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朱麗葉
當你披星戴月趕路時,命運贈給你的禮物,也在路上悄悄趕來。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紅樓夢》是悲劇中之悲劇。
書中人物,無不容貌豐美、才學出色,卻都歸入“薄命司”,香消玉殒,淚伴芳魂。
偌大的賈府,上下千百口人,最後得善終者,一隻手就能數完。
那些在大廈傾覆之前,早早離開烈火烹油的錦繡地,結局圓滿之人,其實也給後人留下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01
書中第四十三回,賈母要給鳳姐過生日,突發奇想玩起了衆籌,興緻勃勃把各屋的夫人、小姐和有頭臉的奴才都召集了來。
退了休的賴嬷嬷,就是在這一回出場的。
她的出場,和别的老媽子可不一樣。
在賈母面前,尤氏、鳳姐都站着,她卻坐着。鳳姐過生日湊份子,她的份例是按主人的标準,在少奶奶之下,小姐們之上。
兩個兒子分别在榮甯二府當大管家,兒媳是管事婆子,一家人都在賈府的重要崗位上任職。
作為賈府最有臉面的下人,賴嬷嬷卻沒有被眼前的風光迷惑。
正是她的眼界和格局,福蔭了兒孫數代。
《紅樓夢》中大部分下人,都讓兒女進賈府繼續當奴才,皆因這是一份好工作,鑽營得好,事少錢多還有面子,世代為奴又有什麼關系。
賴嬷嬷卻做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決策,為剛出生的孫子賴尚榮贖了身。
在她的未雨綢缪之下,賴尚榮不但沒當接班奴才,而且照着“公子哥兒似的讀書寫字”的方式培養,并靠着賈府的關系,捐了個縣官,徹底擺脫了固有社會階層,得以和寶玉一桌喝酒稱兄道弟。
她教育孫兒:“縣官雖小,事情卻大,作那一處的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盡忠報國,隻怕天也不容你!”
一句話,就顯出了老太太的格局。
這個老嬷嬷,面上恪守奴才本分,實則善用資源借力,對外長袖善舞,對内嚴于律己,既能悶聲發大财,也能抓住機遇完成階層逆襲,最終帶領整個家族華麗轉身。
人生在世,境遇迥異,正是當下的格局,才決定了未來的出路。
02
在很多人眼裡,劉姥姥是一個粗鄙的鄉下老婦人。
她與榮國府本是“千裡之遠,芥豆之微”。因一家人生活沒了着落,不得已去與豪門攀親,幸運地得了二十兩銀子的接濟。
但她二上榮國府,卻不是打秋風,而是報恩。
“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沒敢賣,留的尖兒”,送來給成日山珍海味的姑娘太太們嘗個鮮,以感念榮國府的恩德。
在賈府眼裡,這些不值什麼,卻是她能拿出的最好的東西了。
正是這份情意,劉姥姥得以見到賈府的大家長,賈母。
為了讨賈母開心,鳳姐将菊花給她橫七豎八插滿頭,她卻笑着說:“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今兒索性作個老風流。”
各式珍馐美味上了桌,賈母才說一聲“請”,她便嚯地站起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擡頭。”
少年時讀到這一段,隻覺得劉姥姥真是太LOW了,為了點錢,舍了一張老臉來取悅衆人。
如今才明白,劉姥姥才是整部紅樓裡最達觀的那個明白人。
正如事後鴛鴦跟她賠不是,劉姥姥的回答,“咱們哄着老太太開個心兒,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惱,也就不說了。”
她看得開,不覺得自己被捉弄;也看得清,明白别人并非故意刁難。
順勢而為,既讓别人開心,自己事後也吃不了虧,少不得各種賞賜。
就像劉姥姥對賈母說:“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
話雖是恭維,卻藏着樂天知命的哲學:人生自有天命,無論貧富,都要在這份命裡開開心心地活着。
樂天豁達,恰到好處的糊塗,萬事不萦于懷,是人生閱曆,也是處世智慧。
03
書中第二十四回,賈芸出場,與寶玉相遇,道盡了人生際遇的寒涼。
同樣是賈家兒子,也都是十多歲光景,長得斯文清秀。一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一個連姓名樣子都不曾被人記起,寶玉甚至不知道他是哪一房的。
但賈芸沒工夫心酸,更顧不得自憐。聽寶玉口無遮攔,說自己像他兒子,立馬順杆爬,認小自己五六歲的寶玉做父親。
很多人瞧不起賈芸,調侃其逢迎得過于粗俗。年少時的我,也打心底鄙視賈芸這幅嘴臉行徑。
成年之後才明白,這世上沒有容易二字,窮人的世界更容不得酸腐的自憐自艾。
每天睜開眼,都是真真切切的柴米油鹽。
父親早逝,母親需待贍養,日子過得坑坑窪窪。
就是在這逼仄困窘之下,賈芸嘗盡冷暖世情,也學會了察言觀色、讨好賣乖。
人人都想過花氣襲人的日子,但往往被生活逼得世故通達。
當衆公子哥醉淫卧飽、坐享榮華之時,賈芸正汲汲營營,四下奔走,忙着讨生計。
雖然在外找工作接連不順,在舅舅處借東西碰壁,但他不把糟心和為難的事情帶回家。
在外奔波一天回到家,先問母親吃飯沒有,而不是大爺似的讓母親趕快給他做飯。
賺到第一桶金後,沒有吃喝玩樂,而是先向母親報喜,并一大早還錢給鄰居。
這個貼心懂事、積極進取的少年,靠着自己,上演了《紅樓夢》最為勵志的故事,也成了唯一一個自立自強的賈府子孫。
世俗,卻不市儈;機變,卻不狡狯;趨奉,尚有骨氣;精明,可良心仍存。
這是賈芸,又何嘗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
04
花紅柳綠溫柔富貴的大觀園裡,有個丫鬟小紅,在怡紅院裡幹些粗使活計。
那時節,怡紅院有點容貌與心眼的姑娘,都是奔着做寶玉的姨娘去的。畢竟飛上枝頭,就能夠一直待在花團錦簇的生活裡。
她也曾存了攀附之心,把年輕貌美當作籌碼,仰望着權勢與富貴。
可夾在衆多伶牙利爪的丫鬟中間,好不容易逮到機會,湊到寶玉跟前倒杯茶,不但沒讨着好,反被大丫鬟一頓好罵。
當不成姨娘,小紅卻仍不願聽天由命,她要盡最大的努力将手中的牌打好。
這天,鳳姐來到大觀園,沒帶丫鬟,碰巧又有事情要處理。
小紅便連忙棄了衆人,跑至鳳姐前,堆着笑問:“奶奶使喚作什麼事?”
