将自己的前途融入到家鄉的發展當中,是我對未來的期許。”
談到為何會選擇當老師,許嘉銘說是從歪打正着到熱愛。原本的他有着計算機工程師的夢想,但高考填報志願卻歪打正着成了一名化學專業師範生。偶然一次“三下鄉”活動,一位學生告訴他,未來她也要考大學當一名教師,像他一樣教很多的學生。
學生的話深深觸動了他。“這是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學生對教師關注。” 許嘉銘說,如今他以教師為業為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專業學習和研究生涯中,有機會能夠走進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近距離觀察他們的成長,用生命影響生命。“能成為一名化學教師,進入教育領域學習,這也許是命運最好的饋贈。”
當前許嘉銘在西南中學擔任初三年級化學老師。“入職最大的感受就是西南中學是一所有溫度的學校。” 許嘉銘說,西南中學的溫度不僅體現在先進的硬件設施上,更體現在人性化的管理中,從細節上關心每一位師生的生活、學習和成長,讓每一位教師找到幸福感、成就感;讓每一個同學得到全面發展,成就更好的自己。
“科組也是溫暖的。科組長與我是校友,除了對新教師的關注,更多了一份對師弟的關心和愛護。”許嘉銘表示,雖然入職時間還很短,但他卻收獲滿滿。科組長教導他,師範是一種境界,而不是一種技能。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小學老師也好,大學教授也好,都是教育者,而不是教書匠。教育者面對的是人,不是做題機器;老師要教的是分子原子、化學史,是文化傳承,不是複刻标準答案。在他看來,教師要有人文情懷,未來他将以專業發展為主線,紮根教學,先學做當一名教師,再學做當一名好教師。
陳佳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畢業院校:湖南師範大學
入職學校:三水區西南街道第四中學
陳佳欣。
2000年出生的陳佳欣今年剛從湖南師範大學畢業,成為三水區西南街道第四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實現了自己職業規劃的第一步。“從小學到大學,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師,他們一路帶着我成長,沒有他們就沒有此時此刻的我。” 陳佳欣說,得益于成長求學路上遇見許多好老師,促使她也想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因此在上職業規劃課的時候便決定朝着這個目标努力。
雖然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但陳佳欣已在西南四中辦公了半個月時間,她坦言道,入職之後覺得老師并不似想象中簡單,上課不僅僅是講課,老師的工作也不隻有上課,希望自己能快速适應、上手,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四中很多老師給我很多幫助,教會我很多東西。” 陳佳欣說,除了技能之外,她覺得自己在心态方面收獲最大,應對開學諸多工作能夠做到不疾不徐,更顯從容。
“我一直堅定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希望他們收獲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對化學世界的探索欲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00後新生代,陳佳欣計劃多利用一些新的平台來授課,将抽象的概念盡可能“實體化”呈現給學生,希望能夠給到學生更多親自做實驗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談到來到三水任教的初印象,“是一種親切的、家的感覺。”陳佳欣說,當時參加三水區的招聘,在招聘現場她還有一份材料沒有辦好,化學科組的老師耐心地等着,并和她聊天,和她參加其他的面試形成了對比,讓她毅然決定要來三水任教。
【撰文】李周秦 王伯樂
【作者】 李周秦
佛山大課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