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靜脈輸液治療基本原則

靜脈輸液治療基本原則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5 14:16:49

靜脈輸液治療基本原則(靜脈輸液是快速與有效的治療手段)1

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總量達到了104億瓶,相當于人均每年輸液約8瓶,遠遠高出了國際上人均2.5~3.5瓶的平均水平。雖然近幾年來有所減少,但仍然是居高不下,與國外的差距依然是很大。

國人多偏愛輸液,無論是生任何疾病,許多人都覺得不輸液似乎是沒有治療,也感覺是輸了液會好得快一點。醫生們也都喜歡使用輸液治療,既滿足了患者的要求,又有了經濟效益,何樂而不為。

一般藥物治療有幾種方式:口服;靜脈注射及輸液、肌肉注射、皮膚注射;髓腔内注入;舌下含服;直腸或陰道給藥;滴眼;經鼻吸入;經口吸入;皮膚塗搽;外貼給藥。各種給藥的途徑,皆有其相關的治療目的和優缺點。

其中,靜脈輸液是将藥物直接注入血管,可以準确的控制劑量及行有效的治療。藥物即刻進入血液循環,能迅速地遍布到全身,并以最小的代謝損耗直接起到作用,起效比其他的方式都快。特别是在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下,可及時地赢得救治的機會。

雖然靜脈輸液有着許多,無法替代的獲益之處,但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1、輸液反應。因輸入緻熱原、輸液瓶滅菌不全或被污染等原因,都會導緻畏寒、寒戰與發熱。輸液反應多發生在輸液開始後的30~60分鐘内,體溫可達39~41℃或更高,嚴重者可出現休克。

2、肺水腫。因為輸液速度過快或過多,血容量急劇增加,心髒負擔過重而引起,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有心力衰竭或心髒病史的患者,快速和大量輸液時,可誘發,需慎重。

3、靜脈炎症。如果輸入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或由于靜脈置管的刺激等,可引起靜脈的炎性反應。

4、空氣栓塞。由于輸液時空氣未排空,輸液管連接不緊有漏縫而引起。有時僅有少量的空氣進入靜脈,患者也會感到胸悶不适,有些人可以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紫绀和缺氧等症狀,重者可導緻猝死。

5、惡性藥物不良反應。輸液比口服藥物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特别是過敏反應。口服藥物中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可能在消化道中被破壞,或不被吸收。但輸液時,這些雜質卻是直接入了血液。近年來媒體頻頻曝光出現,因使用中藥注射液而突然死亡的,就是這個原因引起。

6、血栓與肉芽腫危害。幾十年來,輸液過程中的不溶性微粒危害,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人肉眼可見微粒的直徑在50微米以 上,檢查發現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黴素的液體中,可檢出直徑2-16微米的微粒有542個,那500毫升藥液中就會有約20萬個微粒。而且,輸液中所配的藥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多。由于人體最小的毛細血管的直徑隻有4~7微米,如果經常打“吊瓶”,輸液中超過4微米的微粒就會蓄積在心、腦、肺、肝、腎、肌肉、皮膚以及全身的毛細血管中,造成血液循環障礙,産生微血栓,令組織缺血、缺氧、水腫,炎症等。另外,進入體内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可形成肉芽腫。有一個學者對一具一生輸過40升液體的屍體進行了解剖,發現該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8、醫源性感染。在所有的給藥方式中,輸液是最危險的。 輸液穿透皮膚屏障,有可能讓病毒、細菌進入體内,輕則引起局部炎症,重則病原體随着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症等,有生命危險。如果醫療環境中不能做到完全無菌,還會引起交叉感染。

根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全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所導緻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專家的調查也發現,95%以上的人不知道濫用輸液的危害。另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有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觸目驚心的濫用輸液,不合理的用藥,已經給人類帶來重大的災難。

藥物治療的原則是可以吃藥不打針,可以打針不輸液,但在實際的治療當中,往往都是反向而行之的。要杜絕不正的輸液現象,需要在患者的不主動要求輸液,與醫生的嚴格掌握輸液尺度下,經醫患雙方的努力而達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