接着幹淨利落地完成任務,那一大篇四五門子奶奶的話,繞口令一樣,連鳳姐也贊她好利索口齒。
當時小紅并不是一個人,而是和墜兒、香菱、司棋、侍書等一大幫人在一塊兒玩,偏隻有她抓住了這個機遇。
亦舒寫過一句話:“一般人覺得我運氣奇好,我隻覺得她們能力奇差。”
一個人的野心很難臧否好歹,看的是在實現野心的過程中,行為是否有虧,品德是否有失。
其他的,不必一一追究,因為從來都不存在曆曆分明。
小紅的每一步都積極主動,走得果斷而笃定。她知道自己要什麼,機會降臨時,勇敢果決地迎上去,無視身邊人的冷嘲熱諷。
脂硯齋評語,給小紅的命運留下隐約的線索:
小紅後來同賈芸離開了賈府,成了大觀園裡為數不多擁有好結局的女子。并在賈府敗落之際,對寶玉、鳳姐等人給予幫助。
其實這世上,所有圓滿的結局,都是靠清醒的自己,努力去拼來的。
05
有人說,邢岫煙是大觀園裡的灰姑娘,真真是活在了夾縫之中。
跟着父親上親戚家讨生活,出場就氣短三分,灰頭土臉得很。
書中借由寶钗之口說:“想她家業貧寒;别人的父母皆是年高有德之人,獨他的父母偏是酒糟透了的人,于女兒分上平常;邢夫人也不過是臉面之情,亦非真心疼愛。”
書中第四十九回,漫天白雪,琉璃世界紅梅嫣然。
衆姐妹不是大紅猩猩氈,就是大紅羽緞,映着大雪,華麗風雅之極。
唯有岫煙家常舊衣,越發顯得拱肩縮背,顔色空慘。
但她沒有慌張迷亂,更不曾露出半分小家子氣來。面對非富即貴的親友,她大方舒展,端雅穩重,毫無乞兒之相,亦無怯懦之情。
自己的糟心事,别人不問她不提。别人問起來,就大大方方說明白。
寶钗問她為什麼大冬天換了夾衣,她先是低頭不語。
寶钗故意怪鳳姐,岫煙才告訴她,零花錢要省出一半給爹媽,還要湊錢給牙尖嘴利的丫頭婆子們打酒買點心,隻好把棉衣當掉了。
說起這些,她雲淡風輕,沒有埋怨,仿佛是在說一件極平常的事兒。
不逃避現實,不畫地為牢,不為貧窮所困,以平等的姿态坦蕩待人。
寶玉贊她,“舉止言談,超然如野鶴閑雲。”
平兒疼她,送她大紅羽緞的雪褂子。
探春憐她,悄悄塞給她一塊碧玉佩。
湘雲聽聞她被下人欺負,要為她打抱不平。
寶钗從自家當鋪裡,将她當的衣服送還。
鳳姐抛開偏見,深諒其苦,疼她比别的姊妹更甚。
薛姨媽看重她的為人,央賈母說媒,與薛蝌定了終身。
于丹說:“成長的關鍵,在于自己給自己建立生命格局。”
岫煙有一首詩詠紅梅: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我們大多數人,沒什麼背景,難遇到貴人,能靠的,隻有自己。
而這,或許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态。
▽
紅樓一夢,多是無奈荒涼,但也有人穿越了暴風雨,掙脫了原來的自己。
這些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倪萍在《姥姥語錄》中說:“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
人生路,道阻且長。無非一步難一步佳,苦難過去了,佳境就來了。
說到底,能夠成全這圓滿人生的,始終都是自己。
你要相信,當你披星戴月趕路時,命運贈給你的禮物,也在路上悄悄趕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