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站版本更新後,有不少用戶發現B站悄然上線了紀念賬号設置處理選項,同時也有用戶發現,一些已經離世的B站UP主的個人主頁下,多出了來自B站官方的一行簡單的悼詞:“請允許我們在此獻上最後的告别,以此紀念其在哔哩哔哩留下的回憶與足迹。”
B站開設紀念賬号始于2020年12月底,因兩位記錄抗癌生活的up主生前遭遇網暴,後不幸離世一事,B站與其直系親屬确認後,決定将這兩位的賬号列為紀念賬号加以保護,并以此呼籲網民對聲稱自己患病或遭遇不幸者善良對待。
而本次更新後新增的由賬戶所屬者自主選擇賬号處理方式則是将賬号這一數字遺産的處理方式從被動的處理轉向主動的預先處理。從目前B站公開的信息來看,紀念賬号設置可以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賬号内容保護、賬号權限限制、展示緬懷信息等服務,也可以提供永久注銷賬号,并在法律許可的最大範圍内拒絕他人變更該逝者賬号或者通過哔哩哔哩對獲取、轉移、修改、删除、恢複賬号數據。
同時,B站也對紀念賬号申請主體有所限制,記者嘗試了紀念賬号設置流程,發現在進入選擇賬号處理方式前,需要進行實名認證并進行生物信息識别,以确保申請人年滿14周歲且為賬号所屬者個人在執行設置操作。當前提供的紀念賬号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保留紀念賬号的信息,包括稿件、彈幕、評論、私信等,禁止賬号登錄;第二種是保留紀念賬号的信息但清空互動信息,禁止賬号登錄;第三種是直接注銷賬号,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種操作均為不可逆的操作。這種由用戶自行選擇離世後賬戶處理方式的做法當屬國内首家。
B站對于個人賬戶這一數字财産的處理方法倒也給其他社交網站提供了新的思路,當前大部分社交平台中對于逝者賬戶都以用戶自發整理悼念為主,官方通常隻處理在該平台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賬戶或者親屬主動申請的賬戶。以豆瓣為例,2012年10月8日豆瓣小組“豆瓣公墓”成立,這個小組當屬國内最早一批自發性針對離世的互聯網賬号用戶進行哀悼的,這一小組是一個非官方的、自發性的小組,記者發現,其發帖者大多為該離世用戶的相熟人,被紀念的賬戶中,既有在某一領域名噪一時的人,也有在豆瓣記錄日常的普通人,發帖人會附帶上逝者的主頁和出生年月信息以及離世原因。
幾年前,豆瓣官方也對離世用戶賬戶做了處理,部分較有影響力的賬戶上顯示“用戶已故,此賬号已被鎖定保護”,前來拜訪這一主頁的其他用戶,可以點擊頭像,頁面上會顯示“某某在他頭邊放了一束山茶花”。
B站這一新功能獲得了不少網友的好評,也讓人們不由的想起了此前B站引進的一部日劇《人生删除事務所》,這部劇中,主角團隊所開的事務所承接人們對于自己數字賬戶的委托,并在确認委托人去世後,依照委托人生前的意願,對其名下電腦、手機、社交賬戶中的數據删除,抹去委托人不願意公之于衆的、存在于電子數據上的信息。在“雲端”時代,一個賬戶裡寄托着一個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的印記,這些虛拟的數字遺産如何處理,也越發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讨論。
3月21日,中華遺囑庫發布了《2021中華遺囑庫白皮書》,在對已經入庫的22萬多份遺囑進行整理比對後發現,00後立遺囑的比例快速增長,而且,他們也将遊戲賬号等虛拟财産也列入了遺囑當中,其中包括了微信、QQ、遊戲賬戶等的處理方式。在此前,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裡也提到了将數據、網絡虛拟财産納入保護範圍内,但是這些數字遺産在繼承保護的實際過程中,仍然面臨着許多問題。
對于平台方而言,要如何确認該賬戶用戶的去世信息?賬号内的現有财産和後續因個人創作産生的收益應如何歸屬,虛拟人物賬戶背後的扮演者或者聲優去世後這一賬戶是否能被繼承,在确認賬戶用戶去世後,該賬戶的内容是要被鎖定還是保持開放或者移交親屬處理,在這一過程中逝者的個人隐私如何保護,種種問題的解決方法都還處于不斷探索當中。當前大部分平台上,若是要将某一賬号變為紀念賬号,主要還是依靠逝者親屬持有相關材料向平台方申請,在平台方審核通過後對這一賬号進行處理,這一當前的通行方式實則也存在問題,畢竟有的人願意讓痕迹永存于網絡,有的人則想要盡可能的删除幹淨。
數字遺産的處理不僅僅關乎“錢”的處理,數字遺産是以數字化形式留下來的與個人息息相關的經濟價值和情感價值的數據,賬戶中的錢财如果說是有形資産,而一個賬戶裡所有的情感價值就是無形資産,在微博博主“走飯”去世十年後今日,幾乎每天都還有人在她的賬号下留言,說明這一賬戶所具有的情感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B站新增的紀念賬戶設置功能将數字遺産的處理權由官方或親屬轉交向了個人,雖然還有很多值得推敲、探究的地方,但總歸是在數字遺産繼承的探索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王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