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仁軍
2016年12月,遼甯省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計劃創業孵化階段培訓班陸續開班。該省對具備較好産業基礎的培育對象,重點給予擴大産業規模、強化市場開拓、提升産業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指導。對其他培育對象,按自願原則組成3~5人創業團隊,進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或農業企業的實體基地進行創業孵化。
這次培訓發端于一年前。當時,遼甯省農委分别在遼甯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省農業經濟學校等4所高職院校舉辦了首期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班,成效顯著。于是計劃連續培育三年,重點圍繞提升素養、創業指導、經營管理、生産技術等方面,通過理論培訓、實踐體驗、參觀考查、座談交流等形式進行,第一年以培訓指導為主,第二年以創業孵化為主,第三年為後續跟蹤指導服務。
學成歸來回鄉創業立志當“豬倌”
據了解,“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是遼甯省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拓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渠道的重要舉措,也是激發農村青年創造創新活力、吸引農村青年在農村創業興業的重要手段,将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在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班上,記者見到了一對父子倆,父親李凱作為創業培訓導師給學員們授課,兒子李大勇則是來參加青年農場主培訓的學員。李大勇告訴記者:“實踐培訓跟課堂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對提升我們的創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李大勇在北鎮市小有名氣,他于2011年毅然放棄在日本就業的機會回國創業,回到了其父所在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北鎮市李凱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他的倡導下創立了“無慮”綠色食品蔬菜品牌,并與沈陽市大東副食集團簽訂協議,實現了農超對接。
本溪縣堿廠鎮向前養豬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向前,于2010年從遼甯省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後,他的家人原本要安排他到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但他決意回到家裡,繼續經營家裡的養豬場。
“家裡原來的豬場設施老套落後,我用我在學校學習的科學養豬方法,對豬舍環境進行新建改造,打造成陽光豬舍,采光效果好,有殺菌作用,也利于保持地面幹燥。”魏向前很得意自己的選擇:“參加培訓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原來在學校是被動學習,現在來培訓是主動學習。學校專業性強,結合實踐能學到更多的東西。這種學習能提高我的管理能力,我要腳踏實地把豬養好,為合作社社員創造出更多的利益。”
桓仁縣順自然家庭農場主董春宇是一名轉業軍人,以前在沈陽等地打工,自2008年起響應國家号召,拿出自己的積蓄開始養豬,從養幾頭開始發展到千頭規模,并承包了200畝苞米地,全程機械化種植。他說,苞米用來做飼料喂豬,豬糞用來作肥料給苞米上肥,綠色又環保。參加學習擴寬了我的視野,與同學溝通增加了見識,對我的從業幫助很大。”
搭建平台新型職業農民後繼有人
“這次學習回去後,我馬上就找人談合作問題,把采摘項目做成,做強做大我們的家庭農場。”課後,鳳城市萬源農家庭農場主張海豔向老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這次培訓感受最深的是老師講病蟲害的物理防治法,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感覺特有用、特别受益,這樣的培訓我能不能多來幾回?多請幾回成功人士給我們現身說法,講講他們成功的創業經驗,也多讓我們學習學習電商的運營模式。”
而鐵嶺縣海春園寒富蘋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鄧春依已先行一步,創辦了電商網絡平台。“在2016年的‘雙十一’期間,鐵嶺縣凡河源生态農業賣出10077單、5萬斤蘋果。鐵嶺縣啟動阿裡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後,這個項目由我們的電商團隊進行運營。”言語之間鄧春依有些自豪。
據了解,鄧春依從小生長在農村,于2004年從遼甯大學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後,和其他大學生一樣,他對自己的未來有憧憬和期待,于是自主創業成立了計算機培訓學校,專門培訓農村青年農民。由于培訓質量過關口碑很好,他的計算機培訓學校在2006~2008年連續成為鐵嶺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普惠制”工程培訓基地,年均培訓農民500人,并于2011年榮獲遼甯省農民科技培訓“先進工作者”稱号。
2012年,他自己籌資在鐵嶺縣李千戶鎮興家溝村承包了荒山120畝,栽植果樹3500株,采取矮砧密植栽培技術,建設高标準寒富蘋果園,并于2012年組織成立了鐵嶺縣海春園蘋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鄧春依立志成為鐵嶺縣寒富蘋果産業帶頭人,該合作社通過“互聯網 農業(生産)供求 培訓就業 法律團隊”,打造農業産供銷一條龍服務模式,把農産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規模經營青年農場主領跑當地經濟
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的目的就是通過培訓指導、創業孵化、認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蹤服務等系統培育後,使青年農場主成為創業能力強、技能水平高、帶動作用大的先鋒模範農場主。
“通過參加青年農場主培訓學習,提升了我們的農村科普知識與農業技術水平,教會我們如何種地及帶動周邊百姓共同緻富的能力。我們已經在周邊2個村複制我們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培訓當地的農民搞好生産與經營。”黑山彤鑫雜糧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闫志軍說。
據了解,黑山縣常興鎮常興村近2000畝地由該合作社統一經營。種植的大豆、花生、谷子等雜糧産品,比普通老百姓自己種植的要多賣15%~20%的價錢。說起自己的種植經,闫志軍不無得意:“要做特色農業才能有出路,明年我們要大面積搞富曬農業,今年我們做了試點,效果不錯,現在有很多人都想跟着我種。”
建平縣志偉家庭農場主萬志偉經營400多畝地,他的地是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流轉過來的。“規模經營才能有效益,租地成本太高,我們馬上要成立合作社,集中經營分散管理,農民仍有地種,合作社也節約了經營成本,這是雙赢的結果,可實現大家共同富裕的願望。”萬志偉的心裡話反映了大多數農場主的心聲。
新賓滿族自治縣現代青年農場主王野是紅廟子鄉英盈村人,2012年職高畢業後毅然回鄉務農。他于2013年底率先組建了全縣最大的家庭農場——“撫順市彙禾源農作物家庭農場”,共經營土地3000多畝。由于規模經營,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産作業,每畝能節省生産成本150元。
在王野家庭農場的帶動下,紅廟子鄉乃至全縣湧現了一批家庭農場。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解決了農村家庭承包存在的分散經營、規模小、效益低等問題,有力地推動了本地區農業生産向專業化、規模化、農民職業化方向發展。
青年農場主的成功,使人們不僅看到了從事農業生産的光明和前途,也體會到了做新型職業農民的未來和希望。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民踴躍報名參加培訓,也想盡快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